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資產配置基金 可進行“跨類別”投資

  私募資產配置基金 可進行“跨類別”投資

  來源: 投資快報

  8月29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發布的“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五)”中,明確了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管理人申請和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發行的要求,申請機構可於9月10日(周一)通過AMBERS系統在線提交申請材料。

  記者了解到,部分已存的私募FOF管理人以及券商等在管道上具備優勢的機構對申請成為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管理人意向明確,這也是繼證券類私募、股權/創投類私募、其他類私募之外的第四類私募基金管理人。業內人士認為,私募資產配置基金可進行“跨類別”投資,突破專業化經營的束縛,對豐富私募管理人和產品類別尤其對“家族辦公室”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需求者眾

  所謂資產配置,即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與高風險、高收益之間進行分配,降低由於投資單一資產類別的標的帶來的風險。根據規定,私募資產配置基金需要將80%以上已投基金資產投資於已備案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或者其他依法設立的資產管理產品,投資於單一資產管理產品或標的的比例不得超過該基金資產規模的20%。

  “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私募專業化經營分類後,私募基金主要被劃分為證券類、股權/創投類和其他類,基金管理人只能選擇其一。但事實上,在2016年及以前,市場上最早一批做FOF的基金管理人,他們的業務中是存在這種跨資產類別配置的業務模式的,尤其是對於存在‘家族辦公室’管理需求的財富管理機構,客戶進行大類資產配置的需求旺盛。”北京一家私募FOF機構的合夥人表示,“有這類需求的機構,應該都會申請新的牌照。包括有管道優勢的券商、銀行等,不排除通過子公司申請相關的牌照。”至於團隊建設,他表示會在公司內部再重新做一個分工,畢竟之前就開展過此項業務,並不是新挑戰,但也會在市場上繼續“招兵買馬”。

  格上財富研究員王媛媛表示,資產配置類私募產品本質上是一種跨資產類別的FOF,其對市場的吸引力在於:其一,跨越不同資產類別,真正在資本市場平衡風險,不至於使FOF受單一市場波動的牽製過多;其二,資產配置類私募產品更類似於向國外家族信託形式靠攏,國外家族信託的投資者對資金收益、回撤都有較為合理的認知,這樣更有利於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上述私募FOF合夥人還提到,今年年初以來,協會已組織相關會員部門召開多次的征求意見會,此次第四類私募基金管理人落地,與征求的意見相符。

  門檻較高

  根據“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五)”,申請私募資產配置管理人要求為,“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機構中至少一家已經成為協會普通會員;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機構中至少包括一家在協會登記三年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該管理人最近三年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年均不低於5億元,且已經成為協會觀察會員。”同時,對股權穩定性和高級管理人員也設定了門檻,並要求同一實際控制人僅可控制或控股一家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管理人。

  一位國有大行負責代銷基金引入的私行人士表示,“標準定得挺高的,能符合要求的私募應該不會很多,我們非常期待看見哪些基金管理人能夠申請到第一批的牌照,他們將來可能是我們合作的重點對象。”

  根據協會的官網數據及金融監管研究院的統計,協會普通會員共有256家,在觀察會員中,登記3年、規模5億以上的有673家。因此粗略計算符合資產配置基金管理人申請要求的私募機構有931家,不到現在私募總家數的4%。

  “現在的私募,通過券商資管和信託通道做投顧的,門檻是3000萬,但目前的行情下,很多連3000萬都募不齊,還得找資金幫忙。並且客戶對於封閉期太長的產品也不太認。”一位私募證券FOF的投資經理表示,不過長遠來看,監管是希望通過高門檻的設計來進行優勝劣汰。

  推動管道機構轉型

  第四類私募基金管理人誕生後對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平滑產品的風險收益曲線、長期來看促進行業規模增長外,還將體現為促成管道機構向管理人的轉型及促進行業規模增長。

  上述私募FOF合夥人認為,近幾年有不少券商、銀行、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通過FOF的形式來選擇優質的私募產品,提供“家族辦公室”式的資產配置服務,但其中不乏部分機構因為銷售導向而簡單堆砌明星產品,現在行業自律組織制定標準,規範行業發展,將推動FOF的發展,利於管道向管理人轉型,強化責任意識,也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另一家大型銀行私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私募FOF是未來資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的方向。但從自身的角度,有必要明確是不是真正在做大類資產配置的主動管理,如果只是隨便找幾個產品或者投顧拚湊的話,意義不會很大。他們數年前做的一隻“明星”FOF,當時也比較有賣點,但現在看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關鍵還是“風險收益確實不是特別能達到市場對它的期望”。他認為,如果未來券商、銀行等具有管道優勢的機構,能充分發揮自身特長,並拓展主動管理能力而不是簡單地依賴“投顧”,則有望在第四類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業務中佔得先機。

責任編輯:常福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