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調治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系統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外周多關節持續性和進行性的滑膜炎、關節侵蝕性改變及進行性關節畸形為特點,可累及全身多系統,為臨床難治之證。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防治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痹症範疇,病因與風、寒、濕、熱、瘀、毒、虛等有關。病因不同,其表現及治療方法也不同。

1.氣血虛損。主證為膝腫痛、肢無力、面色不華、頭昏、心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治宜補氣血、溫經脈、散風濕,方選大防風湯。

2.溫熱蘊結。主證為膝腫痛、局部關節有熱感、面色黃有油垢、小便色黃、大便先乾後溏、舌質偏紅、苔薄黃、脈滑數。治宜清熱滲濕、疏利關節,方選加味二妙散。

3.寒濕阻滯。主證為兩膝腫大、疼痛劇烈、走路艱難、形寒肢冷、面色白或青紫暗、苔白滑、脈沉緊或沉遲。治宜散寒溫經、除濕活血,方選烏頭湯。

4.熱毒內攻。主證為膝腫痛、膝關節紅腫劇痛、勢如虎咬、屈伸艱難,伴身熱、心煩、口渴、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而乾、脈滑數。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利關節,方選五味消毒飲合活絡效靈丹。

5.濕毒留滯。主證為膝腫痛、膝關節漫腫沉痛伴全身沉重感、肢困、時有嘔惡、大便軟、舌質淡紅或淡暗、苔白潤或膩、脈沉滑。治宜利濕祛風、活血解毒,方選薏苡仁湯。

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治療應以靜養為主。除內服藥物治療外,針灸、推拿、熏洗等對本病均有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較長的老年人,會出現腎虛、腎功能受損及膝關節腫痛,還可能有下肢肌肉萎縮、腰酸痛、頭暈神疲、舌質淡、脈沉細無力等癥狀。對這種患者,可在以上辨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補肝腎、填精髓之葯,如杜仲、熟地、肉桂、白芍、枸杞等。

日常生活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居住的房間最好向陽、通風、乾燥,被褥要經常洗曬。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

2.洗臉洗手要用溫水。晚上洗腳用熱水,水量以能浸沒踝關節為好,泡腳時間以15分鐘為宜。

3.出汗較多時,要及時用乾毛巾擦乾。夜間有盜汗者,可在睡前用五倍子粉加水調勻敷於臍部。大便乾結者要多吃水果蔬菜。

4.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關節處的保暖。

5.風濕病患者易患口腔潰瘍,要注意口腔護理,可用硼酸水漱口。

治療藥方

1.大防風湯:人蔘6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附子10克,川芎12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杜仲10克,黃芪15克,羌活10克,牛膝10克,甘草6克,熟地15克,生薑6克,大棗10克。

2.加味二妙散:蒼朮12克,黃柏10克,防己10克,當歸12克,牛膝12克,萆薢12克。

3.烏頭湯:炙麻黃3克,芍藥10克,黃芪10克,甘草10克,製川烏5克。此方需久煎。

4.五味消毒飲:銀花15克,地丁15克,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蒲公英15克。

5.活絡效靈丹:乳香6克,沒藥6克,丹參15克,當歸12克。

6.薏苡仁湯:薏仁15克,川芎10克,當歸15克,麻黃6克,桂枝10克,獨活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川烏6克,蒼朮10克,生薑3克,炙甘草6克。

本文刊登於江西《老友》雜誌,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西《老友》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