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隨學者程千帆先生讀懂唐詩

程千帆先生

程千帆(1913-2000),原名程會昌,晚號閑堂,湖南長沙人。程先生家學深厚,早年入金陵大學學習,師從黃侃、汪辟疆、吳梅等人,青壯年時期主要執教於武漢大學,後受“文革”影響,所業幾廢,晚年被南京大學禮聘,執教上庠,光焰再熾,培養出眾多馳名當今學界的弟子,影響很大。程先生治學以古典文學為中心,兼及文獻、史學兩大領域,成績卓著,代表性著作有《古詩今選》、《古詩考索》、《文論十箋》、《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被開拓的詩世界》(與莫礪鋒、張巨集生合著)、《程氏漢語文學通史》(與程章燦合著)、《校讎廣義》(與徐有富合著)、《史通箋記》等。

《唐詩課》的內容與編輯初衷

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俊

《唐詩課》是著名文史學者程千帆先生11篇論述古典詩歌文章的合集,所論對象以唐詩為主。遴選這些文章主要是因為我們覺得一般讀者,一能看懂,二能從中感受今人研讀古詩能高到什麽程度,三則希望能夠給讀者提供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怎樣讀詩才更大氣一些,程先生的文章能給我們很多啟迪。這是我們編輯這本書的主要動因。

程千帆《唐詩課》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最近這幾年,人們關注傳統文化的熱情比以前高了許多,製作精良的電視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似乎把古典詩詞變成了時尚的元素。不過,觀看這些節目,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節目中最被凸顯的東西其實是記憶力和反應的敏捷性,至於詩詞欣賞能力如何、趣味如何,則在其次。但是我們知道,詩詞之於讀者,最主要的價值恐怕還是通過欣賞、品鑒把詩詞之美內化為一種人生素養吧!那麽,我們這方面的實際情況如何呢?作為一個編輯,從圖書出版的角度來觀察,我認為這方面的情況並不理想,因為我們欣賞品鑒古典詩詞的方式、方法十分單調。

欣賞、品鑒古典詩詞的方式是否單一,或許跟讀者個人的素質、興趣等因素有關,但我們若從社會現象的層面上去談這個問題,其實不必去細究一個人是如何欣賞一首詩的。只要研究一下出版人所能提供的圖書種類就可以了解,因為這正是人們日常接受、欣賞詩詞所憑借的主要資源。大體而言,這方面的圖書基本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詩詞選本,這是主流;二是詩詞鑒賞辭典。

程千帆先生手跡

詩詞選本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唐朝有唐人選唐詩,宋朝有宋人選宋詩等等,十分豐富。古代的詩詞選本主要是為了宣揚某種文學思想,或者以之為範本,揣摩寫作技巧,當然它同時也有供讀者品鑒的功能,但是這一功能的地位並不突出。時至近現代,品鑒功能躍然居於首位,成為眾多詩詞選本的主體功能。20世紀五十年代,國家為了做好古典文學普及工作,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了“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可謂一舉奠定詩詞選本作為普及讀物的主要形式,至今莫替。

1998年版 讀本叢書

詩詞選本雖然能夠作為品鑒的讀本,但其實這是一種比較被動的詩詞闡釋模式,因為它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歷史背景和語言問題,提供的是這方面的知識,而把知識轉化為審美則需要讀者自己去完成。閱讀古典詩詞,我們是需要拿自己已有的經歷、情感去接引、體驗詩中的情感和意義的。這一點很重要。然而對於一個經歷並不豐富的人來說,讀詩可能會釀成一種很糟糕的體驗。所以,高明的讀者固然可以越讀越豐富,但經驗並不豐富的讀者則可能越讀越枯燥,更有甚者則是那些反客為主,以我為主,把自己的感想完全投射到詩裡的讀法。著名學者徐複觀先生曾經寫過一篇談讀書經驗的文章,他說讀書最壞的習慣是:“把著者拉到自己的習心成見中來,以自己的習心成見作坐標,而加以進退予奪,於是讀來讀去,讀的只是自己的習心成見。”(《年輕人應該如何讀書?》)這個道理對那些把詩詞欣賞變為一己思想情感之注腳的人同樣有警醒作用。以上這些情況說明從知識到審美,這個轉化過程的效率如何,注釋者是毫無辦法掌控的,讀者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進益多少,那要看他所具備的條件和發揮能力的狀態了。

《唐詩課》內文

如此看來,詩詞選本其實是不容易讀好的,或許是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詩詞鑒賞的文章繼之而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等書蔚然而起,風行一時,近期又再度回熱。詩詞鑒賞文章成功之處就在於一定程度地實現了知識到審美的轉化,在“是什麽”的基礎上,繼續回答“好不好”以及“為什麽好”。不過,就目前的鑒賞文章而言,還存在分析模式單一的弊病。這些文章普遍以詩歌背景與詩歌情感之關係作為主要的內容,而對詩歌的藝術手法以及何以有魅力的闡釋則輕描淡寫,顯得力度不夠,對這個問題的開掘需要研究者具備在深遠的歷史脈絡中對詩歌藝術做深刻的比較、揭示的能力,前輩學者有過嘗試,錢鍾書先生就是一個很顯著的代表。

錢鍾書先生的《論通感》揭示的是古典文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另外,他編《宋詩選注》,談選詩標準時提出“大模大樣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選,把前人的詞意改頭換面而絕無增進的舊貨充新也不選”(《宋詩選注·序》),其實就是著眼於藝術演進的角度說的,含有一種比較的歷史眼光。此外,還有《談藝錄》《管錐編》,也都很注重藝術心理和藝術技巧的剖析。總的來說,他對古典文學藝術中審美因素嬗遞的論述,往往窮源溯流,縱橫古今,同時兼舉西方文學中的相同類例,必要做到窮形盡相的程度。這些大家都不陌生,在此就不多及了。《唐詩課》的作者程千帆先生也是一位成果卓著的古典文學研究的大家,在古典詩歌研究方法上也有非常重要的開拓。程先生的文章大多以學術論文的面目出現,且較分散,可能普通讀者並不熟悉。

