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事繁忙嬪妃眾多的康熙和乾隆為什麼能夠長壽?

中國的歷代皇帝,短壽者佔了絕大部分,然而清朝的康熙帝和乾隆帝卻是長壽皇帝。作為皇帝,國事繁多,為何他們能夠長壽?他們不但長壽,而且直到晚年,仍然老當益壯。尤其是乾隆帝,他的統治時間之長、壽命之長,無人能及。那麼,康乾二帝究竟有何養生的訣竅?紫荊城內又有什麼靈丹妙藥能使人延年益壽? 研究康熙乾隆的長壽之道,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康熙坐像

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是有名的長壽皇帝,清軍入關至宣統退位,清在中原的統治共268年,而康熙、乾隆兩朝維持了121年,幾乎佔了一半,如果他們沒有旺盛的精力和綿長的壽命,恐怕也不會開創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康乾盛世了。

乾隆坐像

康熙帝8歲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歲,他在位期間勤於政務,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征討準噶爾叛亂,抵抗沙俄的侵略,簽署《尼布楚條約》……他為國家大事操心勞力,身體卻一直很健康。如果不是晚年皇子的皇位鬥爭使他心力交瘁,說不定他還能活得更久。

乾隆騎射圖

康熙帝的孫子乾隆帝比他更長壽,福氣也更大。乾隆帝25歲繼位,在位60年,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終年89歲。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4朝,享受7代同堂的天倫之樂,是歷代皇帝中壽命最長的。乾隆帝不僅長壽,身體還十分健康,他視力極好,終生不用眼鏡,65歲時還能使妃子受孕,生下皇十女和孝公主。晚年雖有痔血、尿頻及健忘症,但總體上還是相當健康,87歲時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不久尚能讀書寫字。

乾隆扳指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來華,在承德避暑山莊覲見了乾隆帝。他對乾隆帝是如此描述的:「觀察皇帝的相貌,雖然已經83歲了,可是看起來像60多歲的人,精神矍鑠,像年輕人一樣。」乾隆帝對自己的長壽也十分得意,認為「不特雲稀,且自古所未有也」。70歲時,他特地撰寫了《古稀說》,並刻「古稀天子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印章;80歲時,刻鐫「八徵耄念之寶」印章,以誌慶賀。

乾隆龍紋寶座

康熙帝和乾隆帝之所以長壽,主要在於他們養生有道:一是生活有規律,飲食有所節製;二是注重鍛煉,喜好騎射;三是注重日常保健,適當服用養生藥物。

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製

作為皇帝,有數不盡的山珍海味可供享用,康熙帝和乾隆帝對此卻十分節製。康熙帝飲食簡單,每天除了進膳兩次外,不食別物。他注意選擇有營養的食品,不有所偏嗜,也不暴飲暴食,嚴戒煙酒及檳榔。他出巡在外時,愛吃當地所產的時令菜。他說:「老年人應當飲食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

乾隆玉璽

康熙帝在位期間,煙草在中國已廣泛種植,吸煙之風很盛行,不僅百姓吸,即使宮廷的大臣們也多有此嗜好。康熙帝幼年時曾在乳母家學會吸煙,但繼位後,覺得對身體有害,便把煙戒掉了。自此之後,他不僅要求自己不吸煙,也要求大臣們改掉吸煙的習慣。康熙帝平生不好飲酒,雖然他酒量過人,可喝一斤,但能飲而不飲。進膳後,他認為不能即時休息,也不能馬上投入到緊張的事務中,而應與人閑談,或者賞玩珍玩器皿,用以消食。

乾隆玉璽

康熙帝非常注意飲水衛生,說:「人生養身飲食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他一般把水加熱煮沸,取蒸餾水飲用。每當夏日大雨傾盆或洪水暴發之際,他拒飲河水,認為洪水會將臟物沖刷到河中,河水骯髒,喝了易生病。

乾隆玉璽

與康熙帝一樣,乾隆帝的起居飲食也很有規律,他每日早晨6時起床,洗漱後用早膳。上午處理政務,和大臣們議事,午後遊覽休息,晚飯後看書習字,按時就寢。

乾隆腰刀

乾隆曾經說過:「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他平日愛吃的食物有豆腐、黃豆芽、蘑菇、蜂蜜、燕窩、鴨子、肉皮等,這些食物大多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增強人體體質的作用。步入老年後,他的飲食習慣變得清淡,少食肉類,多食蔬菜,喜歡食粥。粥具有易於消化和保養脾胃的功效,利於頤養天年。

