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考倒計時 這些高考變遷你知道多少

1977年10月,《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斷多年的高考制度恢復。它的恢復不單是一場入學考試的恢復,更是社會公平與公正的回歸,成為國家和時代的一個轉捩點。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高考時。40年來,高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承載了一代又代人的共同記憶;40年間,高考本身也在不斷變化,從高考科目、內容、招生錄取體制、命題方式等都經歷了多次變革。來跟隨小編一起回顧恢復高考以來的那些變化。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正式恢復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的制度。那年冬天,570萬出身不同,從十多歲到三十多歲的人共同走進考場,參加中斷了10年的高考,27萬人成功考入大學,他們的命運就此改變。

△1977年12月,北京某考點內的考試情況。翁乃強/視覺中國

△1977年12月,北京某高考考點,認真作答的學子。翁乃強/視覺中國

△1977年12月,北京某高考考點,學生們利用休息時間交流答案。翁乃強/視覺中國

△1977年12月,北京某高考考點,考完試的學生推著自行車離開考場。翁乃強/視覺中國

1978年4月6日,《人民日報》報導,教育部決定當年高考在上一年各省命題的基礎上,由全國統一命題,夏季再次招生。

△1978年,北京,認真複習。1977年恢復高考後,眾多青年認真複習,準備投入高考。方學輝/視覺中國

△1978年5月,江蘇無錫,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開學典禮。典禮結束後,大學生在主席台前合影留念。“學習學習再學習、團結團結再團結”是當年對他們的最高要求。楊素平/視覺中國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實行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

△1983年6月,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帶著娃娃的年輕父母前來買各類課本或參考書。時興文憑了,許多文革中耽誤了學業的回城知青,不得不肩挑生活和補學歷兩副重擔。圖片來源:蔣鐸/視覺中國

△1984年10月27日,上海市總工會,報名參加高複補習班的年輕人將報名大廳圍得水泄不通。謝偉民/視覺中國

1985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

1985年以後,高考改革的總體趨勢向減少高考科目方向發展,先是將理科7門、文科6門各減為3+2共5門,上海則實行3+1方案。

△1986年2月9日,上海,農歷正月初一,恢復高考後求知的年輕人,圖書館自修室內座無虛席。謝偉民/視覺中國

1989年8月,國家教委決定將標準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1990年高考第一次全面推行標準化考試,用科學的方法將考試的誤差進行最大限度的控制。

△1994年8月27日,湖北三峽壩區三鬥坪鎮東嶽廟村,望軍在全國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鄉親們紛紛來到他家祝賀,望軍不停給大家夾菜以示感謝。武漢晚報 周國強/視覺中國

1997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並軌改革完成。

△1998年6月,河北遵化,備戰高考倒計時,衝刺階段,封閉式教學,學校至夜晚9時才放學。蔣鐸/視覺中國

1999年,教育部開始推行“3+X”科目考試方案。廣東省率先開始在高考科目設定和考試內容上進行改革。同年,全國高校招生數在1998年208萬的基礎上激增22萬人,高考擴招步伐正式啟動。

△2000年6月,廣州市舉行高考谘詢會,近5萬名考生和家長冒著高溫氣象前來谘詢,場面火爆。小文/視覺中國

△2000年9月,武漢大學新生報到,來自湖南張家界的一名考生前來報到,爸媽、姑姑和八旬外婆隨行。 太和/視覺中國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進行春季招生的改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為一年兩次。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對高考考生年齡和婚姻的限制。

△2010年11月8日,李文超背著沉重的行李來到清華大學。68歲的貴陽市民李文超是2001年全國高考高齡考生中的狀元,被貴師大破格錄取。後來,他又花三年時間,學完了24門碩士研究生的課程。由於所學的文藝理論方向在貴州的高校中沒有博士點,想繼續深造的李文超想到北京讀博。新京報浦峰/視覺中國

△2015年6月7日,在南京市第三中學考點,交警和考點工作人員攙扶86歲的汪俠老人走出考場。汪俠生於1929年,曾於1954、1955、1956和1960年4次參加高考,2001年全國高考取消了年齡限制,當年72歲汪俠老人為圓自己長達半個世紀的“大學夢”開始參加高考,此後連續多年參加高考,而每次都铩羽而歸,今年是他第15次參加高考。蘇陽/視覺中國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實現全面網上錄取,同年,北京市進行自主命題嘗試。

△2006年7月17日,全國高招工作第二批錄取工作在北京中國石油大學開始。老師們在緊張的工作著。韓萌/視覺中國

2003年,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截至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已擴大到了53所。同年,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

△2006年7月2日,香港科技大學在京面試了近500名考生,其中北京市考生有近200名,約佔一半。錢冰戈/視覺中國

△2011年3月11日,北京,來自各地的1000多名考生雲集清華大學參加自主招生複試。根據複試安排,下午進行體質測試,此次體測指標主要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台階運動測試、握力和立定跳遠。雖然體測為今年首次增加的自選項目,但是記者了解到,大多數考生都選擇了參加。 億佰/視覺中國

從2003年起,考慮到氣象炎熱,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定在每年的6月7日至9日。

