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跑步嗎?要命的那種

本周末,備受矚目的東京馬拉松就將拉開帷幕。

說起東京馬拉松,這個頗為年輕的賽事,短短幾年時間就躋身於世界最頂級的六大馬拉松陣營,當然有其獨到之處。

其中有一條可能是最常被人提及的,那就是東馬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頂級馬拉松賽事,自第一屆起至今從未發生過一起「跑者死亡案例」。

這不僅得益於東馬對於醫療服務的大力投入,還有足夠細緻的安排:每隔約3分鐘的路程就會有2人一組的志願者,攜帶心臟除顫儀在路邊待命;配有騎自行車的移動救助人員攜帶心臟除顫儀;還有與參賽者一同在賽道上跑步的醫生,他們身穿特殊標記的馬甲,會按照一定的配速,等間隔地跑在跑道上,以應對跑者的突發事故。

標榜什麼,往往就是在彰顯自己的優勢。

東馬打上最安全,零死亡的標籤,也是在體現自己獨特的優勢,跟其他妖艷賤貨馬拉松比賽不一樣,東馬就是服務到位、安全。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馬拉松的確容易出現不安全的事故。如果一項比賽根本跟安全/死亡沒太大關係,給自己打上類似的標籤無疑是有點兒刻意碰瓷的感覺。

比如,你幾乎不會在乒乓球、籃球的賽場上看到他們標榜自己零死亡、最安全。因為在大家的印象裡,這些運動雖然有傷病的風險,但跟安全/死亡之間還是差得太遠。

但馬拉松不是。

猝死的話題,從馬拉松誕生的第一天,就如影隨形,相傳馬拉鬆起源於一個士兵猝死,雖然有比較考究的跑友專門去考證過這個問題,從嚴謹的歷史資料來看,並沒有相關的信息證明真的存在這個故事。

不過大家顯然對這種傳奇故事更喜聞樂見。

而猝死似乎就這樣,跟跑步,跟馬拉松捆綁在了一起。

跑步真的這麼危險嗎?

馬拉松,又或者是跑步,真的危險嗎?

的確,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馬拉松比賽有大眾跑者猝死的新聞。

比如在去年昆明晉寧馬拉松中,一位跑者在半程馬拉松19公里處猝倒在地,雖然身邊的跑者和醫護人員緊張地輪番為他進行心肺復甦,但還是沒能救過來。

而時間線再往前推一些,相似的情況多次發生:

2017年11月26日,上海長寧國際半程馬拉松一名男性賽參賽選手在距離終點150米處突然倒地,急救志願者即刻趕到進行心肺復甦、AED等搶救措施,並就近送院搶救,但仍搶救無效死亡。

2017年11月5日,河南省新鄉市舉辦的另一場馬拉松比賽中,一名選手在離終點2公里處倒地,經搶救無效死亡。

▲ Photo via paobushijie.com

時間再往前推,幾乎每年都有類似的跑步/馬拉松猝死的事件,而每一次,也都引起或大或小的討論。

2014年中國馬拉松進入賽事井噴期,而賽場上的猝死,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

;補充了18年數據

數字和案例是冰冷的,每一個猝死的案例後面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而每一次類似事件的發現,這樣的字眼都會不斷的在各種媒體提及:跑步猝死,馬拉松猝死,跑步危險……

漸漸的,馬拉松在大家的心目中似乎變成了一項高危運動。

為什麼他們會猝死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猝死到底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於猝死的定義是:「平素身體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出乎預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死亡。」

▲ Photo via 92newshd.tv

對普通人來說,跑步=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符合平時身體健康的概念。

而能參加馬拉松的跑者,在普通人眼裡,更是屬於運動達人的級別了。基本上可以歸結到身強力壯,一年都去不了一次醫院的那種。

死亡類似的辭彙,離他們很遠很遠。

可是,也的確是經常聽到跑步猝死這樣的新聞,跑步,是個危險的運動嗎?為什麼跑步會猝死?

