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年追蹤研究表明,試管嬰兒患肝髒腫瘤的風險更高?

我需要擔心我的孩子嗎?

作者丨徐朔

來源丨醫學界兒科頻道

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體外受精)技術於上世紀70年代問世以來,已經造福了無數家庭。今天,即便是普通大眾,對“試管嬰兒”這個名詞也不再陌生。

近年來對IVF技術研究已經不斷完善成熟,但是通過體外受精出生的孩子仍然存在一些健康風險,如早產、低出生體重、先天性缺陷和遺傳印記缺失等問題。因此科學家們也在持之以恆跟蹤通過IVF受孕出生的孩子成長中的健康狀況。

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版)》刊登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Logan Spector教授及其團隊的一項關於IVF與兒童腫瘤發生的研究。

該研究發現,通過IVF受孕出生的兒童患肝髒腫瘤的風險要高於自然受孕出生的群體(18.1 vs 5.7;HR,2.46,95% CI 1.29-4.70),而其他類型的腫瘤發生率在兩個群體間並無明顯統計學差異。

試管嬰兒患肝髒腫瘤的風險更高?

這是迄今為止關於IVF與兒童腫瘤相關性的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其相關的數據庫囊括了研究期間全美75%的IVF病例。

該團隊通過大規模的回顧性的隊列研究,追蹤了2004年到2014年十年間美國14個州27萬名通過IVF受孕出生的兒童和226萬名自然受孕生產的兒童,調查統計了他們在0-10歲期間的腫瘤發生情況

IVF組共記錄了381例腫瘤,自然受孕組有2042例。IVF組和自然受孕組總的腫瘤發生率分別為251.9和192.7每100,0000人年(HR 1.17,95% CI,1.00-1.36),沒有明顯差異。

IVF組胚胎來源腫瘤(包括各類“母”細胞瘤如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肝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等等)的發生率略高於自然受孕組(102.8 vs 70.4;HR,1.28,95% CI,1.01-1.63)。作者認為這一結果主要由於肝髒腫瘤(包括肝母細胞瘤和肉瘤)的發生率增加。

研究也比較了各種不同的IVF技術(他人捐卵vs自身卵子,冰凍卵子vs新鮮卵子,一次種植的胚胎數目等)對後代腫瘤發生率的影響,並未發現不同方式的結果有差異。

此前的一些研究已經證實了IVF對表觀遺傳的影響,遺傳印記的缺失可能是胚胎來源腫瘤發生率增高的原因。此外低出生體重(小於2500g)也被認為是肝母細胞瘤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部分解釋了肝髒腫瘤在IVF組中發病率高的結果。

儘管如此,該團隊認為雖然這是一項規模大、時間跨度長的研究,但是依據現有數據仍然難以得出IVF和兒童腫瘤發生之間有確切關係的結論。研究也很難完全避免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

作者總結道,IVF組腫瘤發生率有所增加並非與IVF技術本身或IVF的適應證相關,而是可能與尋求IVF治療的不孕不育夫婦本身的一些遺傳特質有關。

有趣的是,該項結果與之前發表的其他研究結果略有差異

2012年的一項薈萃分析研究顯示,IVF組的整體腫瘤患病率明顯高於自然受孕組。而在美國、英國和北歐國家的三項研究中都沒有發現這一差別。

英國的隊列研究調查了1992年到2008年的10萬名通過IVF受孕出生的兒童,對比了他們與普通人群的腫瘤發生情況。結果顯示IVF組兒童肝母細胞瘤和橫紋肌肉瘤發生率有所增加。

北歐的研究則包括了挪威、丹麥、芬蘭和瑞典在1982到2007年間出生的9萬名IVF兒童和36萬名自然受孕出生的兒童,發現兩者總的腫瘤發生率並無明顯差異, 但IVF組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發生率略高於普通組。

這些結果的差異可能與研究規模、統計方法、跟蹤時間以及過去幾年間IVF技術的進步發展相關。

那麽,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研究結果?

通過IVF受孕的父母是否需要擔心自己的孩子日後患癌症呢?

目前大可不必。

這些兒童腫瘤本身發病率非常低,這略微增加的風險並不意味孩子患腫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IVF是一項安全可靠的技術,許多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選擇自然受孕的家庭可以受益其中,迎來健康的寶寶。

但是在治療之前,醫生應與有意願接受IVF的患者充分討論這些可能的風險,幫助他們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未來是否需要跟蹤隨訪還應該由臨床醫生結合父母及孩子的健康狀況來判斷。

參考文獻:

1.Logan GS,Morton BB, Ethan W, et al; Association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Childhoo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9.0392

2. Fauser BC, Devroey P, Diedrich K, et al; Evian Annual Reproduction (EVAR) Workshop Group 2011. Health outcomes of children born after IVF/ICSI: a review of current expert opinion and literatur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14;28(2):162-182. doi:10.1016/j.rbmo.2013.10.013

3. Gosden R, Trasler J, Lucifero D, Faddy M. Rare congenital disorders, imprinted genes, and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Lancet. 2003;361(9373): 1975-1977. doi:10.1016/S0140-6736(03)13592-1

4. Helmerhorst FM, Perquin DA, Donker D, Keirse MJ. Perinatal outcome of singletons and twins after assisted conce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studies. BMJ. 2004;328(7434):261. doi:10.1136/bmj.37957.560278.EE

5. Henningsen AK, Pinborg A, Lidegaard ?, Vestergaard C, Forman JL, Andersen AN. Perinatal outcome of singleton siblings born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spontaneous conception: Danish national sibling-cohort study. Fertil Steril. 2011;95(3):959-963. doi:10.1016/j.fertnstert.2010.07.1075

6. K?llén B, Finnstr?m O, Lindam A, Nilsson E, Nygren KG, Olausson PO. Selected neonatal outcomes in dizygotic twins after IVF versus non-IVF pregnancies. BJOG. 2010;117(6):676-682.doi:10.1111/j.1471-0528.2010.02517.x

7. K?llén B, Finnstr?m O, Lindam A, Nilsson E, Nygren KG, Otterblad PO.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born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n Sweden. 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l. 2010;88(3):137-143. doi:10.1002/bdra.20645 Association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Childhoo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riginal Investigation Research jamapediatrics.com (Reprinted)

8. Sutcliffe AG, Ludwig M. Outcome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Lancet. 2007;370(9584):351-359.doi:10.1016/S0140-6736(07)60456-5

9. Davies MJ, Moore VM, Willson KJ, et 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nd 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 N Engl J Med. 2012;366(19):1803-1813. doi:10.1056/NEJMoa1008095

10. Hargreave M, Jensen A, Toender A, Andersen KK, Kjaer SK. Fertility treatment and childhood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meta-analysis. Fertil Steril. 2013;100(1):150-161. doi:10.1016/j.fertnstert.2013.03.017

11. Spector LG, Puumala SE, Carozza SE, et al. Cancer risk among children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s. Pediatrics. 2009;124(1):96-104. doi:10.1542/peds.2008-3069

12. Sundh KJ, Henningsen AK, K?llen K, et al. Cancer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born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 Nordic cohort study from the Committee of Nordic ART and Safety (CoNARTaS). Hum Reprod. 2014;29(9): 2050-2057. doi:10.1093/humrep/deu14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