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症=絕症?——關於抑鬱症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提到抑鬱症,我們一定會想到自殺

眾多公眾人物因抑鬱症自殺,他們中有詩人、演員、畫家甚至政治家….

自殺,讓抑鬱症變得「醒目」,變得「神秘」,甚至披上了一層浪漫的面紗。

講真的,抑鬱沒那麼簡單。

抑鬱症患者,比我們都渴望活著,比我們活的都用力。

一.「為什麼抑鬱症選擇了TA?

生活中遇到各類不順心,我們都會自然而然的說一句:都快抑鬱了。

但如果一個患者鼓起勇氣告訴大家:「我得抑鬱症了」,得到的反饋可能是:

矯情了吧…不至於吧…

最近壓力大吧?過一個階段就好了

人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散散心去吧….

他竟然得了抑鬱症?看不出來啊

是的,這很矛盾,對於抑鬱症的輕描淡寫和諱疾忌醫同時存在著,對於抑鬱症患者的理解和誤解同時存在著。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這個詞,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三個字意味著什麼。

抑鬱症的真實感受,並非不開心,而是喪失情緒和活力。

各種軀體癥狀:睡眠紊亂、食慾紊亂、晨重夜輕、渾身疼痛【1】.....

在壓倒駱駝的時候,沒有一根稻草是無辜的。

抑鬱症的病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讓患者崩潰的,是每一根稻草。

認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下降、抽象思維能力下降、信息整合能力下降...【2】這些問題最終會導致患者喪失基本的社會功能。

不能上學,因為逐漸失去了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

不能工作,因為逐漸出現了思維的木僵,不能處理問題。

不能和家人傾訴,因為完全失去了傾訴的慾望。

這一切都讓抑鬱症患者顯得格格不入,一個不開心的人,我們可以幫助,一個沒有覺知的人,怎樣安慰?

抑鬱症患者,真的無辜。

抑鬱症有一定可能性會遺傳,這意味著抑鬱症發作的一部分原因並非後天可以自我控制,而是寫在基因中的人生坎坷。

抑鬱症有性格易感性,這意味著一部分先氣象質比較敏感、多疑或是因成長環境沒有塑造出良好性格和人格的人,更容易被抑鬱擊倒。

壓力是扣動抑鬱症的扳機,這意味著工作、生活、情感的各種關係如果得不到好的經營和處理,抑鬱症就會趁虛而入。【3】

沒有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基因、氣質、外部生活環境和情感歷程,也沒有人一生中從未出現抑鬱情緒。

我們或者得到親人朋友的守望相助,或者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得到心理諮詢師的指點引導,又或者在經歷中成長,逐漸讓自己的情緒變得可控、內在變得豐富,最終能夠和抑鬱情緒和睦相處。

而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失足跌倒,又有什麼值得羞恥呢?

二.「抑鬱症自測,能確診嗎?

當我們認為自己可能有抑鬱症的時候,一定會在網上搜索各種關於抑鬱症的信息,希望能找到一個答案。

但事實是所謂的「抑鬱症在線自測」和真實的抑鬱症診斷大相徑庭。

抑鬱症患病是一個過程,很多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都會表現為「情緒低落」。

醫生對於抑鬱症的診斷,往往會猶豫良久。

因為抑鬱症涉及到藥物治療。

雖然醫患雙方會共同面對這個診斷結果,但進行治療時,只有患者需要付出自己的身體來嘗試各種藥物,承受藥物副作用,等待藥物起效......

臨床問診是任何疾病診斷不可缺少的過程,對於抑鬱症,更是如此。【4】

關於情緒狀態的問題,醫生要的答案並不是「是」或者「否」,而是確切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

關於家庭關係的問題,醫生要的答案並不是「好」或「不好」,而是家族史、自幼年期的家庭關係、家庭變故、家庭成員相處方式、個人的成長過程等等。

關於應激事件的問題,醫生要的答案並不是「有」或者「沒有」,而是事件如何發生,帶來了什麼影響,程度有多大,是否有類似事件發生過等等。

臨床上量表測試是一個輔助診斷的工具,而真正的診斷則需要醫生通過言語和肢體中的細枝末節來不斷的計算和衡量,結合自己多年所見的抑鬱症患者癥狀和發展狀態,最終得出一個答案。

即便是出現兩周以上的嚴重抑鬱情緒,也未必就會被確診為抑鬱症。

情緒低落是一種癥狀,很多精神障礙都可以以此為外衣,我們一向在提問的時候會更關注某種疾病如何治療,什麼時候可以治好,藥物有沒有副作用,大概需要花多少錢可以治好

但這都需要一個前提:確診。

確診是治療疾病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患者的主訴往往更偏向情緒和身體上表現出的癥狀,而只有醫生才擁有診斷權,可以撥開迷霧找到臨床證據,確認患者確實患有某種疾病。

