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著「運氣」管理健康

心臟病、中風、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佔所有死亡的63%。在2008年死於慢性病的3600萬人中,有29%的人不足60歲並且半數為婦女。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其它任何病因。2012年估計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總數的31%。這些死者中,估計740萬人死於冠心病,670萬人死於中風。

面對這些健康數據,人們不禁感嘆:為什麼在全球醫療條件不斷改善、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疾病發生率卻節節攀升?是時運不同了?還是現代人身體不行了?

現代人比古人的「運氣」差嗎?

回顧《黃帝內經》記載,早在幾千年前,黃帝就代表黎民百姓向天師岐伯問道,為什麼上古人更健康?岐伯一語道破天機,因為人們丟掉了健康之道、自然之道,所以短命多病。真正的健康,就要起居有常,順時養生。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始終貫穿著天- 地- 人及其運行規律的探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觀,是對於生命和健康的基本認知。當人們不再敬畏自然之道,就要遭受規律的懲罰。當今,數以十萬計的現代病名橫空出世,讓人望而生畏。回歸自然,法於陰陽,才是健康之道。

順時而為是養生之法

健康不是靠幸運,而是有規律可尋,這個規律就是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承載著天人合一的核心內涵,《黃帝內經》「運氣」七篇講的都是時空運行規律。人們在時空中波盪,與天地自然和諧就健康,不和諧就會產生疾病。

我們先人用乾支紀年,來表達天地不同的氣運交感特徵。不僅如此,還發現了天六地五的周期性節律。乾支年不僅是一個時間符號,而且還包含了天氣、天象、物象、脈象、病象……諸多系統信息,從而有了觀象推演模型,成為生產生活、健康養生的指導工具。

所謂「奉天承運」,就是指掌握規律,順應規律。一天、一年、一甲子、一大運……不同的時間部門告訴我們不同的養生信息。跟著「運氣」管理健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臨床實踐中,我發現幾乎百分之百的病人不能在亥時(21點~23點)入定,而70%~80%的患者不睡子午覺。當要求患者改變作息時間,中醫治療加上健康管理後,絕大部分高血壓病、失眠、月經不調患者可以得到很大改善或治癒。而當他們回到不正確的作息時間時,疾病又開始複發。可見時間節律的重要性。

陰陽隨時間消長,周而復始形成太極運動。我們要順應陽氣的生-長-化-收-藏動態趨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借天之力,調整身心,春生志,夏無怒,秋安寧,冬藏匿。這就是五運六氣要求我們遵循的健康規律。所以說,起居有常比吃藥更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食療與醫療更是離不開五運六氣理論指導。比如以2017年來印證,2017年是丁酉年,年運特徵是木運不足,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也就是說,去年是風燥火盛的一年,因此養生中就要注意慎食辛辣,固護陰精。而在臨床上,肝膽系患者明顯增多;一些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呼吸系統患者也受到不同牽連。治療上以滋水涵木、養肝潤燥為大原則。(詳見本刊2017年1月刊翁超明所著文章)

冬藏精,春不病溫

虛勞透支是現代人在無限競爭態勢下付出的健康代價。我國健康大數據顯示,各類疾病出現年輕化趨勢,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女性更容易受到婦科、心腦血管疾病的威脅;男性則面臨猝死、過勞、癌症等問題。無限動用身心儲備,不予補充,勢必超越機體自穩調節能力,造成身體疾病叢生。

填精補虛,改變生活/工作習慣,把養生與健康管理結合起來是當下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健康防護措施。

補腎藏精,要順應時節。時值冬季,《黃帝內經》素有「冬藏精,春不病溫」的治未病思想。在冬至服用養生膏滋方是一個有效的治未病方法。龍砂醫家將冬藏精思想與命門學說相結合,形成了以養生調體治未病為特色的膏滋方。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膏滋方遵循冬季養藏之道,以溫潤厚味之品,經過反覆熬製,濃縮其精華,填補身體虧虛,把人體陽氣生髮的動力以「精」的形式封藏於腎,並助來年春天陽氣生髮與轉化。

人的體質各有偏差,食葯各有性味歸經,而藉助冬至時令節點糾偏,就起到了關鍵的樞機作用。或於陰中求陽,或於陽中求陰,目標是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至」的效果。通過服用膏滋方養生調體,很多慢性病患者不治而愈就是這個道理。

《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了「久而增氣」之論,指出在人體對飲食和藥物代謝中,久用產生氣化慣性,可改變人體的反應機制,這一論斷不只用在養生,也有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

五運六氣的養生理論一再強調「神機」的作用。在運用五運六氣理論養生時,《素問·五常政大論》說:「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夫經絡以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養之和之,靜以待時,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其形乃彰,生氣以長,命曰聖王。故大要曰:無代化,無違時,必養必和,待其來複。此之謂也。」此語可謂五運六氣養生理論之總要。

《素問·至真要大論》對比又進一步強調:「氣血正平,長有天命。」可見五運六氣的「順時氣,善天和」的養生理論對於健康來說,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不可忽視。

文/ 翁超明 北京五運六氣研究院 院長

本文摘自《中醫健康養生》雜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安裝該雜誌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