△2001年7月7日,高考期間南京氣溫偏高,為給考生提供一個好的考試環境,南京市準備了100噸冰塊放置在考場裡,讓考生能夠安心考試。王歡/視覺中國

△2003年6月7日,武漢,一年一度的高考開考,這也是高考首次在6月進行考試。未來/視覺中國

2004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推廣分省命題,至2012年高考,全國共有16個省市試行自主命題,其余15個省區市採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的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分省命題”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3年6月13日,在海南師范大學,武警嚴守高考評卷場。據悉,海南高考6月14日正式評卷,將於6月20日結束,共有649名教師參與評卷。張茂/視覺中國

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師范生免費教育重返大學校園。

△2011年6月17日,北京師范大學舉行首屆免費師范生畢業典禮。圖為參加儀式的畢業生代表合影。王苡萱/視覺中國

△2007年9月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471名免費師范生陸續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報名,工作人員認真核對免費生資訊。免費師范生不但免除了全部學費,學校還為他們免費提供住宿用品一套。京華時報張魁/視覺中國

2007年,山東、寧夏、廣東、海南四省區作為全國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首批實驗區,迎來課程改革後的第一次高考。

△2007年5月9日,廣東佛山,高三教室內,考試資料和書籍堆積如山。視覺中國

△2009年6月4日晚,四川省遂寧市十餘名高三學生正在遂寧市中心醫院高壓氧艙吸氧減壓,以緩解即將到來的高考的壓力。鍾敏/視覺中國

2010年,教育部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實施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

△2010年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上海交警和協管員在各個封路的考場周邊護考,確保考生的英語科目聽力考試不受干擾。楊毅/視覺中國

2012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警察部等部門《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013年,12個省市組織4440名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報名情況不甚理想。2014年,28個省份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問題,5.6萬名學生在居住地參考。

△2012年5月30日,河北衡水二中的高三學生在操場上做“人椅”遊戲。閆楠/視覺中國

△2012年5月24日,南京一所高級中學高三教室裡,黑板上掛上了“我拚命,我怕誰”的橫幅。安心/視覺中國

△2012年6月3日,北京四中501自習室,一名男生複習累了,起身伸懶腰。學校高三年級從5月25日就已經放假了,但仍開放三間自習室,供學生複習和答疑用。新京報李飛/視覺中國

△2013年5月,合肥一高考複讀學校,儘管已經是零點時分,宿舍裡依然燈光閃爍。吳芳/視覺中國

△2013年5月24日,西安,西北工業大學附中高二學生王伯陽打算在國外讀完高中,再根據情況報考心目中的理想大學。王伯陽說,出國留學是從上高中起就有的想法。據報導,當年全國棄考學生大約在100萬人。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學生高中畢業之後選擇出國留學,不再走高考的“獨木橋”,客觀上減少了高考報名人數,更多的棄考學生直接選擇了就業。李贏/華商報/視覺中國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確定上海市、浙江省為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同年,兩地頒布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2014年9月24日,寧波三中,一位高一女生在課間休息。他們將面臨浙江高考新改革方案。張培堅/視覺中國

△2014年6月7日上午,長沙市一中考點,考生走出考場與在外面等候的家長匯合。李健/視覺中國

2015年,高考加分項目大幅“瘦身”。當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跡者”“奧賽獲獎者”“科技競賽獲獎者”“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和“二級運動員統測合格者”等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各省的全國性加分項目由此前的11項減至5項以內。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也由2014年的95項減至2018年的35項,明顯“瘦身”,當年取消20項。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等13個省份也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

△2011年4月23日,參加首次北京高中體育競賽優勝者和等級運動員測試的學生在首都體育學院參加測試,只有通過統一測試的考生,才能享受高考錄取加分政策。王成/視覺中國

△2015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廣州執信中學考場,清早趕來的師兄師姐在校門列隊拉橫幅,以擊掌方式為考生加油鼓勁。馮宙鋒/南方都市報/視覺中國

2016年,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統一命題試卷。根據2014年9月公布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年擴大高考國家統一命題試卷範圍,2016年,全國25個省使用國家考試中心命題試卷。

△2016年6月7日,南京九中考點,考生面帶笑容走出考場。大明/視覺中國

2017年被稱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將在浙江、上海兩地展開。最核心的內容是打破以往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試模式,採用“3+3”模式,即除語文、數學、英語3門主要科目外,學生可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選擇3門參加考試。此外,外語科目考試和選考科目,考生在高考報名時,可以選擇參加1次或2次外語科目考試,較高一次成績被計入高考總分。同時,高校在招生錄取時將逐步突破單一總分局限,招生的成績標準從以往看一次高考成績,轉變成了“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三門學科高考成績、三門自選學科的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市毛坦廠中學人海送考情景再現,夾道歡送的人群讓這個大別山下的小鎮再次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最近兩年成為“網紅”的毛坦廠中學,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本科上線率高達80%以上。財新記者 楊一凡/視覺中國

即將到來的2018年高考,“00後”成為主角,975萬考生人數創下近8年高考新高。繼去年“新高考落地元年”之後,高考改革正在各地持續推進,強調對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價,全面取消“五項加分”,多項改革舉措進一步推進高考的公平公正。

△2018年6月2日晚,河北衡水二中高三年級舉行高考考前衝刺誓師大會,讓考生通過誓師釋放備考壓力、增強自信。閆楠/視覺中國

高考大幕將啟,相比40年前,高考已不再是決定命運的惟一路線,無論成功與否,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一次經歷。祝廣大考生能夠取得好成績,實現人生夢想。

△圖片來源:宋嶠/視覺中國

文/綜合圖/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