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趁熱吃飯也就算了,為啥還要趁熱喝茶?

茶要趁熱喝,飯要趁熱吃,表面上是一個道理,實則不然。飯冷了味道會變,口感也會變。但這茶湯可不大會,除非放的時間太長茶湯變質,不然就是單純的冷熱差別。

那為什麼一直說茶要趁熱喝?咱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便是流傳下來的飲用方法和習慣。古人一直在飲用熱茶,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與中醫有關。

熱,可以暖胃驅寒,對身體好,特別是受了風寒之後,往往喝杯熱茶、薑茶去去寒,在秦漢時期,茶被當做草藥,並不是日常飲品。

第二點,與細菌滋生有關係。

古時雖然沒有嚴重的環境汙染,或許山泉水較為乾淨,但這江河之水、井水其實很臟,而將水加熱是古人唯一的殺菌方法,生水喝了會生病,這老話可真不假。

現在咱們的水衛生不用在擔心,已經經過消毒,市面上也開始出現茶飲料等涼茶。這些茶飲料經過密封,有保存期限,可以保證衛生。

咱們平常飲茶時,往往會將第一泡茶倒掉,也稱為「洗茶」。茶葉在採摘、製作這些過程中是不可以進行清洗的,水分過高會嚴重影響成茶的品質。所以茶葉上會附著一些灰塵、雜質,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熱水沖泡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殺菌。

最後一點,小編髮揮一下腦洞,可能跟冬天有關,氣象寒冷,古人燒炭而坐,喝茶取暖。說不定真的有點關係。

茶友們認為冷了的茶不能喝,並不是因為涼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擔心茶會變質不衛生,甚至會認為隔夜茶有毒。

導致茶不衛生,最主要的便是微生物的繁殖問題。鮮茶葉經過製作工序,首先水分會大量蒸發,其次在炒製或者乾燥時高溫作用,微生物在極度缺水和溫度高的環境中很難生長繁殖,所以製作工藝規範、存放環境合理的茶葉,是不會有對咱們人體有害的微生物的。至於那些受到汙染變質的茶葉,通過氣味和味道馬上就能露出馬腳,自然沒法作假。

乾茶沒事,那沖泡之後自然就不同了,等茶湯冷後,溫度無法在抑製微生物生長繁殖,自然會越來越多嘍,而且茶湯中有茶的營養物質,其實大家可以發現,純凈水放一天或許不變質,但這茶放一天肯定會變質。當然,這微生物要達到一定的數量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室溫在20度至40度之間時,最適合微生物生長。

趁熱飲用,微生物還沒來得及繁殖和生長,不足以對身體造成影響。而像隔夜茶這種靜置時間太久的茶,微生物生長繁衍的數量......舉個例子:大腸桿菌不到20分鐘便會分裂一次,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到30分鐘就會分裂一次,茶湯中含有氨基酸、有機物等各種營養物質,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很適合微生物生長哦。

往另一個方面說,茶冷了之後,雖然滋味變化不大,但是這熱氣騰騰的茶香可是真的消失了,茶中的芳香物質需要高溫才能釋放,揮發出來。隨著溫度的降低,茶香漸漸消失。茶完全冷後,茶中含有的一些物質也會發生絡合反應,可能會影響口感。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句話,冷茶可以喝,但暴露在空氣中時間過長的冷茶,還是倒掉吧。如果捨不得,請保證茶的放置環境,可以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

如果文章對大家有幫助的話,歡迎大家關注我,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我的主頁中觀看:

瀏覽器直接搜「承藝 茶葉」即可,望大家支持。

我國傳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煙和貧困中被百般摧殘,真正的茶文化是什麼模樣,大部分人已經說不出個究竟。弘揚傳播中國茶文化,是門嶄新的學問,我們需要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對茶文化進行梳理。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學習,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