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市盈率超65倍、高管減持,463億市值的泰格醫藥貴嗎?

文 | 楊萬裡

CRO(醫藥研發合約外包服務機構)是一個好生意,與其相關的上市公司都是牛股,例如藥明康德自美股私有化退市後四年市值增長十倍。

上市公司泰格醫藥也是從事CRO領域的。公司為全球600多家客戶成功開展了920余項臨床試驗服務。泰格醫藥更因參與130余種國內創新藥臨床試驗,而被譽為“創新型CRO”。

披著光環,泰格成為了A股的香餑餑。截至9月3日收盤,公司股價為61.70元,市值達463億元,市盈率超65倍。而此前,泰格醫藥股價一度漲至63.83元歷史高位。

而就是這一隻牛股,背後也存在隱憂,即高管減持以及商譽減值等。

一、高管頻頻減持,業績增長放緩

步入2019年後,泰格醫藥的高管們加快了減持腳步。

今年3月12日,泰格醫藥實控人曹曉春減持9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1983%,套現超5900萬元。

今年5月14日,泰格醫藥副總經理ZHUAN YIN減持17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3499%,約套現1億。

今年7月10日,泰格醫藥監事施笑利減持18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2512%,約套現9700多萬。

根據泰格醫藥歷史公告,公司當年的定增價格為13.36元/股,遠低於現價的61元/股。而在定增名單中,實際控制人葉小平和曹曉春分別認購了13,473,053股和5,239,521股,約佔當時一半的定增股份。如果再考慮期間的分紅送股,成本會更低,實控人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也許是為了緩解解禁壓力,公司從去年11月份開始采取回購措施,用於後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截至今年三月,公司累計回購公司股份數量為7,005,832 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40%。

回購有利於維穩股價,但要明白,這是用於激勵員工。在股價高點之際,員工可能也會陸續賣出。

值得關注的是,尺度上有網友指出,泰格醫藥今年半年報透露出業績增長放緩跡象。

自2012年上市以來,泰格醫藥的業績不斷增長。營收從2.54億上升到了2018年的23.01億,同期的歸母淨利潤則從0.677億上升到4.72億。

到了今年上半年,泰格醫藥的營收為13.37億元,同比增長29.49%;歸母淨利潤為3.521億元,同比增長61.04%。

去年同期,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38.96%,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82.78%。兩者相比,今年業績增長實際上有所減緩。

在利潤表中,泰格醫藥上半年的投資收益約為7176萬元,佔利潤總額比例達16.48%,這筆收益主要來自轉讓股權,或許與上海謀思和上海晟通股權變動有關。此外,政府補貼帶來的營業外收入約為300萬元,佔利潤總額比例達0.69%。

尷尬的是,公司二季度利潤總額為4.355億元,扣非淨利潤卻只有2.877億元。

只有業績持續增長,股價才能延續走牛。高管頻頻減持,除了前期定增獲利因素之外,是否與其業績相關呢?

二、外延並購帶來了商譽隱憂

泰格醫藥近年的業績增長除了自身發展因素之外,也與其外延並購相關。從2009年開始,泰格醫藥先後收購了美斯達、北京康利華、方達控股、上海晟通、北醫仁智、捷通泰瑞等數家海內外公司。

當然,並購在增厚公司營收和利潤的同時也使得公司商譽明顯增加。截至2019年二季度,公司商譽已經達到10.15億,佔股東權益的比例為21.31%。

在泰格醫藥一系列並購動作中,方達醫藥並購結果比較理想,而北醫仁智和捷通泰瑞則不盡人意。

2014年5月7日,泰格醫藥宣布其全資子公司香港泰格擬以5025萬美元現金支付方式,收購美國方達控股69.84%的股權。2017年方達醫藥貢獻淨利潤7931萬,佔公司利潤的24%。今年5月,泰格醫藥的子公司方達控股已“分拆”在港上市。

2017年,公司收購的北醫仁智當年隻實現了業績承諾的56.98%,導致商譽減值1000萬元。2018年,泰格醫藥再次對北醫仁智計提商譽減值 1900 萬元。此外,2017年收購的捷通泰瑞僅實現業績承諾的43.81%,未來也存在商譽減值風險。

結語

在商譽高達十億、高管減持背景下,泰格醫藥依然受到機構的追捧,股價也創下新高。

截至二季度,共有401家基金、2家外資機構等405家機構持有股份。其中,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新進入新大股東名單,而易方達創業板指數基金和匯添富醫療服務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均有加倉。這說明,機構依然看好泰格醫藥的成長性。

對一家藥企而言,不僅要外延並購,更需要內生性發展。希望泰格醫藥未來不斷創下佳績,給1.7萬股民帶來豐厚回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