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長痔瘡是怎樣一種體驗?

人體有個部位如果患病了,會出現下列情況:

站也不是,坐也不行;走不了直線,扎不來馬步。

能為患者醫治此部位的醫生,每天的工作日常是這樣:

一邊戴上一次性乳白色橡膠手套,一邊對患者喊:撅高點!

先對著此部位定睛一看,然後迅速將食指伸進去,旋轉觸摸。

數秒之內,情況掌握,扔掉手套,定下神來,開始寫病歷……

這個部位是哪裡?

答案想必已經呼之欲出——肛門。而與肛門息息相關的疾病一定少不了痔瘡。全國第二次《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肛腸疾病的總發病率達50.1%,而痔瘡佔其中的98%。

所以,要想在肛腸科門口的就診人群中,快速找到傳言中的有「痔」之士不是一件難事。至少,比有「痔」人士如廁要簡單。

有「痔」人士是一種什麼感受

痔瘡就在那裡,讓你疼便疼,該出血則出血,悶了會脫出,早期還能自動回縮,晚期就需要你的手,小心翼翼地送進肛門內,送不進去怎麼辦,那就挨一刀,除掉。

不過,也有運氣好的人,頂著「有痔人士」的名號,實則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無非是感覺肛門處多了一點異物。異物就異物,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完全可以當其不存在,畢竟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忍」字了得。

再說,痔瘡不像痘痘,同樣是從內往外冒出的異物,痔瘡卻因生長部位敏感,稱為「隱疾」。你大可以不假思索地發條朋友圈:近日熬夜過多,痘痘找上門來。但你敢以同樣地姿態將「痘痘」改為「痔瘡」嗎?

肛門的爆發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開始,痔瘡就在那裡,除了長在你身上,跟你沒有任何交集,互不相見,互不了解。可是,它是顆不定時炸彈,在你左一頓火鍋,右一頓燒烤,一次大便半小時,次次熬夜零點後,總會給你驚,沒有喜。

久站、久坐的人更容易得痔瘡。|圖:Originoo.com

「驚」的是,生活裡,那些打從記事兒起就會乾、不用動腦子的事情竟然開始有了困難係數。

按照困難係數由低往高排列,走路屬於低等級,你可以正常走路,只是姿勢看起來不太美觀,為了肛門的舒適,你可能得在痔瘡發作時夾著腿走路,這時,你的屁股可能就會不自主地有了一個撅起的弧度;

接下來——坐。久坐是導致痔瘡出現的原因之一,而如果你已經得了痔瘡還能堅持久坐,那大概是因為疼得不夠厲害,血流得不夠多。翹著二郎腿,半邊屁股挨著椅子,每端坐半個到一個小時就立即起來活動活動才是有「痔」人士的正確打開方式;

高階操作當屬如廁,這個行為伴隨兩個動作:先蹲後拉。此時也是你發現痔瘡的最佳時機,比如使用廁紙時不小心摸到肛門處有多出的東西,又比如回頭髮現有便血。嚴重者則是,在你蹲下去的那一刻,痔瘡從肛門裡跑出來,若脫出後能自動回去,屬於內痔二期;若需要手動操作送回去,此時的疼痛感大概也上升到了「不能忍」。

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時此刻,一個屁,一聲咳嗽,都具有了威力,痔瘡隨時可能在這些生理上的顫抖時候「噴薄而出」。

「菊花殘」的感覺一次次重現在你的肛門處,痔瘡脫出還會伴隨著出血,這種狀態好比女生生理期,有一種血流成河的感覺。

痔瘡的便血通常是鮮紅的血液,不與糞便混合,而是附於糞便表面。|圖:Originoo.com

瘙癢、潮濕等各種由痔瘡引發的不良反應,在你無法言說的感受中一次次發出來自肛門的拷問:久坐?熬夜?大吃大喝不管不顧?一進廁所蹲半個小時?

為什麼得痔瘡?因為你是人

上述質問似乎在告訴你,痔瘡的產生是糟糕的生活習慣導致的,這當然沒錯,但這也僅僅是外因,真正的內因是——人體的生理構造決定了痔瘡的高發病率。

民間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乍一聽或許有些誇張,但卻逃不過「生而為人,就有可能得痔瘡」的定律。

醫學上,痔瘡是一種與血液循環有關的慢性疾病,它發生在人體直腸末端和肛管附近。肛管是緊接著肛門的一小段管道,大約有3-4厘米,肛管上方則連接著直腸。而在肛管和直腸末端的粘膜下有一種稱為「肛墊」的特殊組織結構,這種組織在胎兒時即形成,其功能是靠著內部血管收縮來調節肛門的開關。

「肛墊」又稱痔區,由中胚層發育而來。|圖:人民醫學

平日裡,肛墊的血管充滿血,就會把肛管堵上,就像給肛管上了鎖,大便出不去;血管一收縮,肛墊又會像放了氣的皮球,即「肛管有多粗,屎路就有多寬廣」。

而痔瘡,就是被玩壞兒的「肛墊」,肛墊裡的血管天生缺乏靜脈瓣。沒有靜脈瓣,也就意味著,肛墊裡的靜脈血無法迴流到心臟,血液會淤積,導致靜脈叢淤血和曲張。

充血的肛墊就是一個大血包,它被大便擠來擠去,血管破了就會出血,如果再來點細菌,一發炎,自然疼痛;炎症又會導致分泌物增多,從而刺激肛門,瘙癢和潮濕感出現;血包一旦被擠出肛門外,無法回縮,就變成了腫物脫出。

