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玩壺即是養心,養一把壺,學壺有容!

壺是孕育茶香的搖籃。紫砂壺已和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受人青睞的國粹,俗話說「有壺之人有福」,玩壺即是養心,養一把壺,學壺有容。

一把紫砂壺,俗則俗到底層,雅則雅到極致。勞作的鄉人用它泡茶解渴,一壺濃茶讓貧乏的生活有了念想,粗糙的歲月多了溫潤;風流的雅士則用它寄託情懷,一壺在手,三五知己小聚,品茗闊談,讓人寵辱皆忘,心曠神怡。但無論雅俗,紫砂壺始終接著地氣,帶著與生俱來的土氣息、泥色調,不張揚不顯眼,黯淡溫潤,安靜篤定。

或許這才是紫砂壺受古人鍾愛、今人追捧的根本原因。任世間花開花落,紫砂壺始終如一,不改本色。它不浮華,不虛飾,帶著一種情到深處的淡定,一種絢爛之極的樸素,靜靜地處在尋常生活中,實用而典雅。它體現了做人的本分,淡定從容,大智若愚;更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底色,淳樸自然,厚重內斂。雖然歷經歲月的變遷,依然不改本來色澤。

養壺有外養與內養之說,只有內修外養,兼收並蓄,才能養出好壺。一把新壺,從開始泡第一泡茶的時候,就和你結緣了。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壺的溫度較高,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要用細紗布擦拭氤氳的水汽,讓茶油順熱吸附於壺壁之中,久而久之,壺壁就逐漸生輝了。平時用壺沏茶,以手經常撫摩壺身,一日十遍、百遍。如此使用日久,壺身定會日漸細膩、晶瑩、光滑、凈亮,如玉似鑒,手感舒適,且能心神寧靜,給人以古樸之神韻美感。另外,如果壺暫時不用,亦應將壺用清水洗凈,壺身內外擦乾,使其不積濕氣,貯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

經過「盤養」過程,數月,乃至數年之後,一把紫砂壺的面貌便大不一樣了,按行家的話說:壺經養護,雅緻倍增。紫砂壺經久用、久養、渾圓、脂潤,方敦厚重。愈是紫砂好泥,愈能養出個名堂;愈是佳作,愈容易養出精神。如果本來就是高手設計、製作的好料好壺,那麼說不定就真能重現「一兩紫砂、一兩黃金」的身價呢。

養壺的過程是對茶人內心的歷練,養壺者養心。養壺是心急不得的,不然的話就會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養壺的每個細節都要細心,養壺的過程簡單,但要心平氣和,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去養,急於求成,如果此刻你仍浮躁,你的壺一定沒有養好,至多是點表面的浮光掠影,而不是發自內在的內斂之光。等你能做到平心靜氣,寵辱不驚了,你的壺就一定養好了。好的壺是茶人內心的風景,如此長年養壺,養到後來,怕已分不清養的是壺的氣質,還是自己的氣度了。玉不琢不成器,壺不養不出神,這種水滴石穿之功,不溫不火之韻,正是壺藝陶冶性情之境界。

養壺養的就是自己的心。我們通過養壺,在養的過程之中,通過泡茶、擦拭壺身、不斷摩挲壺體,使自己發現壺的美、欣賞壺的美、愛護壺的美,而我們通過發現、欣賞、愛護美的這個過程,使我們自身的心靈美起來。

另外,我們又不妨用養壺的心情,讓自己去學壺之「有容」,而又不急於「盛滿」;以歲月為茶,去涵納歲月,也讓歲月蘊養自己。這樣,到最後,當歲月流逝如倒掉的茶,我仍如壺,有著茶也帶不走的溫香!

一點諮詢號作者:老李,微信號408973,紫砂工坊掌櫃,致力於推動紫砂文化和知識的

傳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