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脂水準與卒中有何相關性?來看這項針對中國人群的研究!

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中國每年因卒中的死亡人數超過200萬人。缺血性腦卒中(IS)和腦出血(ICH)在中國的死亡人數相當。

本次要和大家分享的研究,來自著名的「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的研究成果,考察了血脂與卒中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LDL-C 與IS呈正相關關係,與ICH負相關關係,基因研究和降LDL-C臨床試驗也發現類似結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參與者特徵

來自中國10個不同地區的512,891名成年人參加了CKB前瞻性研究。在基線期沒有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冠心病病史的489,762人的子集中,平均年齡為51歲(標準差為11歲),59%為女性。

整體而言,經過9年的中位隨訪後,總共記錄了32,869個IS病例和8,270個ICH病例,按年齡及性別調整的發病率分別為761/10萬人年及187/10萬人年。

在基線期無心血管疾病、癌症、降脂、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療史的個體中,5,475例IS患者,4,776例ICH患者,6,290例健康對照組,成為卒中巢式病例對照研究的分析對象。

在基線期時,與對照組相比,IS病例更有可能是城市居民和吸煙者,但兩者的飲食模式相似。經常食用動物性飲食方面,例如肉類和雞蛋,ICH組比對照組更不常見。

其他社會經濟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分布是相似的,如表1所示。總膽固醇、LDL-C和HDL-C的均數(和標準差)分別為4.6(0.9)mmol/l、2.4(0.6)mmol/l和1.2(0.3)mmol/l,甘油三酯的中位濃度(四分位間距)為1.6(1.3)mmol/l。卒中患者的平均收縮壓(SBP)高於對照組,但LDL-C與SBP的相關性較弱(r=0.06)。

表1:參與者的基線特徵

研究結果

在對風險年齡(5年間隔)、研究地區和性別進行分層,對教育程度、吸煙、飲酒、體力活動、糖尿病和基線期SBP進行調整後發現,LDL-C濃度與IS的風險呈正相關關係,與ICH的風險呈負相關關係

在整個檢查範圍內(1.7~3.2 mmol /l),LDL-C每升高1 mmol/l,IS的風險升高17%(RR=1.17,95% CI:1.10~1.25),ICH的風險降低14%(RR=0.86,95% CI:0.80~0.92);

反過來,LDL-C每降低1 mmol/l,IS的風險降低15%(RR=0.85,95% CI:0.80~0.91),ICH的風險升高16%(RR=1.16,95% CI:1.08~1.25),如圖1a所示。

圖1a:LDL-C與IS和ICH之間的相關性

HDL-C濃度與IS風險呈負相關關係,HDL-C每升高0.3 mmol/l,IS風險降低7%(RR=0.93,95% CI:0.89~0.97),但與ICH風險不存在相關性(RR=1.00,95% CI:0.96~1.05),如圖1b所示。

圖1b:HDL-C與IS和ICH之間的相關性

甘油三酯濃度與IS風險呈比較弱的正相關關係(甘油三酯每升高30%,RR=1.02,95%CI:1.00~1.04);與ICH風險存在負相關關係(甘油三酯每升高30%,RR=0.94,95% CI :0.92~0.96),如圖1c所示。

圖1c:甘油三酯與IS和ICH之間的相關性

LDL-C濃度與載脂蛋白B呈強相關關係(r=0.92),與脂蛋白(a)呈弱相關關係(r=0.22)。載脂蛋白B與卒中類型的關係與LDL-C一致。然而,脂蛋白(a)與IS或ICH均無顯著相關性。在對脂蛋白(a)做進一步調整後,LDL-C對於兩種卒中類型的風險估計值均未發生改變。

使用以前發布過的方法(文獻PMID:21555716),構建LDL-C的工具變數——遺傳風險評分(GRS,用於評價遺傳易感因素在風險預測模型中的效果),該GRS包含了46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這些SNPs在全球脂質遺傳學聯盟(GLGC)中被發現與LDL-C濃度最顯著相關]。

在CKB研究中,LDL-C的遺傳風險評分對血漿LDL-C濃度有很強的預測作用(P = 7 × 10-247),但對HDL-C、甘油三酯、體力活動、BMI、SBP或隨機血糖的預測不明顯。

基因工具變數分析中,LDL-C每降低1 mmol/l,IS的RR為0.75(95% CI :0.60~0.95),ICH的RR為1.13(95% CI:0.91~1.40),如圖2所示。

在對降LDL-C藥物治療的全球隨機試驗的Meta分析中,LDL-C每降低1 mmol/l,IS的RR為0.80(95%CI:0.76~0.84),ICH的RR為1.17(95%CI:1.03~1.32),如圖2所示。從隨機試驗中得到的風險估計與CKB觀察性研究以及基因研究中的風險估計高度一致。

圖2:在觀察性研究、基因分析和隨機試驗中

LDL-C與IS和ICH的相關性

在評估LDL-C藥物治療在中國人群中的凈效應(利與弊)中發現,在中國成年人中,每1萬人群治療5年LDL-C降低1 mmol/l,IS和MCEs(主要冠狀動脈事件)被避免發生的事件數,遠遠超過了增加的ICH事件數,如圖3所示。

圖3:在不同血管風險水準的中國成年人中,每1萬例患者用他汀類藥物治療5年將LDL-C降低1 mmol/l後,預測可避免IS、MCEs和ICH發生的事件數

研究結果表明,降低LDL-C對預防原發性(低風險個體)和繼發性(高複發血管事件風險個體)的整體卒中和MCEs發生有凈效益。此外,如果將所有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包括在內,凈效益可能更大。

研究結果支持更廣泛使用降LDL-C的藥物治療方法,以預防中國人群和全球其他人群的整體卒中和其他血管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Causal associations of blood lipids wit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Chinese adults. Nat Med. 2019 Mar 11. doi: 10.1038/s41591-019-0366-x.

更多閱讀

1. 柳葉刀公布1990-2016全球卒中負擔,來看各項數據!

-ykh

關注醫咖會,關注臨床研究進展!

),拉你進統計討論群和眾多熱愛研究的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學習。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