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高考推進:高中資源配置“挖潛”

繼浙江、上海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落地後,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省市開啟新一輪改革試點。新高考在招生計劃分配方式、考試形式和內容、考試科目設定和招生錄取機制等多個方面都做出了創新設計,這促使普通高中必須在教育理念、課程教學和管理機制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刻變革。在實踐層面,學校推進新高考,也遭遇了一系列亟待破解的資源配置問題。

根據6省市公布的新高考方案,可以看出,由新高考改革所引發的普通高中資源配置問題,主要聚焦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由實施選課走班教學所引發的資源配置問題。新高考將普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與等級性考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優勢、職業發展取向和報考高校要求,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等級性考試科目。“6選3”的科目選擇方式給學生提供了20種組合,凸顯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與此相適應,學校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就成為必然。由此引發的資源配置問題包括:(1)學校對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教師的需求情況和實際配置情況;(2)學科功能教室、教學實驗設備、電教器材等教學資源的需求情況和實際配置情況;(3)因不同學科和同一學科的教師在教學工作量上的差異,而產生的教師績效工資重新配置情況。

二是由取消文理分科、高校選考科目設定和普通高中學生高考科目的選擇與組合所引發的資源配置問題。由於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高校必須分專業(類)或學科門類提出較為合理的選考科目要求,以作為普通高中學生選擇等級性考試科目、開展生涯規劃和報考專業與院校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此引發的資源配置問題包括:(1)生涯教育課程的設定和實施情況;(2)生涯規劃導師的配置情況;(3)學生選擇的等級性考試科目在三年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投入上的分配情況。

三是由綜合素質評價將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發揮“參考”作用所引發的資源配置問題。新高考探索實行“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錄取機制,即高校招生錄取依據統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由此引發的資源配置問題包括:(1)為豐富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強化學生參加“綜評招生”中的優勢,學校開設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學校特色課程(或特色活動)和校本課程的情況;(2)服務於學生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社會調查與實踐等活動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情況;(3)普通高中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網絡管理平台的情況。

如果從“配置主體”角度來說,普通高中的資源配置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普通高中的資源配置,二是普通高中自身的資源配置。普通高中解決新高考所引發的資源配置問題,在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供資源保障之外,根本在於普通高中提高自身“挖潛”和創造條件的能力。

普通高中學校應完善選課走班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選課走班、教學計劃和課程設定及編排的科學化管理水準;增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色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豐富學校課程資源;要適應新高考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團隊化建設,建立選課走班教學核心團隊,生涯規劃指導團隊,學生導師團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色課程、校本課程和生涯規劃課程研發團隊,選修課授課團隊等,以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準;要結合本校實際,不斷擴大課程選擇範圍,完善課程結構,讓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這一新高考理念真正落地。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04日第5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