痔瘡根據發生部位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圖:Originoo.com

這就是人類在直立行走以後,某些器官的進化並沒有跟上步伐所導致的,屬於先天不足。

後天方面,人需要坐、蹲,這些動作都會增加腹壓,血液迴流變差,久而久之,就給痔瘡增加了生長機會。尤其是職業需要,司機會久坐,裝修工人可能會久蹲,痔瘡無形之中成為了一種職業病。

另一類痔瘡高發人群,當屬孕婦。無論是懷孕過程中,還是自然分娩時,抑或是產後,孕婦患痔瘡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

這是因為,子宮就在直腸前面,孕婦的子宮從拳頭大小慢慢長到西瓜大小,圓筒狀的直腸一點點被壓扁,此時,大便很難往下走,便秘發生。而處在直腸末端的血液迴流自然受阻,此處血管腫脹、擴張,痔瘡生成。分娩時,孕婦必須使勁,此時腹壓增加,易犯痔瘡。

不少孕婦表示受到痔瘡的困擾。|網路截圖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鄭麗華建議,每一位備孕女性最好進行一次肛腸科檢查。「孕婦若得了痔瘡,只能忍著,醫生也沒有辦法,孕期能用的葯極少,手術更別提,除非痔瘡到了威脅生命的地步,但這樣會造成早產。」

便秘是痔瘡的好朋友

聊痔瘡,便秘不得不提,這對好朋友的關係,一句話可以形容:

便秘的人不一定得痔瘡,但得痔瘡的人一定有便秘病史。

正常的大便屬於成形軟便,而便秘時的大便堅硬乾燥,直接壓迫直腸,靜脈血液迴流同樣出現障礙。另外,有過便秘經歷的人,大概都體會過「硬拉」的感受,為了通便,長時間蹲或坐在廁所裡,用力、屏氣、憋紅臉。這樣的便秘發生多次後,腹壓每次增高,直腸肛門靜脈迴流一次次受阻,久而久之,痔瘡必然找上門。

一般來說,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到兩次,三天不排便就屬於便秘了。那麼,便秘是怎麼發生的?

很多人知道,便秘與飲食習慣有關,比如吃太多脂肪含量高而膳食纖維量低、不易消化的食物;便秘與年齡有關,比如老年人便秘患病率明顯高於年輕人;便秘與活動過少有關,比如因病臥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因缺少運動性刺激以推動糞便的運動,往往易患便秘。

調查顯示,女性便秘患者是男性的4倍。|圖:新華社

這裡重點要說的是排便習慣。養成良好的定時排便習慣,請從珍惜便意開始。因為,對於便秘患者而言,最可怕的絕不是拉不出大便,而是根本沒有便意。

排便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直腸、大腦、肛管、肛門等神經和肌肉的協同配合。

食物被消化之後變成便便,儲存在結腸裡,便便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直腸,直腸裝滿即向大腦發出「想排泄」的信號,大腦準奏,也就是便意。接收到便意的你,奔向廁所,直腸扭動著,不停地把便便推向肛管,肛管和肛門一放鬆,便便排出。

便意就是那麼幾分鐘的事情,在你一次次的賴床中,在你玩手機、忙工作時,在你找不到廁所時,被錯過,被放棄,然後消失。

而你以為便意消失了,大便也會憑空不見麽?不,大便只是被吸收了水分,變小了變硬了,繼續待在你的腸子裡。當你想起排便這回事時,便意的主觀能動性絕對不會由你掌握,你醞釀,你使勁兒,你花更長的時間坐在馬桶上。

於是,便秘和痔瘡離你越來越近。

根治是不可能的

意識到自己可能得了痔瘡該怎麼辦?

顧慮別那麼多,先掛個肛腸科的號。你需要接受一次肛腸科檢查。

鄭麗華告訴39深呼吸,每一個進入肛腸科的患者都需要進行三步檢查:視診、指診和肛門鏡檢查。無論是內痔、外痔、混合痔,還是一個痔,數個痔,抑或是肛門內的黏膜、息肉狀況都能在上述檢查中被了解得一清二楚。

小到息肉、痔瘡,大到癌症等疾病,都可以通過直腸指檢來發現。|圖:Originoo.com

輕則藥物治療,多以外用藥為主,比如止血霜、痔瘡膏等,擦了藥膏,一種清涼感由肛而生,一時的疼痛難耐得以忘卻。而溫水或中藥坐浴,則能緩解不適感。

當然,要想通過藥物治療消除痔瘡,恐怕是癡心妄想了。痔瘡長出來,就沒有自動消失的道理,藥物頂多可以抑製痔瘡生長變大。

徹底消除唯有手術切掉,但根治是不可能的。手術後,痔瘡仍然可以「春風吹又生」。

先天不足別無他法,那就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比如,避免久坐久蹲,適時站立,活動筋骨;

比如,便意來襲時,抓住它,放下手機以及一切可能分散你注意力的東西,全身心投入到5分鐘的排便時間裡;

如廁玩手機時間過長,會引發各種疾病,包括痔瘡、血管受迫、便秘等。|網路圖片

再比如,一旦有了便秘的跡象,先從飲食調整。不要再去糾結香蕉、蜂蜜水、火龍果是不是能治療便秘,像了解你的愛豆一般去了解你的腸胃,你的身體。去尋找能讓你通便的食物,它可以是火鍋,也可以是肥肉,甚至可以是辣條。

與痔瘡的交手中,沒有人可以全身而退,但你可以立志將痔瘡變為「有即無」的存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