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讀|千年與茶相伴,建盞,豈止一個「雅」字了得

說起宋代茶盞:應該先從中國的茶文化開始講起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

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品茶必備茶具

茶盞在唐以前就已有記載,《博雅》說:"盞杯子"宋代時開始有"茶杯"之名。陸遊就曾寫過:"藤杖有時緣石瞪,風爐隨處置茶杯"的詩句。現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茶盞是飲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

宣化下巴裡遼墓壁畫點茶圖

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唐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並且茶盞開始配有盞托。

宋代時鬥茶之風大盛,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盞的形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口沿較直;另一種則是撇口,像喇叭,有的還以描金裝飾,書"壽山福海"的字樣。除建窯外,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製茶盞。

建盞,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盞產自建窯,"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有大量遺址位於今建陽市各地,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由於宋時崇尚鬥茶之風,故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於鬥茶所用的茶具。

建寧府宋時已出產許多貢茶如建甌北苑貢茶、武夷山禦茶,"建盞"又是當時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們都認為是鬥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來秒頌它。

例如"兔毫紫甌新"、"忽驚午盞免毫斑"、"建安瓷盌鷓鴣斑"、"松風鳴雷兔毫霜"、"鷓鴣碗面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鷓鴣斑中吸春露"等。

故宮博物館收藏宋代各窯口建盞欣賞

建窯黑釉兔毫盞

高5.8cm,口徑12.8cm,足徑3.9cm

盞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鐵黑色,裡滿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淚痕。碗口釉呈醬色,口下漸為褐黑相間,近裡心為純黑色。釉中有絲狀黑褐色兔毛般結晶,俗稱「兔毫」。

建窯黑釉兔毫盞

高9.6cm,口徑16.2cm,足徑4.9cm

器口內斂,腹部漸收,底圈足。通體施黑釉,盞裡施滿釉,盞外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黑色。器裡外口沿釉色呈黃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狀。

建陽窯黑釉盞

高7.5cm,口18cm,底徑5cm

器口外撇,斜壁,淺圈足。通體施黑釉,釉面呈現黑、褐相間的兔毫紋,滿釉至底足,器外口沿釉色呈黑黃褐色。

此盞口徑較大,線條流暢,造型十分優美。雖然它的胎、釉、造型都與建陽窯黑釉盞明顯不同,例如,前者胎為白色,而後者為紫黑色胎,但它仍屬於建陽窯類型器物。

宋代建盞精細考究,但總體上是清新自然、簡潔明朗的,格調很高,屬於高雅的審美範疇。宋代文士飲茶講究的是一種雅趣心香,品茶過程是一個凝神專註的過程,他們的這種崇尚平淡的心態使得飲茶所用的茶盞在生產和製作過程中也融入了一份沉靜,增添了一份雅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