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使人更成功?

人們總說,活著嘛,開心最重要但我們卻不能一直開心,有時還抑鬱。抑鬱讓我們情緒低落、精力減退、胃口差、睡眠不好,甚至身體不適。

古往今來,抑鬱一直伴隨和折磨著人類。古人在詩詞歌賦中留下了大量抑鬱的字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抑鬱症更是當下全球都市人群中揮之不去的幽靈,每天都在製造悲劇,以至於一提起抑鬱,人們都唯恐避之不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抑鬱真的是一件壞事,按照進化論,不抑鬱的人應該活得更好,抑鬱的基因會慢慢被淘汰。然而,經過百萬年的進化,為何抑鬱基因還沒有被淘汰掉,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進化論並沒有錯。

不僅人類會抑鬱,大量研究表明,抑鬱現象存在於所有高等哺乳動物中:等待主人的小狗、失去孩子的母象、被關在籠子的熊……它們的憂鬱能被一眼識破;翻查古今資料,會發現抑鬱存在於各種或先進或落後的文化中;抑鬱也普遍存在於人群中,青少年群體尤為常見;縱觀古今中外,在高智商人群和成功人士中,抑鬱症的比例比普通人群更高。

這些證據說明,抑鬱在進化中被保留下來,無論物種、時空、文化。而根據進化論的一般理論,能在長期的進化中被保留的,一定能為個體提供某種生存優勢。

難道抑鬱是一種優勢?

事實上,有「痛苦的感覺」未必是壞事,甚至是我們生存的必需。

疼痛也是普遍存在於動物和人群中的一種痛苦體驗,人一旦沒有了疼痛,生存都是問題因為肉體的疼痛讓人感知危險,從而避開危險,獲得生存;而「先天性無痛症」患者因為喪失了痛覺,無法覺察到身體被火燒、被刀割,非常容易不知不覺讓傷害達到致命程度,以至於每天小心翼翼才能活下去。

精神的痛苦——抑鬱,同樣可以讓人避免危險。

抑鬱的個體不愛冒險,儘管可能會喪失一些機會,卻可避免與強敵硬拚而遭致毀滅性打擊;抑鬱而不好動,在生物群中雖然讓動物減少活動(如覓食、尋找配偶),但也讓他們避開了天敵捕食,畢竟「早起的蟲兒被鳥吃」嘛。

對老鼠群體的研究表明:在食物充足、捕食者少的情況下,老鼠們普遍很開心,洞外活動多,多吃多生;但在食物匱乏、捕食者很多的情況下,老鼠們就抑鬱了,宅在洞裡,較少出洞活動,反而不容易被捕食者吃掉,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

抑鬱還有助於避免感染與抑鬱有關的基因,許多也參與免疫過程。抑鬱的動物不好動,能節省能量對抗病原體;抑鬱的動物不愛交往,可避免疾病互相傳染。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以上種種,讓抑鬱基因在物種進化中被保留了下來。

而對人類這種社會經濟動物來說,生存優勢不僅僅是「身體健壯」,還必須在「社會經濟」上表現出來——即獲得成功,社會地位高。

抑鬱,還真的能讓人更成功。因為,抑鬱能讓人冷靜地專註於問題,客觀地評估態勢,找出解決辦法。

這裡就不得不提5-HT1A受體了。5-HT1A受體在哺乳動物中高度保守,是哺乳動物和人類進入深度思考狀態所必須的蛋白質。實驗證明,5-HT1A受體缺乏的小鼠和大鼠面對壓力比較不會抑鬱,但容易被外界環境干擾而分心。

現在有些抗抑鬱藥物就是5-HT1A受體阻斷劑,普遍有心神不寧、激越等精神癥狀的副作用,甚至會導致「激越性自殺」,出現「不吃藥還不敢跳樓,一吃藥就跳樓了」的悲劇。

以上作用主要表現為:抑鬱讓我們冷靜思考,對自我的評估更為準確;理性判斷,小心謹慎,避開危險;未雨綢繆,節省能量,從而做出更好的決斷。

在現代社會裡,抑鬱傾向較強的人通常在學生時代會更安靜乖巧,更能靜下心學習,能更被老師喜愛,取得更好的成績,從而考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進入更好的圈子,找到更好的工作,並且通常在工作中能表現得更為出色,最後成為更優秀的人,得到更多財富

