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六個表現,佔的越多,濕氣越重!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非常恰當的形容了一旦濕氣上身,祛濕將成為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從中醫角度來看,寒濕可以說是萬病之源。

特別是在夏季,雨水較多,很多人都會長期待在冷氣機房中,冷飲、冰淇淋更是不離手,這樣就會更易造成濕氣上身!

日常中我們要怎樣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身體六個表現,佔的越多,濕氣越重:

表現一、大便異常

大便異常是指大便不成形或者是大便的氣味非常重,並且在剛剛排完便的時候感覺有一種排不完的感覺。

還有一個方法進行辨別,就是看在排完便的時候是不是很不好擦乾淨或者是沖馬桶沖不凈的情況。

這些都是由於體內濕氣過重導致的。

表現二、早起後頭暈

正常健康的人來講在早起後應該是精神最好的時候,非常有活力,但是如果是體內有濕氣的人,早起的時候會有一種無力感,打不起精神,或者是想一直賴在床上,不想起來。

這也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表現三、皮膚出油

當皮膚油脂分泌旺盛時,臉上會長痘痘,冒油光,有濕氣的話,會表現在外,就如油光滿面,嚴重的話前胸後背都會長滿痘痘。

還有一部分人表現為頭髮冒油光,這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表現四、睡覺流口水

對於睡覺流口水這件事,很多人都沒有太在乎。

殊不知,除了睡覺姿勢的原因,還可能是脾胃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大多是脾胃運動功能減弱、水濕停留、脾胃濕熱或胃裡存食下降。

表現五、刷牙噁心

刷牙噁心,感覺嗓子裡有痰: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表現六、頸肩腰腿痛加重

頸肩腰腿痛人群如果感覺癥狀加重,就是提示你體內有濕氣了。

體內濕氣越重,腰腿痛的癥狀越厲害,常常表現為邁不開腿、腳步沉重。

體內有濕氣,該怎麼調理:

一、飲食上:

蒲公英砂仁茶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赤小豆(0.2g)、茯苓(0.2g)、砂仁(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蒲公英具有廣譜殺菌作用,對女性泌尿系統感染有輔助治療作用。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濕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薏苡仁,《本草綱目》謂薏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荷葉,具有清暑化濕、昇陽清陽、涼血止瀉的作用。對於暑濕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有一定的幫助。

茯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芡實,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山藥,《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山藥雖然沒有直接除濕的效果,但是山藥可以補脾,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濕氣排出。

冬瓜鯽魚湯

需要一條新鮮的鯽魚,100克冬瓜,適量的薏米,把鯽魚和冬瓜分別洗乾淨備用 。

冬瓜盡量不要去皮,先把冬瓜切成塊,然後把鯽魚、薏米一起放在鍋裡煮直到米爛為止,最後加入適量的調味即可。

冬瓜鯽魚湯具有消水腫、利尿通便、 止渴的功效,夏季經常服用可以去濕防暑。

二、生活上

運動排汗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的方法。一方面由於現在工作繁忙,很多人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缺乏運動,容易招惹濕氣的侵襲。另一方面,由於夏季開冷氣機,長時間處於寒涼的狀態,導致身體很多水分來不及排出體外。

熱水泡腳

每天晚上睡覺前使用40℃的水來泡腳,可以促進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

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也可以在水裡放入艾草泡腳去濕效果更好,但是泡腳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以後背微微出汗為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