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麼多年炒菜放油都用錯了,營養專家告訴你4點健康用油訣竅

食用油在我們日常飲食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總量中,70%都來自於食用油。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吃油過量、用油不當,導致了肥胖,或引發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所以,平時我們怎麼選油、用油才是正確的呢?

1

常見食用油的營養說明


不同的油來自不同的種子和果實,因此營養成分也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



特點

亞油酸含量高,大約為40%-70%。亞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之一,人體無法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


第二類:橄欖油、茶籽油、菜籽油等



特點

油酸含量高,含量為70%-80%。油酸具有降低膽固醇、改善血脂的作用,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第三類:核桃油、亞麻油、紫蘇籽油等



特點

亞麻酸含量高,含量為50%-60%。亞麻酸也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缺之不可,對降血脂也很有幫助。亞麻酸在其他植物油或食物中含量都很少,來之不易。

2

不同飲食習慣 選不同的油


在選油的時候,除了要考慮營養成分,還應該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態和飲食結構,進行綜合、合理的協調。


1、吃肉較多的選豆油



常吃豬牛羊肉的人,已經從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動物脂肪,可以適當吃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2、吃肉少的選動物油


肉吃得少的人,偶爾可以用動物油烹調,比如把燉排骨的浮油,撈出來煮冬瓜,或者把雞湯裡的油,盛出來燙青菜等。


3、素食的人選橄欖油



素食主義者飽和脂肪攝入太少,可以選擇有一定量飽和脂肪酸的花生油、米糠油等,加上少量富含ω-3脂肪酸的核桃油。


4、吃豆製品選花生油


常吃豆製品的人,可以多吃橄欖油、核桃油、茶籽油、花生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


5、孕媽和寶寶選核桃油



核桃油營養豐富、口感清淡,脂肪酸組態近似母乳,易被消化吸收,特別適合寶寶嬌嫩腸胃,是兒童發育期、女性妊娠期及產後康復的高級食用油。


3

不同的烹飪方法 搭不同的油


不同的食用油有自己匹配的烹飪方法。


烹調方法

最佳食用油

油煎、燒烤、煸炒

花生油、茶籽油、各種調和油等

紅燒、清炒、烤箱烤製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

熗鍋、燉菜、煎蛋

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焯煮菜、蒸菜、做湯等

核桃油、亞麻油、芝麻油、初榨橄欖油等

拌冷盤、拌面等

核桃油、亞麻油、芝麻油、初榨橄欖油等


4

聰明用油 學會這4點

1、控制用油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人均每天用油量應為25-30克,大約是家用的小白瓷杓3杓的量,吃多了容易肥胖。在家庭中減少用油量,建議油壺不要挑太大的,控制一家人一周隻消耗一壺油,就差不多了。

2、控制油溫


國家高級烹調師張亮介紹,炒菜時,油溫控制在五六成即可。把油倒進鍋裡搖勻,加熱至有一點點冒煙,就是最合適的溫度。



3、多種油混吃


台灣名廚柯俊年分享,他家裡就常備三種油,用來做不同的菜。芥花油用來涼拌或炒菜,苦茶油可炒菜可煎炸,芝麻油則用於低溫烹調,非常適合中式菜肴。


三油混吃,營養全面,享受不同風味。


4、剩油巧用


油炸後的剩油,只要避免再次加熱冒煙,就能兼顧健康。


范志紅教授推薦,在煎炸食物快結束的時候,趁著餘溫,往油裡扔進辣椒、蔥、蒜等,可以做出香噴噴的蔥香油、蒜香油,用來給涼拌菜提味。

在做烤餅、花捲之類的麵食時,放點過濾後的剩油,可以改善口感。在焯蔬菜和做蔬菜湯時,最後放一點剩油,可以讓菜葉顏色鮮艷、湯味鮮香。

文章來源:杏香園

責任編輯:常樂(實習編輯:王昕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