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實名製緣何難破騷擾電話

實名製下依舊泛濫的騷擾電話。

就騷擾電話等問題,工信部給三大基礎運營商壓力比較大,但由於騷擾電話的認定、取證以及執法歸屬權等問題難以解決,對於基礎運營商來說,要想徹底破除騷擾電話、短信等問題仍有難度

法治周末記者 宋媛媛

信息時代,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已經成為了一大社會“公害”,一些用戶選擇拉黑、屏蔽陌生來電,有的甚至選擇換號,卻仍舊難解其擾。

事實上,為了打擊垃圾短信的騷擾和電話詐騙等行為,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工信部早在2010年就宣布實施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此後又專門或聯合多部門發布《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關於貫徹落實〈反恐怖主義法〉等法律規定進一步做好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並列出時間表,要求2017年6月30日全國要實現電話用戶100%實名製登記。

然而,全國完成實名製登記以來已有兩年多時間,仍有不少用戶反映騷擾電話、短信不斷。8月9日,據工信部官網信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騷擾電話管控不力問題約談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和北京、河北等問題突出的兩省(直轄市)移動公司。

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來看,就騷擾電話等問題,工信部給三大基礎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壓力比較大,但由於騷擾電話的認定、取證,以及執法歸屬權等問題難以解決,對於基礎運營商來說,要想徹底破除騷擾電話、短信等問題仍有難度。

實名製下騷擾電話仍泛濫

“一天接到5通電話,全部是裝修公司打來的。”家住河北某市的張彥(化名)2016年購買了一套房子,如今交房日期雖已臨近,但兩個月來她幾乎每天都遭受來自裝修公司推銷電話的騷擾。

“不管你是上班或休息,開會、午休、晚飯總能接到幾個。”張彥從手機電話簿中翻出一個以187開頭的手機號碼,“這個號碼隔幾天就會打一次,就算將其拉黑,過幾天又會換個號繼續打。”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騷擾電話竟能準確地說出我的姓名、購買房產的小區,甚至樓牌號。”張彥向法治周末記者說,目前自己並沒有裝修的打算,因此,從未光顧過任何裝修公司,但是這些騷擾電話竟然能夠將他的個人信息說的如此準確,這讓張彥既費解又害怕。

張彥也想過用手機中的屏蔽陌生號碼功能製止騷擾,但由於工作的原因無法徹底啟用;後來又向手機運營商進行舉報,但騷擾電話還是不斷。

張彥的遭遇並非孤例,最近在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導中,頻現培訓機構、金融機構和地產中介等源頭企業涉嫌利用個人號碼撥打騷擾電話的事件。

“在頻繁的騷擾電話和短信中,不少電信詐騙犯罪暗藏其中。”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尤其是2016年,徐玉玉因電話詐騙不幸離世的事件引起了相關部門對電話詐騙的高度重視。”

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舉報中心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6月份,12321舉報中心收到的舉報短信2.3萬件次中,內容涉嫌欺詐的佔比91.4%,非法經營活動佔比6.2%,違法出售票據、證件佔比1.8%。收到的舉報涉嫌騷擾電話4.5萬件次中,貸款理財類、違規催收類和房產中介類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佔比分別為20.8%、18.5%和11.2%。

另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相關報告,2016年,中國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洩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

外部違規難監管

“在電信詐騙犯罪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加快了電話實名製的進程,最終在2016年年底完成全部電話用戶實名製。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騷擾電話、電信詐騙事件仍難以杜絕。”項立剛坦言,雖然基礎運營商能做到實名製,但仍存在不少難以監管的“外部難題”。

8月19日,針對騷擾電話的問題,法治周末記者致電了中國移動。

移動客服人員表示,如遇到騷擾電話,除了拉黑或者啟動手機中的屏蔽功能阻攔陌生號碼騷擾,還可以將別騷擾電話、短信或者詐騙電話舉報至10086熱線或者撥打12321(網絡不良余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進行舉報。

該客服人員還表示,目前不少騷擾電話為“實名不實用”的電話或者網絡電話,超出了移動服務範圍,給監管帶來了難度。

記者了解到,客服人員所稱的“實名不實用”號碼,即被盜用或者轉賣的實名製號碼,雖然在別人名下,但是只要使用人正常繳費,不會影響正常使用,也不會被停機。

此外,一些以“400”開頭的10位數號碼、“95”開頭的8位數號碼則是網絡電話。如果繳納一定費用,甚至可以實現“去電顯號功能”。它們由網絡電話服務商提供電腦端、手機端下載,下載注冊完成後,可以利用其撥打電話,有的甚至可以實現免費通話,即便收費,資費也較為便宜。

“在頻發的騷擾電話中,有不少用戶經常接到‘170’‘172’‘165’開頭的號碼。”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些號碼歸屬於虛擬運營商,是虛擬運營商從基礎運營商那批發過來。

“不過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這些號碼雖然常常因為實名製貫徹不力被詬病,但最終被處罰的並非虛擬運營商而是基礎運營商,而基礎運營商想管好又很難。”付亮分析指出,由於是工信部給虛擬運營商頒發相關牌照,一旦某個虛擬運營商出現問題,基礎運營商即便想管,仍需要等工信部發聲;另一方面,就算真的放權給基礎運營商自己去管理,其也可能礙於合約關係等,未必真的能夠做到“壯士斷腕”。

源頭治理是關鍵

有業內人士質疑,無論騷擾電話的技術手段多高明,不通過運營商網絡也無法達成目的,所以理論上來看,基礎運營商是有能力也有技術可以將其屏蔽掉的。

對於這些被上萬人舉報的“騷擾”號碼,基礎運營商能否做到予以關停呢?

“目前來看,想要關停各種騷擾電話難度比較大。”項立剛向法治周末記者解釋稱,首先是對電話、短信內容的認定有難度,一些明顯違反刑法的,例如,買賣槍支的短信比較容易識別,可以直接攔截;但也有一些用戶可能覺得推銷內容是有價值、有需要的,並不認為是騷擾或者違法。

其次,誰來執法也是一道難題。項立剛指出,當前,除非是警察機關或司法部分判定確實有違法犯罪,要求攔截或關停的,運營商才會配合工作。如果某個電話因被軟體標注,或被某個人故意在手機號碼上標注為騷擾電話就被運營商關停的話,運營商可能會以影響其通信自由,受到處罰。

“對於用戶的舉報,平台方並沒有執法權,但如果動用警察力量,除非其威脅國家安全重大事件或者涉嫌犯罪,否則成本過高,效果也未必理想。而且,即便在調查清楚後關停該號碼,他可能立即會很輕鬆的拿到另一個。”項立剛說。

據了解,去年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檢、警察部、住建部、銀保監會等十三部門聯合發布《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顯示,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半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加強源頭治理,對金融類電話行銷,售房租房電話行銷,醫療機構、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電話行銷,人力資源服務、旅遊等行業的電話行銷,這四大重點行業商業行銷行為進行規範。

在付亮看來,單靠發現一個關停一個的方式是無法有效解決問題的,工信部聯合多部門正在進行的分領域源頭治理抓住了治理的關鍵。

除了源頭治理,付亮建議,還可以繼續探索“非邀約管理方式”的應用,即未經收者同意,不得向其發送行銷信息或撥打行銷電話;此外,對於被舉報的騷擾電話,相關部門進行詳細核實後,應進行來電標注。

“徹底破除騷擾電話,道路還是很漫長的,不僅需要運營商提高管理水準和技術水準,也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責任範疇,不斷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付亮說。

責編:高恆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