2012年,有相關的研究機構分析了2000-2010年間全世界參加馬拉松(包括半程馬拉松)的超過一千萬名(10.9 million)註冊運動員中的59例心臟停跳(cardiac arrest)案例。

調查顯示:在所有心臟停跳病例中,超過80%是心臟相關疾病導致。

59例運動員42例最終死亡,死亡的原因分析顯示超過半數是由於HOCM(包括疑似病例)引起。

▲ Photo via getcprdone.com

所謂的HOCM,主要指的是肥厚性心臟病。

它是以心肌肥大、室間隔不對稱性肥厚,心室腔變小,心腔充盈受阻,心肌細胞異常肥大為特徵,以左心室流出道是否有梗阻可分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心臟病,多有家族史,發病率為1/500。但可惜的是,這種心臟疾病只在青春期的後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很少會有人知道自己其實可能患有肥厚性心肌病。

除此之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冠狀動脈先天異常……等等,也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Photo by habibiea via Instagram

0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於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心臟缺血如果短時間(大都超過30分鐘)內無法解除時,導致相應冠狀動脈下遊遠端灌注區心肌壞死,臨床上則表現為急性心肌梗死。這是排在心源性猝死第一位的危險因素。

02 冠狀動脈先天異常

冠狀動脈變異是指冠狀動脈起源、分布和結構的異常,也叫做冠狀動脈畸形。冠狀動脈起源異常情況有多種,其中左冠狀動脈主乾起源於右冠脈竇是一種預後嚴重的冠脈畸形,因其發出後行走於主、肺動脈之間,因此任何痙攣或血管運動和壓迫都可能造成左冠狀動脈主乾閉塞而致猝死。

03 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由各種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層的局限性或瀰漫性的炎性病變。炎性病變可累及心肌、間質、血管、心包或心內膜。急性心肌炎的發作,可導致心功能衰竭。

青島有位19歲的足球運動員比賽時,在沒有發生衝撞的情況下突然倒地而死。這名球員平時身體狀況很好,家人從未發現其患有心臟疾病,根據臨床分析,他猝死的原因是由感冒引起的急性心肌炎發作。

04 心臟傳導異常

包括傳導障礙、意外傳導和捷徑傳導。傳導障礙又可分為病理性傳導阻滯與生理性干擾脫節。心臟傳導系統異常也是心源性猝死原因之一。

05 馬凡氏綜合征

這是一種以醫生名字命名的疾病。1896年,法國醫生安托尼·馬凡發現一個5歲女孩四肢特別的長而纖細,並有眼睛、骨骼、心血管病變三聯征。由於其指(趾)細長,醫界當時稱此病症為「蜘蛛指(趾)綜合征」,後又以安托尼·馬凡之名命名為「馬凡氏綜合征」。

總的來說,跑步猝死,基本上都是因為跑者自己本身就有心臟相關的疾病,而在劇烈的運動當中,誘發了疾病,導致悲劇。

不要給跑步帶上猝死的帽子

我們的確經常會聽到馬拉松比賽有大眾跑者猝死的新聞。

讓大家覺得馬拉松比賽猝死的風險很高,但事實上,跑步/馬拉松所導致的猝死概率非常低。

根據中國心律失常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以13億人口推算,我國每年心源性性猝死總人數高達54.4萬,相當於每天有將近1500人猝死。

▲ Photo via highlandsfirstaid.com.au

而近些年,中國馬拉松比賽的猝死人數,也就在3-5起左右,把跑步、馬拉松跟猝死聯繫到一起,只是誤解而已。

另外,你不知道的是,猝死其實可能會發生在任何運動當中,比如足球。

足球比賽一度是運動員猝死發生率居首位的運動項目。

1996年,科學家在英國舉行的歐洲心血管學會會議上公布,從1981年到1994年,各俱樂部中猝死的運動員達2000名,其中足球運動員628名,是所有運動員中猝死率最高的,佔猝死總數的30%以上。

2003年6月26日,喀麥隆國家足球隊國腳維維安福參加了本隊與哥倫比亞隊的聯合會杯半決賽,當比賽進行到第72分鐘時,維維安福心臟病突發猝然摔倒在比賽場地的中圈裡。

▲ Photo via thoughtco.com

隨後28歲的維維安福被擔架抬出賽場,並立即送往醫療中心進行急救,可惜經搶救無效辭世。

當時的電視畫面中清楚地記錄下了福離開人世前的所有細節,這一幕深深震撼了每一個觀眾,而在福之後,球場上的心臟病猝死現象一而再的發生。

不過,隨後足球逐漸擺脫了猝死這個帽子,現在運動猝死這個帽子,在逐漸被戴到跑步這項運動上。

事實上,經常跑步,經常運動才能有益心臟健康,從而保護心臟。

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在2017年12月16日主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體育運動量和運動類型與人群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的研究。

這項研究表明:「無論是在低收入,中等收入還是高收入國家,體育運動量越大,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發生風險越低。」

也就是說,隨著運動量不斷增加,發生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逐漸減小。

雖然跑步猝死的概率極其低下,但就像我們開頭說的,數字和案例是冰冷的,每一個猝死的案例後面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跑步猝死——對於跑步這個群體來說,毫無疑問屬於絕對小概率事件,但對於每一個猝死的家庭來說,卻是100%的大災難。

概率之輕難以承受生命之重。

所以,最關鍵一個問題,猝死能否預防?如何預防?

