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檢亂象大揭秘:給你體檢的「大夫」很多都沒有醫師資格,疾病漏檢很常見

今年以來,國內體檢行業的從業者能夠感知到,輿論針對體檢行業的亂象批評不斷,人民日報、新華社、健康報、經濟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先後發文,指出行業弊病,措辭嚴厲。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健康體檢機構管理促進健康體檢行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這份檔案明確針對體檢品質提出要求:一是嚴把準入門檻;二是規範服務行為;三是加強日常監管。

省會鄭州,目前已有100餘家體檢機構,行業的迅猛增長態勢被民間戲稱為「百檢大戰」。

疑問

1、鄭州體檢行業存在哪些弊病?

2、各機構怎樣確保體檢品質?

3、針對體檢品質安全,醫政部門是否有監管?

4、國家的「規範」和「制度」落實是否到位?

日前,記者就這一系列問題,深入採訪鄭州體檢業內各方人士,受訪者包括:三甲醫院的體檢醫生、體檢中心主任、行業協會負責人、中華醫學會的相關專家、行業公司的高管等,他們傳遞出的觀點是:行業快速發展中暴露出許多問題,薄弱環節不容忽視,有必要對該行業做個「體檢」。

體檢市場野蠻生長,輿論批評其「亂象叢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準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體檢已成為公眾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體檢行業迅猛發展。

鄭州一家機構調研發現,鄭州體檢機構總數量已過100家門檻,民間把這種迅速增長的態勢戲稱為「百檢大戰」。這家機構在2016年曾採取網路檢索結合掃街的方式進行調查,當時鄭州體檢機構數量為78家,這一數據包含綜合醫院的體檢科、專業體檢機構。

圖文無關

然而,體檢市場迅速發展的另一面是無序發展、野蠻生長。比如,過度體檢泛濫、體檢「質控」流於形式、體檢套餐大而不當、漏檢誤檢時有發生等。今年8月,國內知名民營體檢機構美年大健康的一家門診部,被證實存在冒名醫生、體檢報告無醫師手寫簽名、違規開展CT放射診療活動等三大違規行為。

其實,在上述企業醜聞曝光前,早有針對體檢行業弊病的批評聲音,人民日報、新華社、健康報、經濟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均發文直陳「行業亂象」,並提醒「低價體檢暗含坑人套路」「體檢行業,別忘了呵護健康的初心」。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武留信在《人民日報》發文表達觀點:應該給體檢行業來個「體檢」。

鄭州市健康管理協會郭艾梅秘書長回憶近10年來的行業發展,她說,在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一是體檢項目的針對性不強,沒有發揮體檢應有的作用;

二是「套餐式」的項目過於泛濫;

三是體檢流程為「流水線作業」,部門時間內體檢人次太多,體檢品質存在問題;

四是有些高端體檢,只是價格昂貴,並未提供相應價值的服務;

五是有些民營體檢中心,用價格戰來爭奪市場,競相拉低價格影響了體檢品質,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為何體檢行業需要「自檢」?它究竟在哪些方面出了問題,記者在走訪中一一探尋。

追問一:從業資質,執證上崗還是無證上崗?

「有的時候我覺得一個人到體檢中心去做檢查就像撞運氣,運氣好了,撞到一個負責任、水準高的醫生,檢查就準確;運氣不好,這種體檢結果只是一個心裡安慰罷了,這種體檢漏檢、誤檢的幾率就很大了。」

上面,是鄭州某三甲醫院體檢科醫生對記者說的一番話,他直陳因工作量太大,導致超音波檢查存在「漏檢」「誤檢」問題。目前,各家體檢中心都在追求「量」。對於體檢機構來說是總體檢人數和營業額,分攤到每個醫護人員身上,就是工作量和工資收入。

圖文無關

以超音波檢查為例,每天有龐大的體檢人數,醫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量,同時還要保證體檢品質,這在很大程度上考驗醫生的技術水準和能力。一味追求速度和數量,準確性就很難保證了。在這種情況下,體檢的準確性就取決於醫生責任心、能力水準、職業道德。

實際上,從業資質是更嚴重的問題,據一位三甲醫院體檢科醫生透露,體檢中心超音波科的醫師來源,有的是求職應聘的,有的是同行介紹的;有的超音波科醫師有資質,有的沒有資質,也就是無證上崗。「無證上崗」人員,在民營的體檢中心是很普遍的,在公立醫院中相對少一些,但是也存在。

普通的體檢者,誰又能想像得到,三甲醫院的超聲科醫師,是一個無證上崗人員呢?這類人員出據的檢查結果怎麼保證準確性?

