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塊錢竟能買一家車企!網友:後悔花1塊買了烤腸

文章開始先問各位一個問題,1塊錢可以買到什麽?就北京的物價水準而言,1塊錢只能買半根烤腸或者冰棒兒。不過最近長安汽車卻用1塊錢收購了長安鈴木50%股權(包括日本鈴木持有的40%股權和鈴木中國持有的10%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將持有長安鈴木100%的股權。

怎麽樣各位,是不是在為自己錯失半家車企而懊悔?其實完全沒必要。長安鈴木去年淨利潤為-8179萬元,而今年1-4月虧損額高達1.1億。經審計,截至今年4月30日,長安鈴木的資產總額為453052萬元,負債總額為480444萬元,淨資產為-27392萬元。看到這裡各位應該慶幸沒有花那半根烤腸的錢,只要花了分分鐘變得比乞丐還窮。

根據聲明,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將全力支持長安鈴木持續經營,鈴木將繼續向長安鈴木提供生產許可,長安鈴木繼續生產、銷售鈴木品牌汽車並提供售後服務。由於長安和鈴木的合資年限為30年,所以在2022年之前長安鈴木不會改名。

此外長安鈴木旗下的車型整體偏“老舊”,因此長安鈴木成為長安子品牌之後,將導入長安一系列新產品。

長安收購長安鈴木50%股權,宣告著曾經一度輝煌的鈴木汽車正式退出了中國市場。因為在5月底,鈴木已率先將持有的全部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了昌河汽車。

80年代:鈴木提供技術支援造微車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家大力發展經濟,一大批軍工企業向民用轉型。長安、昌河、哈飛等軍工背景企業紛紛引進鈴木的技術,生產微型廂式車和微型卡車。 

1982年12月,在分解、測繪鈴木Carry微型廂式車(ST90V)之後,昌河成功試製出了第一台CH730微面。1984年7月,昌河與鈴木簽訂協定,正式得到了鈴木的技術支援。此後昌河微車一度火遍全國,上海公檢法機構/郵政等部門、北京計程車行業等都用過昌河微車。

長安的造車之路也與鈴木Carry有關,不過是代號為ST90K的微卡。圖為1984年11月,基於鈴木Carry打造的第一批SC112微卡出廠。

90年代:鈴木在華成立合資企業

1、長安鈴木

1991年長安曾向鈴木購買了500套奧拓汽車零件,在長安擁有了轎車生產資質後,這500輛奧拓被組裝出來。1992年長安被批準為微型轎車生產基地之一,與吉林江北、湘潭江南、西安秦川等有軍工背景的企業共同生產奧拓。

1993年5月,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長安、日本鈴木、日商岩井共同出資成立,其中長安持股51%。成立合資公司後加快了奧拓的發展,同時也幫助長安提升了造車能力。1995年3月,第一輛0.8L的奧拓SC7080商品車試製成功,4月開始批量生產,11月奧拓的國產化率已達60%。

隨著奧拓的大熱,在1999年長安鈴木將第二代鈴木Cultus/Swift三廂版引入國產,並命名為羚羊。首批上市的為羚羊SC7100,搭載1.0L發動機。隨後在2001年9月,增加了搭載1.3L發動機的車型羚羊SC7130。在2003年長安鈴木的年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靠的就是奧拓和羚羊。

2005年4月,蓬勃發展的長安鈴木將日本版第二代Swift同步引入國產,動力方面搭載羚羊上的那台1.3L發動機,兩年之後增加了搭載1.5L發動機的車型。經過13年的發展,海外的Swift不斷更新迭代,國內在售的雨燕卻一直沒有跟上海外的腳步,只是憑借顏色和拉花來保持新鮮感。

2006年12月,長安鈴木推出三廂版天語SX4,之後增加了兩廂版。動力上均搭載最大功率109馬力的1.6L發動機。2009年全新奧拓上市,其採用全新設計,搭載1.0L發動機。也正是在2009年,長安鈴木的銷量首次突破15萬輛。隨後的2010年、2011年長安鈴木勢頭強勁,年銷量分別突破20萬輛和22萬輛。

 

從2012年開始長安鈴木開始走下坡路,雖然此後接連推出了鋒馭、啟悅、維特拉、驍途等車型,但依舊沒能止住頹勢。2017年長安鈴木的銷量僅為8.6萬輛。

2、昌河鈴木

1995年6月,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這是鈴木在華的第二家合資公司,合資三方為昌飛集團、日本鈴木、岡谷鋼機,其中中方佔股51%。

昌河鈴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車型非北斗星莫屬,它是第一代鈴木Wagon R+的國產車型,於2001年5月投產。北斗星最早搭載1.0L發動機,隨後在2004和2005年分別增加了1.1L和1.4L發動機。憑借可靠耐用的性能,北斗星逐步成為了微型車中的佼佼者。

2005年11月昌河鈴木引入了利亞納,初期僅有一款95馬力的1.6L發動機可選,隨後在2008年更新了動力系統,1.6L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至109馬力。此外在2010年還增加了搭載1.4L發動機的入門車型利亞納 a+。

2007年昌河鈴木浪迪上市,其搭載一款95馬力的1.4L發動機,匹配有5擋手動和4擋自動兩款變速箱,而且部分車型還搭載有全時四驅系統,不過這樣一款實力強勁,高性價比的車型並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

2011年昌河鈴木推出了小型車派喜(首款放棄鈴木標誌,轉而採用類似安德瑪標誌的車型),其原型車為鈴木Splash,動力上派喜搭載了與利亞納a+同款的1.4L發動機。和浪迪一樣,派喜同樣銷量慘淡,在派喜之後昌河鈴木便沒有再從鈴木導入新車型。

因“小”而火

“小車之王”鈴木在中國的兩個合資公司,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都曾擁有走量的產品,其中長安鈴木在2010和2011年連續兩年銷量突破20萬輛。從成立合資公司到2011年,鈴木在中國發展較快,因為那時多數消費者購車預算並不充足,所以質優價廉的奧拓、北斗星、羚羊等“小車”成為了消費者的首要選擇。產品符合用戶的需求,這是鈴木在華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因“小”而終

雖然鈴木曾經在中國賣得很好,但買這些“小車”的消費者很大程度是受預算限制做出了不得已的選擇。多數中國人都喜歡“大車”,因為大就代表著有面子。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消費者的購車預算增加,自然會優先考慮“大車”。

產品更新緩慢

奧拓在華賣了13年才迎來換代;雨燕賣了13年也沒等來換代車型,而日本版的Swift已進化到了第四代;北斗星從2001年投產到現在中間僅經歷過一次改款。如此慢的更新進度使產品在設計、動力、配置等各個方面均被對手甩在身後。

 

沒有抓住SUV這根稻草

面對日益火爆的SUV市場,長安鈴木分別為在2013年底和2015年底推出了鋒馭和維特拉兩款小型SUV。雖然這兩款車型一度成為長安鈴木新的增長點,但是它們並沒有力挽狂瀾,這與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的崛起有很大關係。如果長安鈴木選擇將緊湊型SUV超級維特拉進行國產,或許會更刺激銷量,因為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大塊頭”。

品牌低端形象阻礙發展

奧拓、羚羊和北斗星均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但是這也埋下了隱患,鈴木的低端形象在中國消費者的眼中被固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後期高價車型的發展。

從上世紀80年代向中國提供技術支持,到90年代成立兩家合資公司,鈴木確實對中國汽車工業做出了一定貢獻,同時也圓了許多消費者的車主夢。鈴木退出中國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各位不必為其唏噓,畢竟鈴木在印度發展得很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