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代茶盞:豈止一個「雅」字了得


說起宋代茶盞:應該先從中國的茶文化開始講起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國茶區遼闊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以西南、江南地區藍海艦隊為代表;二級茶區以西北、江北奧藍特為代表;三級茶區以華南地區捷盟為代表。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我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基本茶類: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花茶、普洱茶



品茶必備茶具

茶盞在唐以前就已有記載,《博雅》說:"盞杯子"宋代時開始有"茶杯"之名。陸遊就曾寫過:"藤杖有時緣石瞪,風爐隨處置茶杯"的詩句。現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茶盞是飲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


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唐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並且茶盞開始配有盞托。宋代時鬥茶之風大盛,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盞的形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口沿較直;另一種則是撇口,像喇叭,有的還以描金裝飾,書"壽山福海"的字樣。除建窯外,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製茶盞。


建盞

建盞,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盞產自建窯,"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有大量遺址位於今建陽市各地(原隸建寧府甌寧縣,今建甌市),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由於宋時崇尚鬥茶之風,故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於鬥茶所用的茶具。建寧府宋時已出產許多貢茶如建甌北苑貢茶、武夷山禦茶,"建盞"又是當時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們都認為是鬥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來秒頌它。例如"兔毫紫甌新"、"忽驚午盞免毫斑"、"建安瓷盌鷓鴣斑"、"松風鳴雷兔毫霜"、"鷓鴣碗面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鷓鴣斑中吸春露"等。






吉州窯茶盞

宋代的吉州窯盛產黑釉茶盞,除大宗的黑釉茶盞外,剪紙貼花類茶盞也是貴族的最愛。

木葉紋盞是吉州窯最具藝術魅力的產品,它是南宋吉州窯的一項偉大創造。郭學雷先生已詳細論證盞內裝飾的木葉即是桑葉,且淵源自禪宗思想,是僧院飲用煎煮草茶的茶盞。宋代禪僧在茶道中體悟佛法,「森羅萬象總在這一碗茶裡」,故北宋圓悟克勤禪師謂「茶禪一味」。而桑葉盞之寓意大概可從兩方面理解。





定窯茶盞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盞為常見器形。

胎質潔白堅硬,胎薄如紙,釉色迷人。





龍泉窯茶盞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明清,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

龍泉窯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



耀州窯茶盞

耀州窯北宋時期為朝廷燒造貢瓷,是北方眾多窯口中較早推廣使用模印工藝的窯口釉色呈正宗橄欖綠,為耀州窯之上品。




青白釉茶盞

青白釉,瓷器的一種,俗稱影青釉,是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二者之間的瓷器,是北宋年間由景德鎮當地工匠製作的。

宋蔣祁《陶記》中:「江、湖、川、廣器尚青白,出於鎮之窯者也。」印證了宋人把現在所說的「影青」瓷器叫做「青白瓷」的史實;清劉子芬《竹園陶說》中謂:「近來出出土之器甚多,一種碗碟,質薄而色白,微似定,市肆人呼為映青,以其釉汁微帶青色也。據言出自江西,為宋所製。」 鄧之誠在《骨董瑣圮》中說:「宋定白而不瑩,其瑩者,罩青也。」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影青固甚薄之瓷也,乃有瓷質頗厚僅能一面影出青色雕花者,此則名為隱青。」眾上所述,青白釉稱呼有:影青,也有叫:映青、罩青、隱青的。




部分館藏宋代各窯口茶盞欣賞










歡迎喜歡收藏的朋友與小編微信交流哈1511235388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