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全球最大IPO背後:通信鐵塔巨無霸的焦慮與轉型

  《財經》記者 劉以秦 | 文 謝麗容 | 編輯

  8月8日上午9點,中國鐵塔公司正式登陸港交所,股票代碼為00788.HK。此次鐵塔公司發售價為每股1.26港元,集資534.23億港元,超越小米(募資240億港幣),募集金額創港股最高記錄,也是今年截止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鐵塔公司成立於2014年7月,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通信鐵塔基礎設施服務供應商,總資產達3226億元,並且有絕對市場壟斷地位。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以站址數量計,中國鐵塔在中國通信鐵塔基礎設施市場中的份額為96.3%;如果以收入計,市場份額為97.3%。

  看似風光的背後,“巨無霸”鐵塔公司的焦慮也日漸明顯,招股書顯示,鐵塔公司債務高企,截至2018年3月底,鐵塔公司的流動資產349億,流動負債高達1471億,此次IPO的重點之一是募資來降低負債率。

  此外,招股書中還提到,鐵塔公司目前的風險在於過分依賴三大運營的收入,截止2017年12月31日,來自三大運營商的收入佔比達到99.4%,同時,在管理和整合現有資產上,也面臨難題。

  雖然募資體量巨大,相比小米IPO期間的高關注度,鐵塔公司關注度明顯不足,根據公告,鐵塔公司公開招股獲得0.36倍超額認購,而屢次被潑冷水的小米,最後超額認購9.5倍。

  認購率低,反響平淡,這與港股今年的形勢有密切關係。匯盛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告訴《財經》記者,今年港股IPO密集,同時破發比例也很高,市場變得相對謹慎,他認為,國際資本市場更喜歡成長型企業,對於收入結構單一的國企持保守態度。

  多位與鐵塔公司密切接觸的運營商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鐵塔公司從2017年就開始積極謀求轉型,尋找新的盈利模式,但收效並不明顯。

  對於鐵塔公司來說,IPO只是一次焦慮的紓解,想要真正的改變,還需要進一步打開局面。

  急於上市

  今年5月,遼寧省鐵塔公司發布一則招募啟事,開放近7萬個站址資源,招募社會化合作夥伴,招募要求並不高,要求公司成立一年以上,注冊資金原則上不小於300萬人民幣。

  “鐵塔公司急了”,一位與遼寧鐵塔公司密切接觸的遼寧本地運營商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他們明顯的感覺到鐵塔公司急於利用手裡的資源賺錢,“找到新的盈利模式是鐵塔公司近期的主要任務之一。”

  儘管已經佔據全國幾乎全部基地台資源,鐵塔公司仍然面臨巨額的資金壓力。招股書顯示,2017年中國鐵塔整體負債金額增長至1951.48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60%。其中,流動負債佔到其當期負債總額的近77%。

  此次IPO對於鐵塔公司來說,最直觀的效果也是緩解資金壓力。一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券商人士認為,很多國企都面臨負債率高的問題,而目前銀行的貸款普遍在壓縮收緊,“只能通過IPO來募集資金。”

  不僅如此,鐵塔公司與運營商之間的微妙關係,也讓鐵塔公司急於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能夠將三大運營商捆綁的更緊。

  2014年7月18日,中國鐵塔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發起設立,注冊資本金為100億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各持有中國鐵塔38%、28.1%、27.9%的股權,也即三大運營商共持有鐵塔公司94%的股權。招股書披露,IPO後,三大運營商仍然是其主要股東。

  從集團層面來看,運營商與鐵塔是利益共同體,但運營商的體系繁雜,往下落到基層運營商身上,在選擇合作夥伴方面,集團利益就不再是第一要素。

  鐵塔公司成立時間並不久,在鐵塔公司之前,地方有大量的小型站址承包商,目前這些公司有不少仍然活躍。站址分為巨集站與微站兩種,巨集站覆蓋大面,微站作為補充,負責覆蓋小型盲點。在2017年以前,鐵塔公司隻做巨集站業務,2017年後,才逐漸展開微站服務,目前,巨集站業務帶來的營收佔到了鐵塔公司總營收的97.3%,微站業務僅佔0.37%,而大量的微站需求都被第三方基地台公司分食乾淨。