鄭州某醫院體檢科主任證實了上述醫生的觀點。這位體檢科主任介紹,國家強製規定,超音波科醫師上崗,需要執業醫師證,這個證和臨床醫生的證是一樣的,隻不過超音波科醫師的註冊項目是「臨床影像學」,臨床醫師的註冊項目是「臨床醫學」。如果從業者只是一個「技師」,他就沒有資格發報告,但此類「無證上崗」現象是存在的,也是違法的。

這位體檢科主任介紹,「無證上崗」現象也存在於其它檢查項目中,比如骨密度、動脈血流檢查、動脈狹窄檢測等功能醫學檢查,普遍安排護士操作,這類人員無法保證檢測品質安全,只是一個「熟練工」。

造成這個現象,除了因行業迅速擴張外,還因「成本問題」。因為,僱用一個高年資的醫生,要付更多的工資,他的工資可能比護士高出數倍。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武留信介紹:「從整體來看,健康管理(體檢)行業人力資源和人才缺口很大,特別是超音波醫生缺,放射醫學影像能夠判讀片子的醫師缺,主檢醫生缺。而全國臨床醫務人員高職門從事健康管理(體檢)的人員比例明顯偏低。」

追問二:超聲項目,要品質還是要數量?

超聲科做得好不好,決定了一家體檢中心的成敗。」一位三甲醫院的超聲科醫師說,超聲科最容易出現漏檢,也最容易落下「證據」。

因為,一個人在檢驗科檢查的數值,和人的生理狀況密切相關,這個數值在一定時期內允許有變化、有波動。除了B肝五項這類外,像其他血常規、血脂、血糖指標,這些檢查很少因「出現誤差」被體檢客戶投訴。因為,結果隻對當時那份樣本負責。

但是超聲就不一樣,臟器內有實體病變,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超聲體檢的品質決定了體檢科的成敗。一旦漏診,對體檢者的損害很大,會延誤最好的治療時機,尤其是癌症。

在某些體檢機構,醫生們說「速度決定一切」,他們的意思是,檢查速度決定了體檢中心的效益,決定了體檢醫生的工作業績、工資收入,決定了體檢的準確率,決定了體檢品質。

記者走訪了解,某些醫院體檢科的人員有兩個層次:一個是「院聘」,一個是「科聘」。「院聘」人員有基本工資,「科聘」人員沒有基本工資,他的收入完全靠工作量。每個人的工資、獎金收入,取決於工作量。以超音波科為例,體檢數量、體檢部位,再乘以一個係數,就是這個人的工作量。

一位超音波科醫師說:「要求每個醫生都做到100%的準確無誤,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學的。但因運營機制帶來的體檢品質下降,這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質與量,確實是一個矛盾的事情。如果把體檢人數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就能夠提高品質;但是,如果把數量控制下來,那機構與個人的收入就會受到影響。所以,這是一對矛盾。」

超聲檢查的準確性和切面有關,超聲切面的數量做多少、在哪些位置做切面,都有嚴格要求,按規範採集切面,才能得到準確的檢查結果;如果為了趕時間、趕數量,隻做一二個切面,就有可能會遺漏病灶,造成漏檢。

「一個臟器,如果做20個切面,肯定比隻做三五個切面發現的問題多。就像切西瓜一樣,切面越多,在它的橫斷面上發現問題的機會就越多。如果隻切兩刀,只有2個切面,那西瓜內部的『病』就很容易漏掉。」上述那位超音波科醫生介紹,顯然,做更多的切面就要費更多的時間,這樣速度就下來了,數量就上不去,同時個人的工資收入就受到影響。

追問三:產品模式,要套餐還是要定製?

