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鈴木黯然離場 長安無奈善後

實習記者王瑞斌 記者 翟亞男 北京報導

對於鈴木來說,9月是多事之秋。前腳鈴木與昌河汽車正式分手後,行業內就屢次傳出鈴木汽車即將全面退出中國的消息。如今,傳言坐實,鈴木與長安正式“離婚”,合資25年的長安鈴木就此成為歷史。

9月4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將以 1 元人民幣收購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 40% 和 10% 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 100% 股權,此次股權交割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終究還是離開了中國市場

如菲亞特二度退出中國一樣,鈴木的退出雖然如外界所預料,但對於事件的突發性,依舊掀起不小的波瀾。而媒體也把焦點放在:鈴木的離去是留給長安一地雞毛?還是隱形的財富?

據調查,長安鈴木公司現有兩個工廠,4700名員工。其中:第一工廠位於重慶市巴南區魚洞大江工業園,佔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第二工廠位於重慶市巴南區經濟園天明汽摩產業園,(規劃)佔地面積135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

無疑,鈴木離開中國後,其廠房生產線,生產資質,以及長安鈴木員工都是價值所在。而長安汽車在公告中表示,收購長安鈴木股權符合長安汽車的戰略訴求:一是長安鈴木資產品質良好,廠房生產線等設備設施較為完善;二是長安鈴木目前為長安代工部分產品,剩餘產能可作為重慶基地產能補充;三是收購長安鈴木股權有利於長安鈴木員工及相關方穩定。

全資擁有長安鈴木之後,長安汽車仍然將持續經營該公司。長安與鈴木方面的合資年限為30年,距離期滿還剩5年。一方面,鈴木將通過授權許可的方式保證長安汽車繼續生產目前使用鈴木商標的乘用車,所有的售後服務不變,保證現有的長安鈴木用戶不會有後顧之憂。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也表示:在2022年雙方合資合約尚未解除前,長安鈴木暫時不會改名,未來長安汽車也會加大投入持續經營長安鈴木。最起碼在2022年前,鈴木會向長安鈴木提供生產和銷售許可。

接手長安鈴木後,長安依舊頂著不小的壓力,根據《公告》顯示,長安鈴木目前已經面臨“資不抵債”的狀況。截至2018年4月30日,長安鈴木的账面資產為45.3億元,負債總計48億元,淨資產為-2.7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為24.7億元,對於長安汽車來說,接手長安鈴木意味著短期內要承擔一定的還債壓力。

敗走麥城的鈴木

鈴木離開中國是可惜的。一方面是,鈴木的確在中國市場創造過輝煌。2003年,長安鈴木憑借奧拓、羚羊兩款車型首次實現年銷10萬輛。在之後的數年中,長安鈴木的銷量一路走高,在2011年3月,單月銷量超過2.3萬輛,全年銷售額突破22萬輛。無論當時的羚羊還是奧拓都為鈴木創造過不錯的銷量及口碑,更是被汽車圈奉為“小車之王”的美譽。

可謂成也小車,敗也小車。自2012年以來,長安鈴木的銷量便大幅下滑,當年同比下滑22.7%至17萬輛。到2017年,年銷售量僅有8.6萬輛,只有巔峰時期的40%。今年1月-7月,乘聯會數據顯示,長安鈴木乘用車的累計銷量只剩下26221輛,同比下降47.3%。旗下所有車型僅剩維特拉和啟悅月銷勉強過千。

根據業界普遍達成的共識,“國內消費更新,市場變化日新月異,中國消費者更加喜歡大型車,小型車不好賣了。”從車型銷量來看,“小車不好賣”是事實。2017年,經濟型小型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從2003年的35%驟降至6.7%,鈴木汽車的市場份額也隨該趨勢下降。

與中國市場相比,鈴木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可謂發生180調轉。去年,鈴木收獲178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4.5%,營收超過日本本土。據日本NHK稱,鈴木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已接近50%。

今年6月份,印度銷量前十的車型中,鈴木DZire、雨燕、奧拓、Baleno、Wagon R依次佔據前五位,加上排名第八的鈴木維特拉,鈴木共有6款車型佔據榜單。所以說,鈴木的產品並非不行,只是不再適合中國市場了。

一直以來,在新車層出不窮的中國市場,鈴木的反應總是慢上好幾拍。2009年推出新奧拓後的四年裡,鈴木再也沒有引進真正的新品。直至2013年推出鋒馭,初期正好遇上SUV這個新風口,所以獲得不錯的市場表現。可在競品圍攻下,銷量與優勢難以保持。

值得一提的是,鈴木除了放棄中國市場外,早在2013年鈴木就已退出美國市場。為何鈴木膽敢放棄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汽車市場?究其原因還是產品定位。在印度和東南亞市場,鈴木享受了太多的紅利,以至於產生了“溫水煮青蛙”的效應。

最後,對長安汽車而言,完成對長安鈴木的收購後,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挑戰。手握著不好不壞的一副牌,如何打?將是擺在長安汽車面前的難題。

編輯:於建平 主編:趙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