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學教授稱把詩歌當知識學習是誤入歧途,穿漢服讀詩沒有必要

最近,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戴建業教授在採訪中表示:我們在詩歌學習上有些誤入歧途。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學生,都很容易把詩歌學習當成知識積累。但在戴教授看來,讀詩學詩是為了培養想象力,讓情感變得豐富,讓審美變得敏銳,而非累積知識。

關於這點,小編也頗為認同,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讓孩子背誦大量詩歌,但不求其解。不過這點也不能全怪家長或老師,畢竟有不少孩子學習詩歌就是為了應付語文考試。戴教授覺得,現今很多詩歌考試也很有問題,出題人設置了標準答案,讓孩子們無法靈活地理解詩歌。

其實有不少作家都分享過一種情況,就是他們在做根據自己文章編寫成的閱讀理解時往往選不中正確答案。不得不說,這種考題有什麽意義呢?如果出題人信奉“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為什麽不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的理解呢?如果出題人覺得答案只有一個,那又憑什麽以他為標準呢?

另外,戴教授還提到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一些讓孩子們穿著漢服讀詩的國學活動,他覺得這根本沒必要,完全可以以現代人的人格來欣賞古詩詞的美。

詩歌本是美、情感、心靈的體現,而現今的詩歌學習卻總是喜歡探究作者表達了什麽含義,這是舍本逐末,缺乏了美育教育的語文學習只會讓學生的寫作變得缺乏想象力及自然而然的美感。

學會欣賞古詩詞比背誦它們更為重要,雖然有句話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小編更喜歡“詩書能生萬裡翼”的豪情。

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什麽是思無邪,莫過於赤子之心,好比你早上起來看到天清氣朗,忍不住唱起歌來,或者搖晃著身體舞蹈起來,這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詩歌。而今我們讀詩,就是欣賞古人身上那顆不因時代變遷而落伍的赤子之心,他們的詩詞能牽動起我們某些相似的情愫,那些我們不知道怎麽用語言來表達的情懷都被詩人們恰到好處甚至別出心裁地寫了下來,宋朝的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有雲:“詩者,吟詠性情也。”說的也是相似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這種表達極具美感,能提升我們對事物的感受能力,借助詩歌我們看到天地為之一新。如果我們沒能從詩詞中看到一個詩意的世界,那一個勁兒背誦真的沒有太大意義(最多高考作文中能多引用幾句),而從詩歌中發現美其實也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除了喜好以外,欣賞詩歌其實需要一些天賦和不一樣的人生閱歷,儘管我們的老師很少提到前者的重要性,但它確實是至關重要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