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得痛風?6個原因中,一半和吃有關!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我們身邊總有一個患「三高」的人。

而現如今,越來越多人身邊又開始出現「第四高」——高尿酸。

據《2017年中國痛風現狀報告白皮書》中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數已達1.7億,其中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預計2020年,痛風人數將達到1億。

為什麼現在 痛風 多了?

除了遺傳因素外,與生活因素也分不開,其中6個原因中,一半都與吃有關。

1肉類飲食太多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楊岫岩在中山一院的文中談到,飲食結構的突然改變是國人痛風由以前「罕見」變成如今「多發」甚至「高發」的禍首。

我們的祖輩都是以穀類食物為主,而到了我們這一代人食物結構突然發生了變化,變成以肉類食物為主。

大量肉類食物中的嘌呤,就會轉化為尿酸,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謝和排泄能力,導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風的發病率迅速升高。2甜飲料喝的太多了

大部分甜飲料中都含有「果葡糖漿」,而痛風發作和果葡糖漿的攝入量,存在正比關係。

2011年,在美國國家圖書館中收錄的一篇關於《尿酸和果糖的流行病學》(The Epidemiology of Uric Acid and Fructose)的研究中發現:

每周喝5-6 次含有果葡糖漿飲料的人,患痛風幾率比正常人高出29%,

而每天喝2次以上含有果葡糖漿飲料的人,痛風幾率竟高達85%!3喜歡吸煙和喝酒 喜歡吸煙和喝酒,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③④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岩峰於2017年08月01日在健康時報老人版刊文表示,別管什麼酒,痛風面前,沒有哪個酒是好的。酒中並不含嘌呤,也不產生尿酸,其代謝產物是乳酸。但恰恰是這個乳酸,會和尿酸在腎臟競爭性抑製其排出。

戒酒很關鍵,所有的酒類都會誘發痛風,啤酒最快,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吸收迅速,且二氧化碳會轉化成碳酸,降低pH值,引起尿酸排出受阻。4肥胖太多了!

肥胖人群更容易高尿酸,畢竟大部分都是吃的太好,大魚大肉、甜飲料,但運動不足。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風濕免疫科余金泉在2016年11月15日健康時報老人版刊文表示, 超重或肥胖是引發痛風的因素之一,減重可以幫助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5運動的太少了

適量的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有利於身體廢物的排泄,其中就包括尿酸。

大魚大肉吃的多,不僅會帶來肥胖問題,也會影響代謝。

6熬夜太多,壓力太大

近年來的分析發現,壓力過大成為誘發年輕人痛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凌光輝在接受長沙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加班熬夜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不可避免,過度勞累可使人體自主神經調節紊亂,易致體表及內臟血管收縮,包括腎血管的收縮,從而引起尿酸排泄減少。如果長時間緊張工作,過度疲勞,就有可能誘發痛風。

尿酸高,全身都受罪!

1傷關節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風濕內科副主任醫師鄭東輝在2016年04月29日健康時報醫院版刊文表示,痛風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多見於大拇趾、足背)局部常常出現顯著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圖片來源:《四川痛風及高尿酸血症臨床診療指南(2017)》

北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程永靜在2018年12月04日健康時報醫院版刊文表示,痛風石常見於鷹嘴囊、跟腱、第一蹠趾關節、耳廓和指腹等,可侵犯關節周圍組織,引起骨質侵蝕、骨膜反應和軟骨損害,引起關節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2傷腎臟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李勝光在2018年4月27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痛風不僅痛起來要人命,導致痛風石、關節損傷,更嚴重的是腎臟損害。數據顯示,1/3長期痛風者有腎臟損害,表現為慢性痛風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和急性梗阻性腎病。

痛風,預防記好4點!

調整生活方式是預防尿酸升高的核心,防痛風要從生活中入手。

北京世紀壇醫院乾部心血管科主任醫師銀鵬飛在2013年09月26日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刊文表示,防尿酸升高的首要任務是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要保證尿量在1500ml以上,差不多相當於兩瓶多礦泉水。北京世紀壇醫院乾部心血管科主任醫師銀鵬飛建議,每日應進行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比如游泳、健走、跳健身操、練氣功、騎行等都可以。

3每天肉類攝入量控制在一個手掌量

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的建議,每天攝入水產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那麼肉類一天的量就是80-150克。這裡重量是肉類的生重,即烹調前的重量。

一般,一個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約50克,豬肉、雞肉、鴨肉和魚肉等瘦肉都可以按照這種方法計算。如果是脂肪更少的肉,比如蝦貝類,則一個掌心的量要稍微多點,約為85克左右。

4少吃高糖食物

少吃高糖食物,尤其是果葡糖漿食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議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

比如:

▼多吃天造食物,少吃人造食物。適當吃一些甜甜的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飲料要好。

▼不主動喝糖飲料,少喝乳酸菌飲料。喝咖啡、豆漿時,少加或不加糖。(來源:健康時報,僅作分享,侵權聯繫刪除)

往期精選

1.救救孩子!阿奇黴素的12種致命「混搭」,再忙也要記住!連醫生都容易搞錯!

2.防不勝防!1家3口陸續甲醛中毒!這種東西裡居然也有,孩子每天都會用到!

3.注意!不要亂摳「蚊子包」!4歲女童因摳蚊子包連做3次手術保命!

4.痛心!6歲孩子查出胃癌,竟因父母給他吃這個!親吻、喂飯都能傳染

5.別瞎治!濕疹和痱子,傻傻分不清,搞錯護理方法害慘娃!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