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的由來,大暑有哪些習俗呢?

大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大暑有著諸多的習俗,你知道大暑習俗有哪些嗎?不了解的朋友,下面一起來看看大暑習俗吧。

大暑習俗有哪些

大暑習俗:魯南地區「喝暑羊」

「喝暑羊」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氣候有關。棗莊是有名的麥產區。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結束,新面上市。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享受享受。農村有什麼好吃的?也就是吃個新麥饃饃。狠狠心,殺隻羊,不捨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帶著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你家閨女接回來了,我家也不能拉後,也蒸新面饃饃,也殺隻羊,也把閨女接回來,吃伏羊。於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大暑習俗:浙江地區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濕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大暑習俗: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

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嚐。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蔘一樣高。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級菜肴之一。把羊宰後,去毛卸臟,整隻放進滾湯的鍋裡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後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大暑習俗: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葯。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台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大暑習俗:台灣大暑吃鳳梨

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另外,大暑前後就是農曆六月十五日,台灣也叫「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