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後一個窩,每天堅持按10秒,降糖調氣血,有效預防併發症!

控糖,是糖友們維持健康最重要的話題,但今天想要提醒大家:控糖並不是唯一!


我們知道,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而想要預防併發症,單純只靠控制血糖,效果不佳。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做好血壓、血脂控制,這樣預防併發症的效果,會大大超過單純控制血糖的效果。



血糖控制達標,不僅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與根本,也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基礎。


一個血糖控制好的糖友,一定是全天的血糖都在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日常如何調控血糖呢?首先給大家推薦兩個降糖小妙招。


降糖小藥茶


玉米須:降脂、降糖、降壓、抗衰老。一般藥店裡的玉米須,都是經過藥材飲片加工廠炮製過的;如果在自由市場購買,可能會有農藥殘留,一定要泡洗乾淨。


黃精:自古以來就是抗衰老不可多得的佳品;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輔助降血糖。


粉葛根:也叫野葛根,清熱、生津、止渴,四季皆宜;從中醫理論上來說,具有一定輔助降糖效用,而且還能擴張心腦血管,改善心腦供血。


▲ 玉米須


【原料】玉米須30克,黃精15克,粉葛根15克

【用法】將玉米須洗凈,與另兩味中藥浸泡30分鐘,水煎3次,每次45分鐘,葯汁混勻,代茶飲。

【用量】每日3~5次,連服30日為一個療程。


耳後窩,降糖調氣血


位於雙側耳垂後方凹陷處的「耳後窩」,深層分布有迷走神經,通過刺激可使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有效幫助降低血糖。此外,按摩耳後窩還可激發三焦經之氣,調氣血,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做法】用雙手拇指緩緩用力按壓耳後窩,慢慢吐氣,持續5秒再鬆手,如此反覆按壓10-15秒,可在每天午飯和晚飯飯後半小時各按摩1次。



中醫認為,「百病自氣來」。人一生氣,或者發火、激動、著急,血壓就容易波動,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對於這類人群,特別需要注意預防心肝火旺型高血壓。


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楊增良教授推薦用三味葯泡茶飲,可提前預防高血壓,控制血壓的平穩。


降壓小藥茶


羅布麻:又名野麻、野茶,盛產於新疆,它能清熱、降壓、平肝、安神、抗衰老,是不可多得的的草藥,且經濟實惠。單用羅布麻泡水喝也有效,但若是三味加在一塊,清心瀉火、平肝降壓,效果更佳。


野菊花:清熱解毒,清肝瀉火,解毒降壓。


蓮子心:入心經,清心瀉火。


▲ 羅布麻


【原料】羅布麻10克,野菊花10克,蓮子心5克

【用法】水煎代茶飲,或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泡。

【用量】每日5~6次,連服10~15日為一個療程。


點按太沖穴,消氣又降壓


腳趾上的太沖穴,是著名的「消氣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腳趾和二腳趾之間蹠骨結合部的凹陷處



當我們情緒開始激動時,不妨先提醒自己冷靜一下,坐下來點按太沖穴,消氣降壓;即使生氣過後再點按此穴,也可起到清肝瀉火、疏泄氣機的作用,讓人有神清氣爽、豁然開朗的感覺。


【注意】按壓時,有酸脹感即是,力度宜柔和、持久;如果按上去感覺比較痛,說明肝經氣盛,平時也可以經常按一按。



如今患高血脂的人越來越多,它不僅容易發展成高血壓,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危害不容小覷。


最簡單的預防方法,可以用當歸、生大黃做成小藥茶。經常飲用,對預防和輔助治療高血脂相關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降脂小藥茶


當歸:養血、活血、潤腸通便,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當歸降血脂的功效很好。


大黃:有生有熟,生大黃可瀉火、通便、利尿,降脂的功效也很強。



【原料】當歸15克, 生大黃10克

【用法】將以上兩味中藥打成細粉,以沸水泡飲,酌加綠茶。

【用量】每日3~5次,連服15~30日為一個療程。


按揉豐隆穴,化痰祛濕又降脂


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方8寸,距脛骨前緣兩橫指。



【做法】用拇指指端按壓在穴位上,食指或中指置於該穴的上下方或左右方相對應處,兩指同時對稱用力按壓,每次2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可化痰祛濕、降低血脂。


【注意】對於高血脂,按摩穴位的效果不會像降血壓那麼快,需要堅持的時間更久。因此,更重要的是注意飲食上的調整。


糖友想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只是單純的控糖遠遠不夠!還需注意日常控壓降脂,您都記住了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