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能有效預防動脈斑塊嗎?聽聽專家的答案!

大家都知道嗎?頸動脈斑塊是*的一種自然生理現象,不要過於驚慌。研究發現,中國≥40歲居民中有36.2%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也是*血管衰老的一種表現。在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的患者中,大約20-30%會發生腦卒中,所以頸動脈斑塊也需要引起一定重視。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除了年齡因素外,主要與血脂、吸煙、酗酒、體力活動少、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關。對於頸動脈斑塊的預防,主要是控制這些風險因素,但與是否吃阿司匹林沒有任何關係,口服阿司匹林並不能預防頸動脈板塊的形成。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頸動脈斑塊的外麵包裹著一層纖維組織,稱為纖維帽,纖維帽的厚度對斑塊內部的脂質成分的保護程度起著重要作用,纖維帽越厚裡面的物質越不容易暴露出來。而對於不穩定斑塊,容易發生破裂,斑塊破裂後,其中的脂質成分暴露在血液中,就會引來血小板的聚集,進而形成血栓堵塞頸動脈血管,斑塊內血栓脫落形成栓子,會導致顱內動脈栓塞。

沒錯!頸動脈距體表較近,便於進行超聲檢查,是反映*動脈系統整體情況的一個窗口。據統計分析,在50歲發現頸動脈斑塊的人約佔15%,而到80歲的時候,這個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頸動脈的斑塊的形成與血管內膜受損有關,當血管內膜受損之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就會從受損的部位進入到血管內膜之中沉積。

當然,至於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主要是根據斑塊狹窄程度、血脂水準及斑塊性質,是否合併腦卒中、冠心病等風險因素綜合評估,最主要的是他汀類藥物的降脂治療。而阿司匹林並非是頸動脈斑塊的必須治療藥物,至於是否應該應用,主要取決於是否有其他臨床併發症及心血管整體風險因素,比如如果合併腦梗死、冠心病、屬於心腦管高危人群(10年ASCVD>10%)的人群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其他人群的頸動脈斑塊患者是沒必要服用的。

而且,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表現,簡單地說是由於血管內皮受損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積在受損後而形成的塊狀物。它的形成有兩個基本前提,就是內皮損傷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多。所以,要避免斑塊的形成就要避免血管內皮受損,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確實,這些進入血管內膜中的LDL-C會被識別為「外來物」,*就會調動巨噬細胞進入血管內膜進行吞噬。吞噬過多LDL-C的巨噬細胞會轉化成泡沫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淡黃色「米粥」樣的泡沫細胞群。出於身我保護功能,血管的平滑肌細胞又會增生覆蓋到泡沫細胞之上,於是,就形成了粥樣硬化斑塊。人的頸動脈有一處「Y」形分支,在此部位承受血液壓力較大,血管內膜容易受損。能引起血管內膜受損的因素有血壓、吸煙、外傷、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年齡等。除了年齡因素之外,其他的危險因素都是人為可控的。

沒錯!阿司匹林通過血管擴張短期內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長期如此血管會疲勞。另外阿司匹林是屬於藥物的,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是葯三分毒,這句話放在這裡同樣適用!曾經有一位冠心病患者就因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導致渾身沒勁、臉色發白,後來到醫院檢查發現,他已經胃出血了。醫生給出的原因就是阿司匹林對*的胃腸道黏膜造成直接損傷,長期服用會導致胃消化性潰瘍、出血、穿孔,最終造成胃出血。

總而言之,從引起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來說,阿司匹林不能降壓、不能降脂,更不能使人返老還童,所以阿司匹林實際上沒有預防頸動脈產生斑塊的效果!阿司匹林只是對那些已經有斑塊的人,進行「亡羊補牢」式的預防。*的血小板在血管中流動,在*受傷的時候,會聚集在傷口處,激活凝血功能,阻止寶貴的血液流出。但血小板有個特性,就是在遇到粗糙不平的表面時,容易激發凝血功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