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方劑學常見考點匯總,一句話速記!

執醫考試真題寶典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真題 押題 課程 學習群 資料

距醫師筆試考試倒計時43天

中醫方劑學由總論和各論組成,總論中方劑的治法、方劑的組成與變化較重要。各論主要考查方劑的組成、功效主治、方中特殊藥物的作用等,那麼中醫方劑學有哪些常見考點呢?一起來看看吧。

1.《醫學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2.方劑的變化形式:

(1)藥味增減的變化——逍遙散和黑逍遙散

(2)藥量增減的變化——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

(3)藥味加減與藥量增減變化的聯合應用——大承氣湯與小承氣湯;半夏瀉心湯與生薑瀉心湯。

3.君葯和主要功效來命名的是:龍膽瀉肝湯、桃核承氣湯、半夏瀉心湯、黃連解毒湯、蘇子降氣湯。

4.火鬱發之:清胃散、普濟消毒飲。

5.以瀉代清:涼膈散。

6.辛開苦降:左金丸、麥門冬湯、小陷胸湯、半夏瀉心湯。

7.應用高良薑的方劑:天台烏葯散

8.生薑、乾薑同用的方劑:厚樸溫中湯、實脾散。

9.桂枝湯:桂枝與芍藥用量相等;葯後「啜熱稀粥」。

10.小青龍湯:治療外寒裡飲證。其中乾薑、細辛溫肺化飲;全方體現「散中有收」。

11.九味羌活湯:細辛善止少陰頭痛,白芷善解陽明頭痛,川芎長於止少陽、厥陰頭痛。

12.銀翹散:「辛涼平劑」

13.麻杏石甘湯:石膏倍於麻黃。

14.敗毒散:佐葯人蔘——扶助正氣,鼓邪外出。

15.大承氣湯:主治①陽明腑實證。②熱結旁流證。——體現「通因通用」③裡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狂。

16.大黃牡丹湯:功用——瀉熱破瘀,散結消腫。主治——腸癰初起,濕熱瘀滯證。

17.大陷胸湯:主治——水熱互結之結胸證。

18.溫脾湯:攻下冷積,溫補脾陽。主治: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等。

19.麻子仁丸:主治腸胃燥熱,脾約便秘證。大便乾結,小便頻數。

20.濟川煎:主治:腎陽虛弱,精津不足證(腎虛便秘)。大便秘結,小便清長等。

21.小柴胡湯:用量最大的是柴胡;人蔘的作用是①扶正祛邪;②益氣實裡。

22.蒿芩清膽湯:功用——清膽利濕,和胃化痰;主治——少陽濕熱證。

23.四逆散:主治——①陽鬱厥逆證。②肝脾氣鬱證。柴胡為君,透邪昇陽以舒鬱;與白芍疏肝理脾;與枳實一升一降,舒暢氣機,升清降濁。

24.逍遙散:薄荷的意義:疏散肝經鬱遏之氣,透達肝經鬱遏之熱——疏肝散熱。

25.痛瀉要方:主治:脾虛肝旺之痛瀉。癥狀有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者。

26.半夏瀉心湯: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配伍特點:寒熱互用,辛開苦降,補瀉兼施。

27.白虎湯:主治——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28.犀角地黃湯:「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治當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為法。

29.涼膈散:功用——瀉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鬱生熱證。「以瀉代清」。

30.仙方活命飲: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前人稱本方為「瘡瘍之聖葯,外科之首方」金銀花為君葯。

31.左金丸: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例為6:1。

32.瀉白散:主治——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33.芍藥湯:治療濕熱痢疾。體現「通因通用」之法。

34.白頭翁湯:主治熱毒痢疾。

35.青蒿鱉甲湯:功用——養陰透熱。主治——溫病後期,邪伏陰分證。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36.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熟地黃各等分,黃芪加一倍。

37.應用二地黃:當歸六黃湯,百合固金湯,大秦艽湯

38.小建中湯:君葯為飴糖。為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而成。

39.大柴胡湯:主治——少陽陽明合病。

40.參苓白朮散:桔梗載葯上行,與諸補脾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41.補中益氣湯:為「甘溫除熱」法的代表方劑。

42.炙甘草湯:主治——①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②虛勞肺痿。

43.六味地黃丸:三補三瀉,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並補,以補腎陰為主。

44.左歸丸:配伍補陽葯「陽中求陰」之義。

45.大補陰丸:主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

46.一貫煎:佐金平木,扶土製木。

47.腎氣丸:乾地黃。全方配伍意義——①補陽之中配伍滋陰之品,陰中求陽;②少量補陽葯與大隊滋陰葯為伍,意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氣;③補中有瀉,以補為主,以瀉助補。

48.右歸丸:配伍滋陰葯「陰中求陽」之義。

49.地黃飲子: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麵赤,脈沉細弱。

50.天王補心丹:人蔘、玄參、丹參;麥門冬、天門冬。桔梗:載葯上行。

51.酸棗仁湯:茯苓意義為寧心安神。

52.涼開三寶:牛黃解毒;紫雪息風;至寶化濁。

53.越鞠丸:治六鬱。香附(君葯)——氣鬱;川芎——血鬱;梔子——火鬱;蒼朮——濕鬱;神曲——食鬱。

54.半夏厚樸湯:梅核氣。

55.天台烏葯散:主治——肝經氣滯寒凝證。小腸疝氣,少腹控引睾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

56.蘇子降氣湯:(有蘇子,有蘇葉)主治——上實下虛喘咳證。

57.旋覆代赭湯:旋覆花(包煎):代赭石=3:1。本方重用生薑。

58.槐花散:治療腸風,臟毒。

59.小活絡丹:功用——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組成有川烏,草烏。

60.羚角鉤藤湯:茯神意義寧心平肝。

61.鎮肝息風湯:重用懷牛膝引血下行,補益肝腎,用為君葯。

62.天麻鉤藤飲:功用——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63.萆薢分清飲:主治——下焦虛寒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渾濁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脈沉。

64.獨活寄生湯: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65.枳實導滯丸:「通因通用」之法。君葯為大黃。

66.烏梅丸:主治——臟寒蛔厥證。亦可治寒熱虛實錯雜的久瀉久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