健康體檢套餐佔主導,「套餐製」是體檢行業沿襲多年的產品模式,對這種模式的批評很多,以武留信教授的批評最為深刻。

武留信教授說,目前,職工年度體檢項目大同小異,基本不分年齡段,一個套餐做到底,缺乏針對個體疾病風險的檢查項目定製。90%以上的體檢不做健康問卷,特別是生活方式調查,無法獲取有價值的健康資訊。做一次標準化健康問卷的價值不亞於做一次貴重的醫療儀器檢查。現代醫學的發展,提倡精準篩查和個性化預防,健康體檢要從群體套餐向個性化定製轉變。

圖文無關

「體檢套餐」是一種批量檢查的模式,某些部門的團體體檢,常用「體檢套餐」的形式來設定項目。但對某些特殊年齡、特殊體質的人群,體檢套餐就不合適了。

鄭州市健康管理協會秘書長郭艾梅說,體檢套餐的缺點是不個性化。體檢項目的設定,應該因人而異,結合年齡、職業、生活習慣、生理特點,對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查,那些大而不當的「套餐」,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適用的。比如,有些部門職工年齡差距大,年輕的20多歲,年長的40~50歲。共用同一種體檢套餐就很不合適,40~50歲慢性疾病風險因素已經很高,需要一些針對性的檢查做慢性病篩查。

河南邦尼康健康科技公司高級合夥人董保豐分析,「套餐」的體檢模式太商業化,誤導了很多人。比如,一個部門300多個人去體檢,隻用一個「套餐」。對於有些人,這個套餐的項目不全;對於另一些人,這個套餐很多項目多餘;對於一些高危人群,這個套餐會造成漏檢。

董保豐說,這個部門的300多個人,多數人經過體檢之後,沒發現明顯異常,就認為自己沒事了,但對少數患病者,這種「報平安」或「心理安慰」式的體檢結果,就會貽誤病情,實在害人不淺。

「所以,體檢中心要認識到目前的弊病,一定要站在人性化的角度,重新設計體檢模式,做個性化的體檢,把體檢做出深度、做出溫度,儘可能的根據個體情況做出更精準的身體健康檢查,我認為這才是人性化的體檢模式。」 董保豐說。

追問四:行業競爭,比價格還是比品質?

「價格戰」,這是公立醫院體檢科主任們多年詬病的問題,民營體檢機構介入市場後,以價格取勝,以低價爭取市場,但某些「超低價格」卻令業內人士啞然失笑。

「有些部門的團體體檢,能把價位談到每人幾十元或100多元,這種價位的體檢,它的品質是值得懷疑的,這種體檢能否起到篩查作用,是值得懷疑的。無底限地拉低價格,是一種低水準競爭,最後拉低了行業的整體水準。」鄭州市健康管理協會秘書長郭艾梅說。

一位三甲醫院體檢科主任介紹,近些年,因為「價格戰」影響,該機構已經不願再接公務員體檢這類項目,因為太低的價格無法保證正常成本,而某些民營機構因價格優勢,逐漸取代了公立機構。「體檢是一項醫療行為,不能用人民幣標示的價格去衡量這項服務劃不劃算,超低的價格怎麼保證醫療安全?怎麼保證試劑合格?怎麼保證人員資質?」

價格戰,實際是一種商業競爭模式,在醫學界人士看來,這對醫療服務品質是一種傷害。河南邦尼康健康科技公司高級合夥人董保豐分析,價格戰背後實際上是行銷驅動,片面追求利潤的行銷手段,可以帶來量的快速爆發,也帶來了各級各類體檢中心的快速發展。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這是行業必定要經歷的初級階段。

追問五:行業發展,商業化還是專業化?

河南省中醫院體檢中心主任劉永生提出這樣的建議:「我覺得,體檢中心在市場行銷上,不應該『來者不拒』『越多越好』,不要再追求『走量』,而應對客戶的範圍有限制、有篩選,合理地定位好自身的服務水準和客戶的消費水準。在此基礎上,做個性化體檢。體檢行業向更高端的方向發展,應該發展個性化體檢。」

「體檢的本質是疾病篩查,而不是華而不實的形式」,劉永生主任說,華麗的設計,舒適的裝修,空姐式的服務,這不是體檢的本質,體檢的本質是「篩查」,幫助受檢者早發現、早治療。

「我希望無論高端體檢,還是平民體檢,都要把好「疾病篩查」的關口,如果檢查準確率不高,品質控制不嚴,這份結果沒有任何意義,體檢者只是去體檢中心轉了一圈而已。」劉永生主任說。

行業分析:體檢行業野蠻式增長,還能走多久?

