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間最大收藏家張伯駒:最後把所有的藏品都捐給國家

張伯駒青年照 圖/網絡

張伯駒,曾被後人稱為中國民間收藏第一人。

他不僅自己喜歡收藏,還有一顆無私的心,現在故宮裡面的頂級書畫,張伯駒一個人就捐贈了大約一半。

1898年3月14日,張伯駒生於河南,6歲時,他就被生父過繼給了張鎮芳,張鎮芳是光緒三十年進士,袁世凱的兄嫂之弟,袁世凱當上直隸總督後,讓其主管鹽政,他曾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創辦了北方第一家商業銀行:鹽業銀行。

他官財兩運亨通,但兩子女卻先後夭折,所以便後來有了張伯駒這個繼子。而他確實也是個好孩子,自幼就享有“神童”之譽。

張伯駒青年照 圖/網絡

他9歲的時候就能作詩,記憶力非常好,被稱神童。但是不久之後張接觸到了家中的收藏品包括書法和著名的畫作,他從此就迷戀上了收藏這些字畫。他的母親經常會說他自毀前途,只會敗家產之類的話,但是仍然不能阻擋他對這些東西的熱愛。

後來他遇到了所愛的人,因為多了一個人就多了一份開銷,所以他花錢買收藏品也收斂了很多,並且他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培養他的妻子,想讓她稱為像董小宛一樣擁有無窮魅力的女人。

張伯駒與妻子作畫 圖/網絡

1927年,他到北京琉璃廠閑逛,偶然間,他在一家古玩字畫鋪,看到了一個寫著“叢碧山房”的橫幅。他一邊讚歎,一邊看落款,這一看,他著實吃了一驚,沒想到竟是康熙皇帝的禦筆,反覆推敲無誤後,他立馬收了。

他再也無法隱藏心中對收藏的熱愛,自號“叢碧”,將宅院命名為“叢碧山房”,為收藏散盡家財,揮霍無度,別人都說他是敗家子,母親也為此整天唉聲歎氣:家裡什麽事情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乾,只知道花錢買字畫。

《平複帖》/網絡

可旁人不知道的是,他收藏並不是簡單的為個人喜好,而是有著一個偉大的愛國情懷。

他說:“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國外。”

1937年,在他得知溥儒有《平複帖》後,便再也睡不好覺了。

溥儒是道光皇帝曾孫,恭親王之孫,1936年,他得到消息,溥儒將唐代韓乾《照夜白圖》賣於古董商,準備運往國外,他大吃一驚,趕忙給當時主政北平的宋哲元寫信,希望製止國寶流出國內,但宋哲元接到信時,此畫已被轉賣到了英國,致使這件國寶從此流失海外。

《遊春圖》/網絡

到了1945年,“末代皇帝”溥儀被俘,混亂中不少珍貴文物散落民間,《遊春圖》被北京一古玩商,馬霽川從東北覓得,《遊春圖》為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作,是傳世最古的卷軸畫運筆精到,意趣無限,有“天下第一畫卷”之稱,也被全世界奉為“國寶中的國寶”,距今已1400多年,及其珍貴至極。

1946年他得到消息,馬霽川,正為稀世珍寶《遊春圖》尋找海外買主,這回,他又寢食難安了,他立刻建議故宮博物院出面收購,長久得不到回應後,他擔心夜長夢多國寶流失,一天夜裡,他殺到馬霽川家,大吼道:《遊春圖》可在你手?此時馬霽川便獅子大開口:開價800兩黃金。

《道服讚》/網絡

此前,他剛以110兩黃金,收購了范仲淹的《道服讚》,十幾年來,因為收藏,他已耗盡萬貫家財,一直隻進不出的收藏,讓他早已家徒四壁。但是,為了不讓國寶流失海外,他變賣了自己的大宅子(原為大太監李蓮英所住)換得了這件國寶。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試圖以一己之力,阻止珍貴文物流往國外,為了這些稀世珍寶,他千金散盡,118件他收藏保護的頂級書畫,在動蕩的戰亂年代,為使這些珍寶不受損毀,他不惜性命所換來的這一切,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可更讓人意外的是,到了新中國和平年代,1956年,他竟然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珍藏30年的頂級珍寶,全部捐給了故宮,陸機的《平複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讚》,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每一樣都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張伯駒與家人 圖/網絡

電視紀錄片《故宮》的策劃,紫禁城出版社社長章宏偉曾感慨說:“張伯駒先生所捐獻過的任何一件東西,用什麽樣的形容詞,來形容它的價值都不為過。”

這些來自於他的古代書畫極品,都已成了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當時政府為此獎勵他20萬元,早已窮困潦倒的他卻分文不要,他說:“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征集範圍

【中國陶瓷】:歷代陶瓷精品,元、明、清官窯為主,宋瓷為佳;彩瓷,素瓷,青花瓷等;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現代玉器,翡翠,羊脂玉,白玉,青玉,黃玉等各式雕件,籽料等;

【中國書畫】:歷代名人字畫精品,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書法,篆刻等;

【雜項精品】:青銅器、紫砂、田黃、瓷板畫、雞血石、牙雕、古籍善本、古錢幣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