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裡的寒將軍與熱將軍

大黃以其味苦性寒「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力」,《藥品化義》給予「將軍」的美名為寒將軍;
硫黃據《本草綱目》記載:「秉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成,性質通流,色賦中黃,故名硫黃。其含猛毒,為七十二石之將,故藥品中號為將軍」為熱將軍。

一、寒將軍
大黃屬瀉下藥中的攻下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別名有:將軍、錦紋大黃、川軍、酒軍之等名,據《中華中藥典》記載為蓼科植物北大黃(掌葉大黃)、南大黃(藥用大黃)或其同屬別種植物去外皮之乾燥根莖。

主治功效如:《名醫別錄》記載:平胃下氣,除痰食,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本草綱目》記載:下痢赤白,裡急腹痛,小便淋漓,實熱燥結,潮熱澹語,黃疽,諸火瘡。然而,大黃的藥理作用及機理目前尚不很清楚,已知的化學成分就有70~80種,主要有:

1、蒽醌衍生物:含量2%~5%,包括:
a.遊離型蒽醌,如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大黃酚等;
b. 結合型蒽醌,如大黃酚-葡萄糖苷、大黃素-葡萄糖苷、蘆薈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酸-葡萄糖苷等。

2、大黃鞣質:主要為葡萄糖沒食子酸,亦含有遊離沒食子酸等。

二、熱將軍
硫黃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石硫黃,列為中品,為硫黃族礦物自然硫,主要為含硫物質或含硫礦物經煉製升華的結晶體。
未經炮製的天然硫黃含砷較多,不宜內服,內服需炮製過且不宜過量或久服,以免砷中毒;硫黃炮製法包括豆腐製、蘿蔔製、豬大腸製等,硫黃的毒性成分主要為As2O3,硫黃和豆腐以1:1.5的比例進行炮製,可降低硫黃中的As2O3含量而降低毒性。

其常見用途有:

1、溶解角質、殺疥蟲、殺菌、殺真菌的作用局部外用:在體溫狀態下,硫與皮膚接觸,產生硫化氫;或與微生物或上皮細胞作用,氧化成五硫黃酸,從而有溶解角質、軟化皮膚、殺滅疥蟲等皮膚寄生蟲及滅菌、殺真菌作用。

2、緩瀉作用:內服後一部分在腸內可形成硫化氫,刺激腸壁增加蠕動。而有緩瀉作用。

3、消炎、鎮咳、祛痰作用:對實驗動物炎症有作用,能使各種支氣管慢性炎症細胞浸潤減輕,並使支氣管粘膜杯狀細胞數有不同程度減少,還能促進支氣管分泌增加。

4、薰製中藥:用硫磺薰製中藥,主要目的在有利於一些根莖類中藥材的乾燥,如山藥、牛膝等,或有助於中藥材貯藏中的防蟲、防黴,如葛根、白芷等,以及常用於中藥材的漂白增色,如百合、枸杞等;但中藥材經硫磺薰製後,會殘留二氧化硫(強的還原劑),可能與藥材中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造成有效成分改變,影響飲片品質,而過量二氧化硫會引起服用者咽喉疼痛、胃部不適等不良反應,併產生令人不適的味覺,甚至對肝、腎等產生毒性,且硫磺含砷、汞等雜質及其化合物,過量薰磺後,砷、汞等重金屬元素可進入藥材中,長期服用易在體內蓄積,造成毒害。故《中國藥典》現在已刪除了硫薰的加工炮製方法。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