口 董保豐(河南邦尼康健康科技公司高級合夥人)

野蠻式增長是行業發展必經的一個階段。市場,只有競爭才能產生更優質的服務。現在的體檢「套餐製」模式,是以盈利為導向的,這種模式必定轉向規範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

體檢行業發展終究會走向個性化、人性化、以及定製化服務的階段。如何做出這種改變?市場會做出選擇,消費者會用腳投票,用低端、低價爭奪市場的體檢機構,會面臨淘汰。其實,現在很多低端的體檢中心已經不盈利了,他們的投資成本很難收回,更談不上利潤。

野蠻發展中的行業,靠高端設備取勝,靠行銷爆發,靠價格取勝,這是一個低級階段,市場最終會給他一個教訓。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相信行業標準一定會廣泛推廣,行業會對自身做出規範和約束。如果一味只是利益驅動,企業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低價競爭的時代也許還會延續一年、兩年、三年,但市場一定會做出選擇,行業一定會更新。

監管缺失,疾病篩查關口失守

健康體檢作為預防醫學的重要一環,可以提前篩查疾病隱患,及早發現重大隱患,挽救生命、延續健康,這也是健康體檢的本質。武留信教授說:「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推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健康體檢的作用不容置疑。」

體檢行業的弊病究竟是什麼?要針對哪些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健康體檢機構管理促進健康體檢行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這份檔案要求:自即日起至2018年底,各地衛生監督機構要對轄區內健康體檢機構依法執業情況進行重點監督檢查,並要求將有關監督執法工作情況於2018年12月10日前上報。

上述檔案要求,對「未經許可開展健康體檢、超範圍執業、出具虛假或者偽造健康體檢結果、冒用他人身份或資質開展診療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歷年來,醫療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管究竟是否落到實處?鄭州市一位公立醫院體檢科主任告訴記者,除了常規的人員質資、感染控制檢查,衛生行政部門對體檢服務品質、檢測品質、綜合管理等,基本上沒有常規檢查,檔案要求「每年現場檢查至少一次」,這個要求沒有落實到位。

監管工作究竟做得怎麼樣?11月14日,記者聯繫相關部門,提出採訪要求,並發去採訪提綱,列出以下四個問題

(1)鄭州體檢行業存在哪些弊病?

(2)各體檢機構怎樣確保體檢品質?

(3)針對體檢品質安全,衛生行政部門是否有監管?

(4)國家的「規範」和「制度」落實是否到位?

截至發稿時,記者沒有收到該部門的答覆。

記者:體檢中心的運營管理是否有「標準」和「規範」?誰來評估體檢品質?誰來監督體檢品質?

郭艾梅秘書長:

近10年來,為了規範健康體檢機構設定和執業行為,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發布了三個「規範」,最早的是2009年頒布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後來又頒布《健康體檢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健康體檢中心管理規範(試行)》。

今年10月,國家衛健委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健康體檢機構管理促進健康體檢行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這份檔案對體檢機構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嚴把準入門檻,規範健康體檢機構設定管理;二是規範服務行為,加強健康體檢機構內部管理;三是加強日常監管,促進健康體檢機構健康發展。

但,對「規範」和「標準」落實得怎麼樣?這是值得考量的問題,結合現實情況,我們更覺得落實「規範」和「標準」是一個很緊迫的事情。

記者:在健康管理協會中,體檢行業會員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國家、省市各級學會(協會)在行業監督上發揮什麼作用?

郭艾梅秘書長:

目前,協會(學會)主要是起學術引領作用,社團沒有行政權,也沒有執法權,很難發揮行業監管作用。醫院體檢中心歸屬於醫院管理,民營體檢中心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而衛生行政部門,主要對資質、感染控制進行常規檢查,對體檢品質沒有專項的督導。

此前,我們協會曾經提倡不要打價格戰,以確保體檢品質,也曾考慮開展「聯盟」性質的活動,在聯盟內達成共識,採取共同的標準、一致的行動。但這些思路還在籌劃中,還沒有開展實質性的行動。

體檢的本質是「疾病篩查」,是疾病防控的前沿防線,我希望全行業能夠認識到自身工作的歷史責任,不要因為疏忽,造成防線失守。

往期回顧

播放GIF

想了解更多的醫療資訊,請掃描二維碼添加編輯微信進群

版權聲明

大河健康報

全 生 命 周 期 的 健 康 呵 護

專業|專註|大愛|責任

統籌:於素文

編輯:宋崑崙

實習編輯:劉廣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