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金易得,國寶無二:張伯駒散盡家財捐出“半個故宮”

前兩天,我去故宮逛了一圈,感受了一下皇家過年的氣氛。

“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海報

然後毫不意外被人群包圍了……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衝著這個展覽來的,順便再欣賞一下故宮收藏的文物。

畢竟在藏品品質上,故宮博物院也算是數一數二了。

但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故宮的頂級書畫收藏,有近一半是由一個人捐獻的。

就在2018年4月份,故宮在他誕辰120周年時,還特意舉辦了“予所收蓄,永存吾土紀念展”。

這個以私為公,捐獻國寶的人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

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張伯駒很像一個從偶像劇裡走出來的男主角

老爹是北洋重臣,家裡還開了個銀行。可以說是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結合體了。

不僅如此,張伯駒從小過目不忘,九歲就能作詩,是遠近聞名的“神童”。

到二十歲時,什麽《二十四史》啦,《資治通鑒》啦,更是如數家珍。

出身名門,又見多識廣,這為他以後的收藏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就這樣,閃耀著男主角光環的張伯駒,在30歲時,終於踏入了收藏圈。

雖然起步晚,但張伯駒起點很高,第一批藏品就來自皇宮。

當時溥儀盜運出宮的文物在市場上大量湧現,張伯駒的很多藏品,比如文征明的《三友圖》、黃庭堅的《諸上座帖》都是這時收入的。

張伯駒最初收藏書畫是出於內心喜歡,基本也不會跟對方討價還價,所以書畫商都很樂意和他打交道,張伯駒在收藏界也漸漸有了名氣。

如果故事講到這裡就結束的話,那張伯駒最多是個喜歡收藏文物,品味還不錯的富二代而已,畢竟有錢任性。

像這樣的收藏家,古往今來,數不勝數。

張伯駒打動我的地方,是他對待文物的態度。

故事的轉折點發生在1936年。

如果說張伯駒之前的收藏只是出於個人愛好的話,那在這之後,他僅僅是為了讓這些國寶留在國內,世代流傳下去。

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

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張伯駒

1936年,唐代畫家韓乾的《照夜白圖》被溥儒(溥儀的堂哥)以一萬大洋轉賣到了日本人手裡。

照夜白是唐玄宗的禦馬,這幅畫上有南唐後主李煜和宋朝書法家米芾的題字,流傳有緒,是集繪畫、書法、印刻於一身的國寶級文物

知道國寶出境的消息後,張伯駒痛心不已。但事情已經塵埃落定,無可挽回。

不久後,張伯駒在一次書畫會上見到了溥儒手中的《平複帖》,為了避免國寶重蹈覆轍,張伯駒馬上就托人向溥儒購買。

結果溥儒當時無心出手,就開出了20萬大洋(約等於現在2000萬人民幣)的天價。

這個讓溥儒開出天價的《平複帖》,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

將近1700歲,比王羲之的手跡還早了七八十年,是西晉大文人陸機的真跡,字體是草隸書,體現了書法由隸變草、從章草向今草演進的過程。

它長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卻蓋滿了歷代名家的收藏章記,學術價值很高。

所以張伯駒對它念念不忘,多次求購未果,後來得知溥儒喪母,急需錢財為母發喪。經人斡旋後,終於以4萬大洋(約等於現在400萬人民幣)購得。

其實當時心儀《平複帖》的不止張伯駒,有個白姓畫商出價20萬大洋,想倒手賣給日本人,所幸《平複帖》當時已經在張伯駒手裡。

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宿願,亦吾生之一大事。

——張伯駒

可以說,為了保護文物不流失到國外,張伯駒傾盡了全部家產,甚至引來了殺身之禍。

1941年,張伯駒在出門途中被人劫持,劫匪開價300萬(偽幣),否則撕票。

如果變賣家中的字畫,張家當然是可以湊齊這些錢的。

但中途潘素設法去看過張伯駒一次,張伯駒再三叮囑她,家中的字畫千萬不能動,尤其那幅《平複帖》!“不要賣掉字畫換錢來贖我,這樣的話我不出去。”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近八個月,張伯駒冒著隨時被“撕票”的危險,始終不肯變賣藏品。

後來綁匪不想人財兩空,只好妥協,將贖金降到40萬,張家人多方籌借,才將張伯駒救出。

張伯駒回家後大病一場,病好後又連忙收拾好字畫,和家人一起逃往沒被日軍佔領的西安,“中華第一帖”終於得以保全。

那些年,被張伯駒買下收藏,免於流落外國的國寶還有:

中國現存最早的畫作,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

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上陽台帖》;

杜牧傳世的唯一書跡,《張好好詩》;

黃庭堅書法代表作《諸上座帖》;

宋徽宗趙佶山水畫代表作《雪江歸棹圖》……

後來,張伯駒將這些文物陸續捐獻給國家:

故宮博物院共計收藏有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這些書畫撐起了故宮頂級書畫的半壁江山;

在吉林省博物館作副館長時,省博物館的藏品底子很弱。張伯駒再次慷慨解囊,無償捐獻了幾十件自己的珍貴收藏……

現在這些文物的價值,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在張伯駒眼中”黃金易得,國寶無二“。

但在我看來,張伯駒先生是和國寶一樣的存在,千金不換。

為了保護好國寶,張伯駒曾將《平複帖》縫入被子中,一路夙夜不眠,擔驚受怕,直至平安抵達西安,心才稍稍放下。

這種小心翼翼背後,隱藏著一份守護國寶的責任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