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攜國企改革紅利衝IPO 中國鐵塔或成港股年度募資王

  攜國企改革紅利衝擊IPO 中國鐵塔或成港股年度“募資王”

  中國鐵塔正式運營僅三年有余,就走向國際資本市場,並有望成為今年港交所規模最大的 IPO。這一現象的背後,是這家十八大後組建的新國企,在體制機制上的“穿新鞋走新路”

  ■本報記者 馬 燕 

  在多家互聯網公司赴港上市後,熱鬧的港交所即將迎來一家低調的中國企業——中國鐵塔,而這家企業或許將成為今年截至目前港交所規模最大的 IPO。

  中國鐵塔的保薦機構為中金和高盛,兩者對其估值介於2180億至3400億元人民幣。

  對於一家2014年底才完成組織機構和人員隊伍組建,2015年底才實現全國鐵塔站址統一運營的新公司,為什麽能這麽快走向國際資本市場?

  “三年多時間實現上市,並問鼎今年的港交所最大IPO,不是我們有多能,關鍵是投資者看好我們國家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光明前景,看重中國鐵塔作為國企改革排頭兵的標誌性意義,看重國企改革紅利的釋放。”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鐵塔在管理模式、機制體制上的創新,甚至是工作人員的工作風格和效率,無不顛覆了記者對傳統國企的印象。

  體制機制創新

  跳出傳統國企模式

  中國鐵塔的資產來源於三家運營商剝離的鐵塔、機房等通信基礎設施,人員也主要來自三家運營商。但“鐵塔公司並不是三家運營商鐵塔業務的簡單拚盤”,而是跳出傳統國企的思維模式,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創新,力求提高效率。

  不同於傳統國企,中國鐵塔組織架構扁平。89%的人員配置在生產一線,總部只有105人,實現了小總部大生產。

  中國鐵塔在人員隊伍上力求精乾,核心業務抓在手上,非核心業務社會化外包,階段性輔助性工作探索靈活用工。據介紹,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鐵塔共有15000多名員工,其中建設維護人員7700多人,與8萬人的代維隊伍形成了緊密型合作夥伴關係。

  三項制度改革打破國企傳統的條條框框,穩步建立市場化的用人用工機制和基於績效的薪酬考核體系;應聘到中國鐵塔的員工,無論原有行政級別高低,一律取消,公司因事設崗,以崗定責,實現“去行政化”,規避了傳統國企人多、機構臃腫等問題。

  有券商TMT分析師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指出,鐵塔公司本身成立時間比較短,可能是最年輕的一家央企,從整個公司的管理,包括公司運營模式來看,相對來說包袱比較小,有相對的制度優勢。

  數據顯示,中國鐵塔的勞動生產率明顯高於國際同類公司:中國鐵塔人均管理鐵塔126個,人均管理資產超過2100萬元;美國鐵塔人均管理鐵塔數則為30個。

  “互聯網+”管理

  支撐高效率

  當然,這些效率是有輔助手段做支撐的。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之所以105名管理人員就能協調管理全國1.5萬人的龐大團隊,中國鐵塔構建的基於電子商務平台的新型物資採購模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鐵塔借助產業影響力,面對眾多、分散的上遊供給格局,搭建了鐵塔類通信物資及服務的“O2O”平台——中國鐵塔在線商務平台。平台採購範圍包括鐵塔、機櫃、蓄電池等產品,以及土建施工、監理等服務,已基本涵蓋鐵塔公司工程建設與運行維護所涉及的所有物資和服務。新的採購模式不僅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建立全國統一價格的大市場,而且能帶動引導上遊供給側產品的研發創新。這是在最受關注、最敏感的採購領域,中國鐵塔的創新模式。

  實際上,作為擁有3200多億元資產、運營188萬個鐵塔站址的典型的資產運營公司,資產遍布城鄉,高度分散,如何高效精準運營管理,對於中國鐵塔無疑是一個大挑戰。

  中國鐵塔遵循互聯網思維,用自主建設的IT系統對分布在全國的188萬座鐵塔進行管理,尋求所有的業務能夠做到端到端的管控,所有的最佳實踐形成最佳的流程,所有的資源資產資訊數據化,所有的業務流程通過IT固化。

  比如,中國鐵塔把傳統的建設項目管理轉變為互聯網思維的建設管理。公司組建之初,就建設了全國一體化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PMS系統)。按照立項、設計、採購、施工、驗收、決算全國統一的管理流程,來進行一體化的建設管理,實現了全國31省、380多個地市級分公司的所有建設工程、所有建設工作人員在同一平台上管理。

  “這種‘互聯網+’管理的資訊透明、資訊共用、經驗共享,縮短了管理鏈條,促使各級部門主動管理、自我管理,並且為工程管理的大數據分析提供了條件。”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講到。

