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復康者:恢復1種力,輕鬆治抑鬱

抑鬱症是一種完全可逆的心理障礙,是典型的時代病、社會症。雖然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已發現生物、遺傳、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抑鬱的根子在於受遺傳因素、成長環境、教育方式、家庭環境、文化背景的長期影響形成的不正確的認知和思維模式,而應激事件又是觸發器。為什麼很多抑鬱患者堅持自救最終能成功走出來?我的感悟是自勝力起了關鍵作用。自勝力是一種激發人潛在能量的動力,它是行動力、自控力、意志力、持久力的總和,接下來就聊聊提升自勝力與治鬱的關係吧。

勇於自救的行動力。想自救必有救,因為抑鬱症只是一種心理障礙,並不是什麼器質病變上的絕症,障礙可除抑鬱可治。但是因社會誤解、難以表達的痛苦、不公正待遇、自卑自責、悲觀自罪導致患者有很嚴重的羞恥感和恐懼感易封閉自我,極力隱瞞病情、迴避社交,不敢向家人和朋友談及病症和內心感受,還不敢去醫院,正是「低識別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的「三低」問題讓很多人錯誤地感到抑鬱症難以治癒。抑鬱的治療需要患者勇於擺脫「困境」的行動力,克服病恥感和恐懼感,將真實情況告知親人,在他們的陪伴和監督下把問題交給醫生,堅信醫生能夠解決自己遇到的這個「大麻煩」。既然抑鬱把我們推上了風尖浪口,不是成功擺脫就是被大海淹滅,我們只有自我激勵堅持自救這個唯一的選擇(我的體會:走出抑鬱只需要「五步」,你也能做到)。

勇於自救的行動力

絕不輕生的自控力。堅定必勝的信念,治鬱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嚴重的悲觀厭世情緒和自殺觀念,顛覆逆轉了患者的感覺認知,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裹挾著他們產生「世界末日來臨」「不怕死卻怕活著」的感覺,錯誤地認為自己已無路可逃只能作唯一的選擇,有的患者不能及時調整,還「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奔赴死亡。死是死者的不幸也是生者的不幸,除了親人的密切關注輕生預警信號及時作出乾預外,患者的自控力很重要,常懷感恩之心,常記責任擔當,常念對死亡的恐懼和敬畏,人的社會屬性決定我們一生中扮演著多個角色,我們的生命屬於我們本人,也屬於我們的父母和子女,更屬於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一定要用必勝的決心「咬定青山不放鬆」抗爭到底(抑鬱症患者:「媽媽」我想對您說)。

咬定青山不放鬆

改變認知的持久力。抑鬱症的治癒充分詮釋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深刻含義。受遺傳因素、成長環境、教育方式、家庭環境、文化背景的長期影響形成的不正確的認知和思維模式是抑鬱的根子,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勇於自我審視、自我解剖、自我革命,不斷發現並改變固有的不正確的認知、糾正不正確的思維模式、格式化不正確的觀念才能治本,關於如何發現不正確思維和糾正的方法我之前已有分享,不再贅述。不正確認知和思維模式形成的長期性決定了糾正的長期性,發現和改變認知是一個考驗持久力的過程,只要我們緊盯完成生命化羽成蝶蛻變的希望,看到在觸底反彈中讓我們變得更加優秀、更加成穩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堅持改變認知重塑內心升華心境,成就更高人生(抑鬱復康者:抑鬱症的12個正向作用)。

解剖認知

百折不撓的意志力。堅定必勝信念治鬱就成功了一半,堅持不懈標本兼治就成功了另一半。猶如愛滋病的可怕在於病毒摧毀了免疫系統一樣,抑鬱症的可怕不在於抑鬱症本身,而在於抑鬱癥狀不斷吞噬患者戰勝抑鬱症的意志力。治鬱過程是一個磨練患者意志和毅力的過程,患者孱弱的意志力在癥狀興風作浪、誤解和病恥感、急於求成心態、信心活力缺失的共同作用下飄搖欲墜,容易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不經風霜苦哪來臘梅香,這就需要用百折不撓的意志力,真正把抑鬱當成人生中的一次磨練意志提升自我的機會,咬緊牙關,跨越了自己,戰勝自己,直到走完治鬱路線的最後一公里(抑鬱復康者:治鬱中斷的7個成因和8個應對辦法)。

鋼鐵意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