  5G的投入使用已經被排上日程,5G新技術發展也將催生新一輪大規模的組網需求,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沙利文的報告顯示,到2022年預計我國5G基地台數量將達到約243.2萬台。但5G基地台的信號覆蓋範圍更窄,鋪設點將更為密集,在國家全面要求降低資費的情況下,運營商不願再按照過去的模式,進行大規模的基地台投入。

  這就需要增加大量高密度微站進行配合,但這並不是鐵塔公司的優勢業務,招股書中也明確寫道,市場對微站需求增加,對於鐵塔公司的站址、收入組合、經營利潤率以及經營業績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一位基層運營商人士也向《財經》記者透露,地方上的第三方公司往往與基層的運營商保持密切聯繫,有利益關係是很常見的情況,這個時候,成本不再是主要考量,基層運營商的很多項目會選擇承包給第三方公司,“這一點在微站項目上最為明顯”。

  但隨著上市,有了資本力量加持,鐵塔公司能夠更好將資源集中,作為主要股東,運營商也會更重視與鐵塔公司的合作,鐵塔的壟斷地位將會進一步鞏固。

  不過,鐵塔公司目前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運營商之外找到更多機會。

  轉型矛盾

  2017年起,成立僅3年的鐵塔公司就開始積極謀求轉型。

  鐵塔公司成立的初衷是服務於運營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隨著站址的逐漸飽和,鐵塔公司的收入並沒有大幅度的增長趨勢,2016年,鐵塔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長536%,而2017年,這個數字僅為22.6%。

  擺在鐵塔公司面前的兩條路已經很清晰:需要共享出現有的資源,進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與更多基礎建設部門和公司合作,降低後續新站址的成本。

  招股書透露,鐵塔公司的轉型方向是以基地台業務為主體,積極拓展跨行業應用與資訊業務。目前鐵塔公司已經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簽署了合作協定,合作後,新的基地台可以直接搭建在兩大電網現有的社會杆塔上,能夠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2017年9月,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佟吉祿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讓社會塔成為通信塔,讓通信塔成為社會塔。這將成為中國鐵塔5G時代努力發展之方向。

  此外,鐵塔公司還積極與各地政府展開包括智慧城市在內的項目合作,智慧城市項目在通信網絡、影片監控、環境數據采集等方面需求明顯,鐵塔公司可向需要搭建政企通信網,或為進行數據采集的客戶提供站址資源,供其掛載設備,並提供維護和電力供應業務。

  在此基礎上,還可提供整合采集設備、傳輸網絡和數據平台等資源,此外還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回傳、數據匯總、數據分析以及應用等資訊服務。

  不僅如此,招股書中還提到,對於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鐵塔公司的基地台也可提供充電樁掛載業務。

  在此前的發售會上,佟吉祿公開表示,中國鐵塔已經為環境監測、海事監測、地震監測等16個行業提供服務。

  這些動作看起來熱鬧,但是真正的局面並未完全打開。一位負責對接鐵塔公司的華為員工告訴《財經》記者,目前仍然有很多地方的鐵塔分公司還未與兩大電網簽署協定,而很多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也並未真正落地,“鐵塔公司的政府關係做的很好,但現在很多政府手裡也沒有那麽多錢,做智慧城市要前期大量投入,大家都還在猶豫、觀望。”

  不少熟悉鐵塔公司的人士都表示,轉型需要時間,也有可能充滿挑戰。作為一家服務三大運營商的國企,從上至下的轉型注定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緩慢推動,很難立刻看到效果。

  5G是鐵塔公司接下來發展的契機,但不可忽略的是,更密集的5G基地台意味著租金價格將會下調,相比美國鐵塔和其他國家的鐵塔公司,中國鐵塔的租金已經是“良心價”。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New Street Research數據顯示,中國鐵塔租金以750美元/月的價格排名全球倒數第三,美國鐵塔以2000美元/月的價格排名第一。

  但這個價格還有可能會繼續下調,一位與鐵塔公司密切接觸的中國移動員工告訴《財經》記者,運營商不會也不願意再支付與從前一樣的租金在基地台上。

  鐵塔公司IPO屢經坎坷,最終突破難關登陸港股,而在進入二級市場之後,收入和盈利狀況數據又將成為關鍵指標。鐵塔公司不甘平淡,但接下來的路線挑戰嚴峻。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