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讓《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危機重演!

去年,一場流感橫掃全國,各大醫院兒科擠爆、治療藥物脫銷的場面彷彿就在眼前。而今年年初,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了朋友圈,作者記錄了嶽父從得流感到去世的經歷,讓人唏噓不已。至此,如果你還認為流感只是普通感冒,那就別怪它無情肆虐。

專家介紹

馮子健,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分管傳染病防控、免疫規劃、衛生應急工作。兼任國家免疫規劃專家顧問委員會技術工作組組長、中國社區衛生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公共衛生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培預防醫學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隨著氣象入秋,流感的腳步也不斷逼近。2018年正值「西班牙流感」大流行100 周年。100 年來,流感還是那樣異常兇猛。

雖然都叫感冒,但是流行性感冒可比普通感冒殺傷力大多了。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分為 4 個型別: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 亞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僅呈散發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且未發現人類感染。

2017~2018 年冬春季,我國的季節性流感疫情高發,全國流感監測和暴發疫情報告數據顯示,這是2009~2010年甲型H1N1 流感大流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流感季節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的各種亞型多達 198個,可感染禽類和多種哺乳動物,而且某些亞型在動物間,特別是在禽類間的傳播,可造成禽類的發病和死亡。動物源性的甲型流感病毒偶可出現跨種傳播,導致人類感染髮病,如近十幾年來,我國先後發生由H5N1、H7N9、H5N6、H10N8 等亞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的情形,所幸這些病毒尚不能在人群中持續傳播。

倘若這種基因重配的病毒恰可在人群中有效傳播,即可能引發流感的大流行;其一旦發生,則會在較短時間內席捲全球,發病、住院和死亡人數顯著高於季節性流感,嚴重衝擊社會經濟運行,對人類健康、生命和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倡導疫苗預防接種,合理應用抗病毒藥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的季節性流感可導致 5%~10%的成年人和20%~30% 的兒童患病、300 萬 ~500 萬重症病例和 29 萬~65 萬人死亡。開展流感全球監測、推廣流感疫苗接種、促進抗流感病毒藥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發調查和控制以及倡導個人衛生,是預防季節性流感、降低流感危害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我國是最早參加全球流感監測體系的國家,目前已成為這一監測應對體系的核心長官成員。當前我國參與全球監測體系的流感監測活動主要是基於哨點醫院門/急診的癥狀監測和病毒監測,監測數據除了滿足全球監測網路的數據需求外,還主要用於國內流感流行形勢的分析和公眾溝通。

達國家經驗,並結合我國臨床診療實踐的變化特點,建立旨在獲得季節性流感疾病負擔(發病率、住院率、死亡率等)數據和用於監視、評估疾病嚴重性、疫苗效果的監測系統。

另外,接種流感疫苗則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最佳手段。近十幾年來,我國流感疫苗產能建設已取得巨大進展,但流感疫苗年平均接種率(僅 2%~3%)卻遠低於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為推動流感疫苗預防接種工作,使越來越多的居民得到流感疫苗的保護,我國應考慮採取綜合政策措施,包括採用不同籌資方式和機制,提高醫務人員和公眾對流感和疫苗預防的認識,完善預防接種服務體系,加大新型流感疫苗研發支持力度等。

而抗流感病毒藥物主要用於治療流感患者,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在暴發疫情控制中用於預防性服藥。早期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可以有效縮短流感患者的病程,減輕臨床嚴重程度,降低病死率;但目前臨床可及的有效抗病毒藥物僅有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因此亟須推進療效更優和耐葯率更低的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的研發和上市審批。

強化監測,降低危害和疾病傳播風險

1959 年美國發現人感染 H7N7 禽流感以來,各亞型禽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時有發生。目前,已發現的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有 H4N8、H5N1、H6N1、H7N2、H7N3、H7N7、H9N2、H7N9、H5N6、H1ON7、H1ON8、H7N4 和豬流感 H3N2v、豬流感歐亞類禽H1N1 病毒等。

調查顯示,活禽市場及感染的家禽是我國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來源,活禽批發交易和市場銷售是病毒混合、放大和傳播的主要機制。然而,居民活禽消費偏好頑固、需求旺盛,消費習慣改變難度較大。

為做好人感染禽流感防控工作,我國應強化禽流感的監測和發現,通過不明原因肺炎監測、流感監測等系統,快速識別禽流感病毒;

加強部門間的聯防聯控,針對活禽市場開展永久關閉、季節關閉、劃定限制區,以及「1110」衛生學管理等措施;

加強針對活禽調運的檢疫及活禽養殖的疫苗接種和公眾的健康宣教等措施;

提升醫務人員對禽流感病例早期識別、診斷與治療的能力,貫徹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工作原則,進一步減少重症病例發生,降低病死率。

通過綜合防控措施,降低禽流感病毒在禽間的傳播和感染人的風險,減少其發生突變和重配的機會,進而降低流感大流行發生的風險。

防控流感需要有計劃、系統性備戰

流感大流行發生的條件是,當甲型流感病毒出現新亞型或顯著變異的毒株,且能在人際有效傳播,人群對其普遍缺乏免疫力時,該新出現的流感病毒即可在短時間(1~2 個流行波)內在全球範圍廣泛傳播,發病人數急劇增加,重症和死亡數也相應大量增加,造成醫療衛生系統服務能力嚴重過載,並衝擊社會經濟運行。

目前的科學尚無能力預測下一次流感大流行什麼時候發生,但歷史經驗和科學理性告訴我們,做好流感大流行應對準備,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和衝擊。

我國 2005 年發布《衛生部應對流感大流行準備計劃與應急預案(試行)》,2011 年發布了《國家流感大流行應急預案》,闡述了應對準備階段、應急響應階段和恢復評估階段的策略、措施和活動。

但我國流感大流行應對準備還需完善,如果流感患者和重症病例數量進一步倍增,我們的醫療服務體系能否承受?我國人口規模龐大、社會經濟發展不均衡,面對下次流感大流行,疫苗、抗病毒藥物、其他關鍵醫療救治物資的產能是否充足?如何公平、有效地進行分配?

積極而又科學地思考和回應這些問題和憂慮,是公共衛生機構和專業人士應該擔當的責任。

(部分內容摘自: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18,39(8):1017-1020.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8.001)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董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