程千帆先生

程先生對古典詩歌的解讀氣場巨集大,讀之令人心思壯闊。他寫文章很注意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問題來討論,同時也很注重分析方法的提煉。所以,他的文章既精彩,又有豐富的啟示性。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他根據自己的研究經驗提出了將文藝學與文獻學緊密結合,讓考證與批評相輔相成的治學觀點。這一思想不僅大大超越了當今詩選和鑒賞辭典等書所體現的方法意識,對專業的文史學者研究精深的學術問題也具有巨集觀的指導意義,甚至對相鄰學科也不無借鑒的價值。最近讀到先生高弟張伯偉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說程先生是20世紀古典文學研究中最具有方法自覺的學者之一,我們覺得這個說法頗為中肯(張伯偉《“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程千帆先生詩學研究的學術史意義》)。因此,我們編輯《唐詩課》就比較有意識地擇取那些帶有示範意義的文章。

程先生現有論著主要是他自己或由他指導的弟子編定的,這些書似乎都有比較明顯的學術定位,與普通讀者的閱讀預期有一定的距離,並且有些文章是用文言寫作的,不易讀懂。但先生的有些文章則是問題好、方法好,寫得也很清通,就算是沒有雄厚文史基礎的人也能讀懂,只是各篇比較分散,不曾有意識地根據普通讀者的需求匯聚成書。

有鑒於此,我們覺得把這些清通易讀文章選出來,編輯在一起,對一般讀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便利。

最後我們選了11篇文章。這些文章大體可以分為四組。

第一組是兩篇講演稿,帶有總結概述的特點,程先生的精彩觀點在這裡有所反映。比如他對古代文學理論內涵的認識。“我一直認為,所謂古代文學理論,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古代的文學理論,一是古代文學的理論。今天許多人所著重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古代理論家的研究成果,而古人所著重從事研究的對象,則主要是具體的文學作品。這兩個方面的研究當然都是需要的。”(《學詩愚得》)揣度先生之意,似乎更強調的是古代文學的理論研究,這一點至今仍是古典文學研究的難點,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陶文鵬先生仍在強調和呼籲大家關切這個問題(請參閱陶文鵬在“貫徹十九大精神總結四十年成就”古代文學研究座談會上的發言)。

程千帆先生

第二組是通論性的文章,是程先生概括歸納“古代文學的理論”的具體成果。先生既是搖旗呐喊,又親身示範,這是他實踐的成果。

第三組是專題研究,這幾篇文章都是以作品分析為中心,有的旁涉到文學發展史方面的大問題,如由《春江花月夜》命運沉浮討論文學批評思想演變之關係,由“桃源詩”探討詩歌主題異化與深化,等等;有的旁涉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大問題,如以杜甫《飲中八仙歌》和《同登慈恩寺塔》為線索而對盛唐社會狀況進行剖析,等等。從這些文章中,我們能看到解讀一個作品,深能深到什麽程度,廣能廣到什麽程度。這些文章也很好地體現了程先生文藝學與文獻學結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組文章大體算是研究“古代的文學理論”的成果。論“以文為詩”主要講不同文體間藝術表現手法的互動,論“禁體物(語)”主要討論古人在創作技巧上的反思與創新。這些問題雖然都很巨集大複雜,但程先生的講解分析深入淺出,讀起來並不怎麽費力。

最後,我想解釋一下書名。我們給書取“唐詩課”這個名字,不是說書中這11篇文章涵蓋了唐詩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其實是希望這本書像一個“示法”的讀本,像一個“課本”,教給大家一些方法,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假如你心裡還期望讀到一本方方面面都具備的書,那麽可能你還沒有破除依靠知識灌輸來增長見識的習慣,其實應該換一種心理期待。

( 本文曾發表於《光明日報》2018年11月28日,發表時略有修改)

媒體評論

當代著名學者陶文鵬先生說,程千帆先生多次強調,我們不但要研究古代的文學理論,更要研究古代文學的理論。後者就是要求我們從大量的作品中,抽象出為眾多古代作家所認識和運用,卻未經理論家總結的新的理論範疇。這兩方面的研究都是重要的,但比較而言,後者是更困難的,也是更有意義的工作。程先生在其《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一文中,歸納出的“一與多”這一對古代作家長期自覺地在創作中運用的美學範疇,並對詩歌表現手法中的許多複雜現象作了廣泛的考察,從而開發出一塊前人並未揭示的理論寶藏。

程千帆先生是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在古典詩歌創作和研究兩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唐詩課》一書匯錄了程先生論述唐詩的十多篇論文,這些文章角度新穎,如研究唐詩中的地理、方位的虛與實問題,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的一與多,《春江花月夜》一詩的理解與接受問題,等等,別開生面,別有會心,且可讀性非常強。

《唐詩課》目錄

學詩愚得

讀詩舉例

——在中國文學批評史師訓班上的講話

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

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

相同的題材與不相同的主題、形象、風格

——四篇《桃源詩》的比較研究

關於李白和徐凝的廬山瀑布詩

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

——讀杜甫《飲中八仙歌》劄記

他們並非站在同一高度上

——讀杜甫等同題共作的登慈恩寺塔詩劄記

韓愈以文為詩說

火與雪:從體物到禁體物

——論“白戰體”及杜、韓對它的先導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