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抹鹵水一粒鹽 ,實拍古法制鹽的傳統手藝

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少了鹽再好吃的食物都會沒有滋味。現在的製鹽方法已經非常先進,但在四川自貢的鹽場還是保留著古法制鹽的手藝。(圖:150****4739)

比起現代的真空機械製鹽,古法制鹽的步驟就比較繁瑣了。先是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鹵水,用鐵鍋進行煎鹽,從而製作成鹽,整個步驟費時費力,但這種鹽文化卻被人們保留了下來。(圖:150****4739)

艾葉灘被當地人稱為“鹽運古道第一灘”和“梯級水道第一堰”,隨著科技發展,上世紀初期公路修通,水路廢棄,艾葉碼頭的作用逐漸式微,古法制鹽由於效率低、耗時久等弊端逐漸被廢棄,曾經的小鹽廠也被現代化大鹽廠取代,但歷史賦予這個小鎮的文化意義早已深埋在每個艾葉人的心中。(圖:150****4739)

雖然現代化的生產已經能夠滿足人們對於鹽的需求,但是古法制鹽獨特的味道還是難以被取代的。井鹽由於富含礦物質,汙染少,一直深受消費者喜愛。而按照民間的說法,只有古法制做的鹽才是醃製泡菜的最佳選擇,用其醃製的泡菜不臭,不生花,且清脆爽口讓人回味難忘。(圖:150****4739)

古法制鹽需要大小30多道工序,衍生出不同的“崗位”,鹽工們也有專門的喊法,除了灶火工、加水工,負責把像冰一樣的鹽坨坨錘成小顆粒的“錘冰工”,被喊作“冰老倌”;負責挑炭、和炭的人,被喊作“炭老倌”。(圖:150****4739)

“最苦最累的要算"炭老倌",熬鹽的人是三班倒,灶房裡每一班要用3噸多炭,三班就是十多噸,全靠兩個“炭老倌”來挑。(圖:150****4739)

“炭老倌”把炭挑來之後,要把炭、泥巴攪拌均勻,攪拌是用雙腳來踩,多的時候要踩六七個小時。熬鹽是在冬天,氣溫又低,時間一長就會雙腳起泡、裂口,疼得鑽心。等到鹽熬好之後,“炭老倌”還得進入灶底下,把炭渣全部清除,再挑運出灶房,一天就要挑十幾噸。所以,“炭老倌”多是青壯年,否則根本做不下來。(圖:150****4739)

在計劃經濟年代鹽是限量供應的,每個人每個月一斤鹽,隨著科技的發展製鹽的工藝日新月異,不過在自貢依舊保留著古法制鹽的傳統,其實這不僅僅是製做工藝的傳承,在當地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圖:150****473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