然後,才是治療。

三.「抑鬱症治療,是不是很貴

我們常聽到一個說法,抑鬱症是精神的感冒。這句話讓我們了解到:抑鬱症的發病率極高,在精神障礙中類似感冒一樣常見。

但這個說法容易讓人誤以為,抑鬱症的治療也和普通感冒一樣簡單。

抑鬱症可控的前提在於,首次發作的時候接受了規範的治療。

急性期需要服藥,用藥過程中需要不斷與藥物磨合,足量足療程。

穩定期需要心理治療,改變負性認知,改變思維模式,提高情緒穩定性。

鞏固期需要持續進行藥物和心理的治療,逐步減葯,逐步恢復社會功能。

物理治療也是伴隨全病程的可選治療方式。

即使康復後,可能也需要依據個體情況適當進行心理諮詢,進行情緒的管理。【5】

每一個時期,都以年為部門。

每個人的康復時間都大不相同,影響康復的原因也千差萬別。

但其中也不無共性。「我們一般建議:第一次藥物治療,最少要服藥6~9個月,不能吃幾天就停了;如果複發,第二次服藥就需要堅持兩年;第三次複發,我們就建議終身服藥。」【6】

很多人認為長期吃藥會把人吃傻。

恰恰相反,讓人「變傻」的不是抗抑鬱藥物,而是抑鬱症本身。

抑鬱症會使大腦產生生理變化,導致海馬體體積縮小,杏仁核功能失調,讓人的記憶力、注意力和情緒感知能力全面下降,而藥物可以幫助神經遞質的恢復,改善甚至逆轉已發生的大腦生理變化。【7】

很多人認為心理治療沒有用,就是聊天而已。

恰恰相反,輕度抑鬱症治療中,心理治療的效果可以和藥物媲美。

"在我國,心理治療師是擁有臨床醫學背景、常年受訓、接受督導的稀缺資源,全國僅6000多位,精神科醫師也僅有不到3萬名。"【8】

能夠真正接觸到醫師和心理治療師,進行完善的首次就診和治療的抑鬱症患者,是幸運的。

然而抑鬱症複發率高達75%,它需要長程的管理。【9】

治療過程中:

遵醫囑足量足療程服藥;

接受心理治療與合理的物理治療;

家人營造良好的康復氛圍與陪伴;

患者自己逐步接納抑鬱症的存在並有健全的康復意識。

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任何一項條件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抑鬱症複發。

複發意味著更多的精力、更多的金錢、更多的時間。

不走彎路,在首次發作時進行規範治療,才是最省錢的方法。

四.「如何安慰抑鬱症患者

不要安慰,帶他們去就醫,只有醫生提供的診斷和治療,才是能觸及的希望;

不要安慰,讓他們堅持遵醫囑足量足療程服藥,堅持進行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

不要安慰,堅持陪伴下去,別放棄。


「很多抑鬱的人會把你拒人於千里之外,能分手就鬧分手,能把人推開就推開。
他推開你,是破罐子破摔。
親手毀掉所有他最珍愛的東西,因為自己本來也不配擁有。
去安慰一個抑鬱的人,真的是難為你們了。
然而,請盡量回憶起她好的時候,是一個怎樣的人。
是有一顆怎樣上進,質譜,善良的心靈,是多麼的喜愛你,和你在一起有多麼幸福,想怎樣做一個賢惠的好女朋友而努力著。
這不是真正的他們。
他們在折磨你,也在折磨自己。
無論如何,請不要放手。
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走出來,如果你們都不相信,那就完了。
他自己已經無法鼓勵自己了,不論他以前是個多麼上進的人兒,無論嘴上怎麼說,用愛融化他,不要放棄他。
(本段來自互聯網,出處不詳,如遇侵權,請聯絡我們)

文獻或內容引用:
【1】程灶火.臨床心理學 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284
【2】程灶火.臨床心理學 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287
【3】郝偉. 精神病學 第六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8-110
【4】薑佐寧.精神病學簡明教程 第3版,科學出版社,2003;38
【5】薑佐寧.精神病學簡明教程 第3版,科學出版社,2003;268-313
【6】《瞭望周刊》:如何阻擊抑鬱症——專訪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2017
【7】程灶火.臨床心理學 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297-301
【8】「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精神科醫師3.34萬人,心理治療師只有約6000人,能夠提供專業心理諮詢服務的心理諮詢師不到3萬人,遠低於同等經濟條件的其他國家平均水準。」——新京報
【9】數據來源《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主觀上無任何行銷性。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本文作者:安忻睡眠門診醫療主任、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 彭旭

添加醫生助理:axnsleep3,幫您聯繫彭旭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