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得微風拂,春逢穀雨晴,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紫妝林綠滿池,遊絲飛絮兩依依。正當穀雨弄晴時。

在古人的筆下,穀雨節,是一個春花爛漫,柳絮飛揚的季節。且由於穀雨期間春雨連綿,故偶得一個陽光明媚的穀雨,便如同得了整個嬌花軟玉的江南春天。

詩人詞人忍不住都要走出來,曬曬陽光,踏踏青,會會朋友,寫幾首詩,幾闕詞,以紀念這難得的春光。

晚唐的王貞白喜歡花。

看到芙蓉,寫下一首詩:「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妒態風頻起,嬌妝露欲殘。」

再看到牡丹,又寫下一首詩:「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盛唐的孟浩然就不一樣了,他看到魚,食指大動,直接說,我今年雖然沒有吃過鱸魚,但我對它們充滿了思念之情:「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喂,孟大詩人,你這是洪七公轉世吧。你這麼赤果果地表達想吃鱸魚的心思,人家鱸魚會害怕的啦!!

相比唐人的豪放直白,清人收斂多了。

大書法家老鄭就沒有在穀雨節想吃魚吃肉的事,人家只想畫幅畫,會個朋友,喝喝新茶:「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2》

穀雨,雨生百穀。這個時節,雨水多,南方各省降雨量大,十分適合糧食與農作物的生長髮育。

「穀雨天時尚薄寒,梨花開謝杏花殘」,這段時間,江南的春景又生出了新的風物:柳絮飄飛,杜鵑啼血,牡丹盛開,櫻桃成熟。

清明是仲春與暮春的交界點,而穀雨,直接就把季節,帶入了暮春時節。

暮春,春季的末尾部分,所有屬於春的溫度,光照,花草,盡皆要遠離我們而去了。

在李清照的筆下,它是「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在曹雪芹的筆下,暮春是「綠葉成蔭子滿枝」,那些美麗的女子,嫁人之後,生了子,便失卻了少女時的光彩與顏色,被現實生活摧殘成了落盡繁花的殘枝。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穀雨節之後,中國的北方地區,降雨量會越來越多,池塘裡的浮萍開始生長,生出一片片的翠綠來。

布谷鳥,也會開聲鳴叫,提醒大家,播種的季節到了。

另外,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採桑養蠶織布縫衣的工作,又開始了。

在中國的古代,採桑,養蠶,種植農作物,是人們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幾件事。這些事做好了,經營得當,到了秋天,才會有豐富的收穫,一家人幸福地過一個冬天。並為明天的春季耕種,儲存下豐富的資金與種子。

今人坐下來,會聊聊國家大事,聊聊彼此的公司工作 。唐人坐下來,哪怕風雅如詩人,也要打聽一下朋友家裡的收入:你家地裡莊稼收成如何呀?蠶養得多嗎,織了多少布呀?

所以,唐朝的老孟,前文那個愛吃鱸魚的老孟,才會寫下: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坐在朋友家的堂屋裡,打開窗戶,正面對著場院。院子裡在處理著農作物,曬曬筍,或者曬曬乾草。

老孟飲下一杯朋友家自釀的米酒,閑閑地,向人家打聽著今年的農時,去年的收成。

一個詩人,也這麼八卦。

《3》

穀雨之後,下一個節氣,是立夏。

從穀雨到立夏,有半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常規來說,是農作物生長與種植的旺季,黃金季。

在這段時間裡,北方大部分地區,也進入了農作物種植的主要時期,故而,雨水的滋養,對剛種下去的農作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若穀雨期間沒有雨,那就會形成乾旱,土地板結,乾裂,嚴重的時候,農作物會枯死,秋收無望。

所以,穀雨,古人會祈雨,祈求風調雨順,以期國泰民安。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我們今天嫌雨太多,嫌下雨出門不方便,我們不可想像的是,在一千多年前,春天下一場雨,是值得大詩人寫詩紀念的。

春季的雨,拋卻對農作物、對百姓生產生活的影響之外,它還是美的。美到江南的風物,但凡與春雨沾上,瞬間變成了一首詩。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詩人只是春遊了一趟,在和風細雨間,便有了這般細緻入微的感受。

南方春雨時節,常伴著薄霧。於是又有人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颱風雨中。"

這幅霧中的江南繁華盛景,不知道有沒有引來外族的覬覦?想來是有的吧。

江南的美景,是令人沉醉的。

連陸放翁這樣的硬骨頭,主戰派,在面對溫柔的江南春雨時,也暫時放下了收復山河的雄心鬥志,寫下了婉約如溫庭筠的句子: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在千年前那個江南的春夜,那座秀雅的小樓裡,那場淅瀝的雨, 沒有讓他想起金戈鐵馬,國讎家恨,而是柔情似水,舊歡如夢。

《4》

穀雨節的茶葉,亦是很有名的,叫做雨前茶。

每年到了穀雨,緯度高一些的茶區,海拔高一些的茶區,茶樹採摘晚一些的茶區,才剛剛達到採摘條件,被採下來製作成鮮茶。

北宋那個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便在穀雨節後,收到了朋友寄來的綠茶,並寫詩以記之:

」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穀雨春。「

「兩槍新」,如此形象而傳神的比喻,幾乎都要令人懷疑這是白茶中的頂配——白毫銀針了。

可惜生長時日對不上號,不能妄測。

宋人的鮮茶,大多是蒸青工藝,林如鶴收到這餅茶之後,用小碾子碾了,用小籮篩篩了,用銀壺煮了泉水,點了吃。

估計這茶實在好吃,林和靖這位對現實世界無欲無求的文人,也寫下了讚美的句子:

「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清話幾時搔首後,願與松色勸三巡。」

喝三碗還不夠,這穀雨節前的綠茶餅,究竟是有多好吃呀?

宋人吃點茶,確實是有三碗的風俗,那位著名的吃貨蘇老倌,便寫過: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福州人喜歡三,覺得三諧音:生、升。有早生貴子,升官發財之意。

宋人喜歡三,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寓意昵?

嗯,武松也是宋朝的,人家明著寫了「三碗不過崗」,他吃了十八碗酒,上山打虎去了。

《5》

今天的太姥山,風兒輕,鳥兒歡暢。

晨起籠了一層薄霧, 到了中午,天亮開,放晴了。

陽光從雲層裡探出頭來,連帶著碧藍的天色,也一併融進了這茶山的蓬勃綠意裡。

這種微風的氣象,這種有薄陽微醺的氣象,最適合採茶,最適合曬茶。

今年的穀雨茶,繼今年的清明牡丹,再一次豐收了。

感謝老天爺,感謝太姥娘娘。

這清新的空氣,這清越的山風,必定會把這些鮮香的茶青,加工成為一款極為幽香的好春茶。

五月,讓我們期待著今年的穀雨茶。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