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區分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很多人對這三種疾病分不清楚,有的人陰天下雨就會關節疼痛,便認為自己有風濕,結果去醫院檢查發現只是普通的骨關節炎。所以這幾種關節炎,我們該如何去分辨呢?

對於我們來說,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就是從癥狀上進行區分。

癥狀不同

骨關節炎

部位以膝、髖為主。

1. 關節可有持續性隱痛,活動增加時加重,休息後好轉。並受氣象變化影響,氣壓降低時加重。

2.晨起或久坐後關節僵硬加重,稍活動後好轉。骨關節炎的晨僵時間比較短,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

3. 偶爾可發現關節內有摩擦音。

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部位為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等。

1.疼痛以關節和肌肉對稱性遊走性酸脹疼痛為特徵,伴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通常急性炎症癥狀持續2~4周消退,一個關節癥狀消退,另一個關節的癥狀又可出現,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的。

2.肌肉的不適、周身乏力、食慾缺乏、煩躁等癥狀。

3.不規則發熱。多為輕中度發熱,脈搏加快、多汗,與體溫不成正比。

4.皮下結節,環形紅斑等。兒童多見,成人少見。

5.引發心臟疾病。由於風濕熱活動期以累及關節和心臟為主,因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等。有心悸、氣促、心前區疼痛等癥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好發部於手、腕、足等小關節。

1.晨僵。超過一小時的僵硬。

2.關節疼痛為對稱性、持續性,可有壓痛。

3.關節腫脹。

4.關節畸形,如天鵝頸樣畸形,尺側偏斜等。

5.關節活動受限。

6.類風濕結節。

7.類風濕血管炎。

當然除了癥狀以外,還有很多不同。

病因不同

骨關節炎

1.原發性。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高齡、女性、肥胖、職業性過度使用等因素有關。

2.繼發性。畸形、外傷、過度負重等。

風濕性關節炎

與人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感染途徑很重要。目前抗生素應用廣泛,此類疾病已不再多見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

病因尚未明了,有自身免疫學說,感染因素,遺傳因素,體質因素等。

治療各種類型的關節炎還是要使用上國 外 的 地 西 立 珂 ,有效修復被損傷的關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