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投資私募基金該如何避免“踩雷”?

  大連日報

  網友@仰望星空:據媒體報導,最近發生了多起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的事件,對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如何才能避免“踩雷”?

  浦發銀行大連分行理財師冮茂軍:隨著《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發布,私募基金“買者自負,賣者有責”的銷售原則得到確立。投資者需要了解自己、了解產品,做到產品和人相匹配。目前,私募基金投資者一般分為C1保守型、C2穩健型、C3平衡型、C4成長型、C5進取型共5類;私募基金產品分為R1低風險、R2中低風險、R3中風險、R4中高風險、R5高風險5個等級。合格投資者可以按照產品風險等級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和投資策略。

  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產品的部分細節資訊可以反映出這隻基金到底有無“觸雷”的蛛絲馬跡。從合法性上,私募投資者應掌握關於私募基金的登記備案基本知識,要到基金業協會官方網站查閱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產品的備案合法性,了解擬投資私募基金類型的風險收益特徵,防範一些以私募基金名義為幌子的詐騙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查閱基金業協會網站歷年資訊可以發現部分私募可能存在的異常資訊。例如,注冊資本不足、年度財務數據未提交、法定負責人經常變更等。此外,可從私募基金公司發行產品的跨度和數量分析其“靠譜”程度。若一家私募公司發行產品跨度長,說明資產管理經驗相對豐富,反之,若長期不發新產品,則表明難以積累經驗。建議投資者通過資產管理規模較大的機構或平台購買私募產品,選擇管理經驗豐富、信譽可靠、過往業績經過驗證的管理人,以降低資訊不對稱風險。

責任編輯:常福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