乾隆官窯青花

自古帝王多好酒色,導致腎精虧損,早早出現衰老之狀。康熙帝和乾隆帝後妃雖多,但不沉迷酒色,極少縱慾,在歷代君王之中實屬難得。

注重鍛煉,喜好騎射

除了平時注意養生之外,康熙帝和乾隆帝還經常出巡。康熙帝曾六巡江南,多次登泰山祀東嶽。一心效法祖父的乾隆帝也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山,四次東巡。

乾隆官窯青花

在頻繁的出巡活動中,他們飽覽神州景色,心曠神怡,體質也得到了增強。 即使在宮中,康熙帝和乾隆帝也從不安坐於室內,而是對圍獵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多次去熱河圍獵。

康熙讀書圖

乾隆帝弘曆繼承了祖父喜歡騎射的傳統。在他年紀尚幼時,每當舉行木蘭秋獮,康熙帝總是會帶著他出塞打獵。有一次弘曆跟隨祖父圍獵,不意遇上了一頭黑熊,弘曆不慌不亂,執轡昂首。康熙帝怕黑熊傷了皇孫,急忙用鐵矛將黑熊射死。見到弘曆臨危不懼,康熙帝十分喜愛,經常對大臣們提及此事。

乾隆年製聚寶盆

乾隆帝對此事印象深刻,成年後愈加喜歡出巡打獵。他箭術精準,常在夏日接見武官後在宮門外較射,射時箭發3番,每番3發,每發多中靶心,9箭可中六七。乾隆十四年(1749)十月,他在大西門前射箭,9發9中。

熱衷業餘愛好,勤用手腳勤用腦

康熙帝和乾隆帝愛好豐富,康熙帝熱衷科學,對算學、天文、地理、光學、醫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親自解剖過一頭冬眠的熊。他曾親自觀測日食,為了觀察風向,他還在宮中設立小旗,用來察看風向、風速。

乾隆騎射圖

乾隆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喜好吟詩作對,酷愛書法,他一生遍遊名山大川,到處寫詩題詞,一生共寫詩43630首,其數量之多,在歷史上無人可望其項背。他還喜歡聽音樂,經常要求樂工更換新曲。康、乾二帝熱衷於自己的「業餘」愛好,這對陶冶性情、延緩衰老起了重要的作用。

乾隆聖旨

注重日常保健,適當服用養生藥物

歷代君王多迷信長生不老,服丹藥中毒者比比皆是,不過康熙帝和乾隆帝對此並不迷信,康熙帝曾對煉丹有過興趣,但非常謹慎,從不輕易服用。而乾隆帝卻因為皇父雍正帝服丹藥中毒身亡,對丹藥深惡痛絕,由此避免了重蹈其他君王因服用丹藥斃命的覆轍。

北京故宮

康熙帝非但不喜歡服用丹藥,連對補藥也沒有過多的興趣,他尤其對人蔘沒有好感,認為有害無益,與其葯補不如食補。他曾經說過,早年滿洲老人皆不服藥,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也不服藥,先人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所以應該效仿。康熙帝不僅這麼說,而且以身作則,他57歲時,下巴有幾根白須,大臣進獻滋補肝腎的烏須丸,他認為多此一舉,拒之不用。

北京故宮保和殿

乾隆帝卻不認同祖父的觀點,他每天都要噙服少許上好野山參,還常飲藥酒。他認為人需進補,但要適時適量,不能亂補。他常用的補益藥方有龜齡湯、椿齡益壽藥酒方、健脾滋腎壯元方、秘傳固本仙方等,這些藥方多屬於脾腎雙補之藥品。

乾隆大閱圖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固腎即固本,先天之本既固,身體自然健康。他晚年經常服用一種名為八珍糕的保健食品,八珍糕由黨參、茯苓、白朮、薏米等研磨成粉,與白米粉同蒸而成,具有平和溫補、益氣養血的功效。

康熙與乾隆

乾隆帝還根據自身的體驗,總結出了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十常」是:齒常叩,津常咽,耳常撣,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康熙年間官窯青花

「十常四勿」符合保健養身的道理,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康熙帝和乾隆帝的養生之道十分有效,特別是乾隆帝,他一生沒有患過嚴重疾病,直到晚年還是思維敏捷、身強體健,他的死是屬於自然衰老,壽終正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