就像前面我們說的那樣,跑步猝死,基本上都是因為跑者自己本身就有心臟相關的疾病,而在劇烈的運動當中,誘發了疾病,導致悲劇。

而預防猝死,就首先要確認自己沒有心臟相關的疾病。

01 關注預警癥狀

首先你需要注意與運動相關的胸痛,尤其是持續性胸痛,此外,如果出現了之前從未有過的氣短、左側手臂麻木、刺痛等,也需要多加小心。

這些身體發出的警告都比較明顯,不過,更多的是不被大家察覺的危險。

Photo by Tyler Nix

比如在運動時,上至耳垂附近下至肚臍周圍,這之間的任何部位出現不適都可能是心臟病的體征。當然,也可能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

下表是國際通用的運動風險評估問卷(簡稱PAR-Q),如果你的答案均是「否」,那麼一般來說,你跑步的風險是比較小的。

不過如果你的答案有一個或多個「是」,那麼說明你運動的時候,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如果要跑步、參加比賽(半馬、全馬),建議在先進行詳盡的體檢,諮詢醫生的意見。

02 篩查

普通的心電圖篩查其實就是比較有效的篩查手段。

心電圖對於包括長 QT 綜合征、預激綜合症、肥厚型心肌病和 Brugada 綜合征都是一種敏感和有效的篩查手段。

除心電圖外,病史的詢問(有無警戒癥狀、猝死家族史等)和體格檢查也很重要。

結合 ECG、病史、體格檢查等結果,如進一步懷疑猝死相關的疾病,應完善其他相關檢查,包括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活動平板、冠脈造影、心內電生理、基因檢查等等。

之前我們還介紹過運動平板檢測。

Image by Focus Media via YouTube

從操作上來說,運動平板檢測就是在一個類似跑步機的儀器上進行跑步運動,隨著時間增加,逐漸提高跑步的速度,使心臟負荷達到較高程度(比如使心率升到一定的預估值),以觀察心臟是否存在隱患。

一般一次檢測時長約10分鐘左右。如果沒有出現心臟不適,則表示心臟功能基本正常,如果出現憋悶、難受,甚至疼痛的感覺,則會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心臟彩超等項目。

遭遇猝死危機,怎麼辦?

如果自己真的遇到猝死的情況,說實話你只能祈求身邊有一個受過專業培訓的朋友,然後及時的跟死神作鬥爭,搶救你的生命。

而如果你看到你的朋友出現了猝死的情況。做以下三件事,就有可能挽救一條生命。

  • 判斷:判斷傷者有無意識和呼吸

  • 求助:打 120、找 AED

  • 心臟復甦(步驟2和步驟3可同時操作)

▲ 視頻來源於一條

就如視頻中提到的那樣,當人猝死的時候,生命窗口只有黃金四分鐘。

腦細胞對缺氧極不耐受,心臟驟停後大腦供血缺氧4分鐘後,腦細胞開始不可逆死亡,10分鐘可能腦死亡,俗稱黃金4分鐘。

四分鐘的時間,急救車4分鐘內很難到達現場,需要病人身邊的家人、朋友、陌生人,在第一時間對病人進行心肺復甦搶救。

另外,AED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能找到 AED,如下面視頻展示的那樣,使用 AED ,成功的幾率會大大提升。

至於 AED 的操作問題,不用太擔心,一般都有語音提示,直接按照語音提示來操作即可。

▲ 視頻來源於網路


Reference:

探一探運動猝死之謎:六種病因可引發猝死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130?000 people from 17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the PURE study.

Sudden death while running in conditioned runners aged 40 years or over - ScienceDirect

HEALTH / Sudden death on the sports field: Young athletes in peak condition should not have heart attacks - but they do. Victoria McKee reports on new research into a syndrome that strikes at the fittest

# 來,今天來評論區聊聊 #

「你對跑步猝死怎麼看?

·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