  探索動力電池梯級利用

  實現管理增效

  制度創新下,中國鐵塔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產業創新力。或許在成立之初,沒有人想到,鐵塔公司會和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產生什麽聯繫。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動力電池將迎來“報廢潮”,但退役動力電池仍具有相當的容量和較為寬泛的使用太空,應用於基地台備電、儲能領域,具有一定優勢。

  中國鐵塔從2015年10月起在工信部相關司局和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指導下,積極探索動力電池回收及循環利用。

  在前期試點基礎上,中國鐵塔2017年6月份啟動了更大規模試點。試點驗證了梯級電池相比於鉛酸電池在循環壽命、能量密度、高溫性能、運輸安裝等方面具有優勢,也驗證了中國鐵塔通信基地台是梯級電池的最佳應用場景。

  以雲南試點為例,由於當地電力基礎設施落後,受氣象影響停電頻繁,導致鉛酸蓄電池容量衰減嚴重,循環壽命普遍較短。“將鉛酸電池更換為梯級電池,既經濟又高效,拿西雙版納通信基地台站點來說,我們採購的梯級電池比同容量鉛酸電池費用降低了5.8%;而梯級電池年消耗成本隻佔鉛酸電池的31.4%。”說起動力電池梯級利用的好處,中國鐵塔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账。

  據了解,2017年,中國鐵塔雲南分公司採購梯級電池1萬多組,更新改造了2608個通信基地台站點,2018年更是進一步擴大了梯級電池應用範圍。

  中國鐵塔目前擁有站址約188萬個,如果按照一個基地台消納一部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來算,未來可消納將近2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

  佟吉祿向記者表示,推進電池梯級利用,不僅有利於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而且有利於保障電信網絡運行品質,有利於中國鐵塔創新發展和管理增效。

  “鐵塔模式”有效盤活資產

  國企改革成果受市場看重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中國鐵塔以共享為核心的商務模式、“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和專業化”的運營模式在前期路演溝通過程中也獲得了境內外投資者充分認可。

  也有券商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美國三大鐵塔公司上市是遠遠強於大盤走勢的,這也說明鐵塔資產是被海外投資者重點關注的,我們相信國內這邊體量比較大,隨著中國鐵塔的上市,未來的估值包括市值水準肯定會有很好的表現。”

  根據中國鐵塔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國鐵塔是全球最大的鐵塔公司。以鐵塔數量計算,中國鐵塔佔中國市場份額的96.3%。

  規模優勢固然突出,但也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中國鐵塔最核心之處不在規模之大、站址之巨,甚至在先進運營模式的背後,市場看重的是國企改革的成果。

  國企重組整合是國企改革的重點。十八大以來,央企先後完成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寶鋼與武鋼、中國遠洋與中國海運、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武漢郵科院與電信科研院等20多組企業的重組,中央企業由117戶調整至96戶。

  但央企整合不僅是做減法,也在做加法,中國鐵塔組建發展被國資委稱為是央企做加法、進行專業化整合的范例。

  這個范例最大的亮點就是形成了共享競合的“鐵塔模式”。中國鐵塔組建過程中,涉及2000多億元的存量鐵塔資產整合難題。通過將鐵塔實物資產轉化為資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家電信企業按3:3:4股比出資、增資。在存量資產的注入上,按市場化交易來操作。完成存量資產注入後,通信鐵塔由中國鐵塔統一建設維護,由過去三家電信企業各自建設各自運營變為一家專業化建設,三家電信企業乃至全社會共享。

  在此基礎上,中國鐵塔又率先倡導並大力推動“通信杆塔”“社會杆塔”雙向開放共享,統籌社會杆塔資源形成千萬級站址資源庫,支撐5G基地台提前布局和國有資產功能放大,為社會資源集約共享、綠色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鐵塔成立之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它的社會意義和商業價值,主要來自於行業資源的共建共享。但隻用了3年多時間,這家公司就找到了一片廣闊的新藍海:由行業內的資源共享,擴大到全社會的資源共享;由單一為通信服務的通信塔,轉向廣泛為社會服務的共享塔;最終通過廣泛的跨行業合作,為自身打開增量擴張的發展太空。

  數據顯示,中國鐵塔成立3年來,基地台建設量相當於過去30多年行業建設的總量,快速、高效、經濟地滿足了行業短期內集中爆發的上百萬的巨量建設需求,助力我國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新建鐵塔共享水準從14.3%大幅提升至70.4%,三年來相當於少建鐵塔60.3萬座,節約投資上千億元,節約土地佔用近3萬畝,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位於成都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通信覆蓋建設由中國鐵塔統籌,其室內分布系統、電源機房配套、光纜傳輸全部為三家電信企業及經信委應急通信4家共享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