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都是試出來的,不是學出來的!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經常有人說中醫拿人的生命開玩笑,沒有學好中醫就為人看病,彷彿中醫都是不負責任之輩。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中醫很難,也很簡單,難就難在準確度不好把握,簡單就簡單在只要治療的大方向對了都有好的效果,差別就在於效果的快慢,把握得準確,效果立竿見影,把握得不精確,顯效比較慢罷了。中醫的成長就是一個從不精確到精確的過程,不經歷這個過程,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大醫,而這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

西醫把所有人都當成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機器,治病講究的是機械對應,用機器人就可以取代,因為你只要把那些套路死記硬背,然後再熟練操作,就是一個不錯的西醫,這和修理機器一樣。而中醫則把每一個人都看成是具有不同體質偏性的個體,講究的因人而宜,辯證論治,你要想當好一個中醫,首先就要判斷一個人的體質偏性,它五臟六腑哪一個功能亢進,哪一個功能低下,還要判斷它們分別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至於要做到這一點有多難?想去吧,既使臨床經驗豐富的大醫也很難精確!診斷過後還有精確用藥,即對於功能亢進的組織就要抑製它,對於功能低下的組織就要扶持它,這就還必須要熟練中藥的寒熱溫涼偏性和大小,最後用中藥之偏正好平衡身體之偏,疾病才能夠應手而便愈。在這裡,要掌握各味葯的藥性和偏性大小,它有多難,想必各位也知道!

我們先來說說中醫診斷有多難?中醫診斷是根據「整體決定局部,局部是整體變化的一個縮影」這個規律來進行的,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以外揣內,四診合參。它診斷的目標就是五臟六腑的功能情況,它們分別是功能亢進還是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如果連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這個大方向都辯錯了,那肯定是一個庸醫,因為那樣一來治法完全反了。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辨別各組織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這一點就難了!不經過豐富的臨床,是很難掌握的。而這個臨床的過程就是一個嘗試的過程,而不是能夠從書本上學到的。

我們再來說說中醫的精確治療有多難?診斷準確了,還需要用藥準確,這就必須要精確地了解中藥的藥性,即寒熱溫涼偏性,尤其是偏性大小。中藥的藥性是無形的,至少現在還沒有有效的測量手段,要深刻掌握它的藥性,也必須需要大量臨床,而這仍然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單靠書本是學不出來的。

為什麼中醫允許嘗試?就是因為只要各組織的寒熱判斷準了,用藥有一個很寬泛的範圍。比如,大寒體質,你用大熱葯附子可以,用中熱葯桂枝肉桂也可以,用小熱葯乾薑生薑也可以,甚至用食療溫陽也可以。不同的只是療效的快慢罷了。作為一個中醫,肯定可以從偏性較小的葯開始嘗試,逐漸了解中藥的藥性,積累中醫知識。歷史上的中醫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現在我們機械地用考試來定義中醫的合法與非法,其實很可笑,因為即使你考得再好,也不見得懂辯證,懂診斷,懂藥性。即使你考得不好,也可以逐步從臨床中學習掌握診斷方法,掌握中藥藥性。所以,中醫都是嘗試出來的,而不是學出來的。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wyeymc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