有數據為證:抑鬱症人群平均發病率5.8%,中國大學生患抑鬱症比例23.7%;在北京白領人群抽樣調查結果中發現,這些優秀的人抑鬱症患病率高達20%;作家、畫家、音樂家等天才群體中,抑鬱症的比例甚至普遍高達30-50%。

畫家梵·高、藝人張國榮、歌手喬任梁、主持人崔永元、作家李蘭妮……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些天才,都是例證。他們不是因為優秀而抑鬱,而是因為抑鬱所以更優秀。

調查發現,「憂鬱小王子」、「林妹妹型」的人更容易虜獲異性芳心,安靜憂鬱更讓人想一探究竟;除了「憂鬱氣質」,冷靜、理性、謹慎等抑鬱特質都是「完美伴侶」的附屬條件,能給另一半帶來更多安全感;並且上面也提到,抑鬱的人更容易積累財富,而這也是擇偶的必要考慮條件。

當然,凡事過猶不及。過度而持久的抑鬱,會殺人於無形。統計顯示,自殺者中2/3是抑鬱症患者。

然而,抑鬱往往難以識別。與傳統觀念截然不同,抑鬱症患者完全可能在工作、家庭生活中表現得沉著冷靜、果斷勇敢、氣度非凡,理性思維也可能更加活躍、表現更加優秀。抑鬱症患者可能向你微笑甚至樂觀開朗,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快樂輕鬆。

不正確的觀念使社會對抑鬱症患者是歧視的,致使抑鬱症患者諱疾忌醫。可即便到了醫院,由於醫務工作者對抑鬱症的認知不一致,並不能確保診斷出每一位抑鬱症患者。

國際衛生組織WHO多中心合作資料評估結果顯示,在中國上海,內科醫生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僅有21%,約為世界平均水準的1/3,5個抑鬱症患者就可能有4個被誤診漏診。病歷記錄也不統一,焦慮、疲乏、植物神經紊亂等抑鬱症典型癥狀,中國醫生在病例中的記載與國際專家複診結果之間相關性很低Resemblance of Symptoms for Major Depression Assessed at Interview versus from Hospital Record Review,PLoS ONE 2012

上海是中國醫療最先進的城市之一,對抑鬱症的診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不容樂觀。到底該如何辨別抑鬱?

大量權威研究結果證實,約一半的抑鬱症與基因有關。5-HTTLPR, CRHR1, TPH2, HTR3家族等「抑鬱相關基因」,多年前就已被鑒定出來。(頂級神經科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發表的權威研究結論,證明5-HTTLPR基因的多態性(突變)可導致易感抑鬱症)

因此,基因檢測不失為最簡單準確的方法。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基因編碼,這些基因編碼將伴隨每個人一生且通常不會改變,甚至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為他檢測。不過,並非所有檢測機構都能做這個項目。與抑鬱相關的基因有多個,一般價格較低廉的服務隻測一個或幾個位點,並不能準確評估,必須進行全面檢測。

有抑鬱易感基因的人,在相同的環境刺激下(如境遇的變化),更容易誘發抑鬱症。在生活中就應更注重對自身心情的監視,學習一些情緒調節的方法;一旦抑鬱不能自拔需儘快向周圍的人求助,避免出現危險。抗抑鬱藥物大多是針對抑鬱基因設計的,有抑鬱易感基因的人群服藥效果是較理想的。而平時,可以利用抑鬱者更沉靜的特點,穩紮穩打,高效地學習、工作,讓自己更成功。

若沒有抑鬱易感基因,也不意味著不會得抑鬱症。但這部分人一旦抑鬱症發病,最好是不吃藥或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非常謹慎地服藥。因為這類抑鬱不是器質性的,而是心因性的,上文說過,抗抑鬱藥物很多都有精神激越的副作用,極易導致「激越性自殺」。

積極情緒是拓展工具,探索、創造;消極情緒是防禦工具,思考、謹慎。正規的基因檢測能得到一份專屬的健康生活指南,即使抑鬱,也能利用它的優勢,同時合理地預防和儘力避免不良後果,走向成功。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