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位母親心酸歷程:當我的孩子近視以後~~~~~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鏡外天」,添加微信公眾號:glassesNO,學習的是知識,學會的是自律,改善的是視力,戒掉的是眼鏡,收穫的是人生!


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太多的家長知道孩子近視以後的那種無奈。出現這種情況,醫生一般會告訴你只有佩戴近視眼鏡一生相伴,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近視的屈光度也是不可控的,控制增長只有角膜塑形鏡,然後就是成年以後做一個手術。可是,孩子畢竟是自己心頭的肉,想到成年以後帶著像啤酒瓶底一樣厚的鏡片的場面,很多家長那是真的心痛。我深深的明白並能體會到做父母的那種心酸和不易。今天的這篇文章是社區內一位家長分享到社群裡面的,裡面涉及的理念和我的理念是一致的。本來我自己可以寫的,但是因為角色不一樣,味道自然出現了差別。以一個母親真實的角度來描述心酸的歷程應該是最好的方式吧!文中重點的內容我會進行標註。同時,此文獻給所有孩子近視的父母,希望在無奈的迷途中能讓你動蕩的心靈找到一點平靜,讓你在黑暗中看點一點曙光。別人的經歷能引導你避免少走彎路,真正的還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那將為他一生而保駕護航,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所幫助,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本文來自追風箏的愛彌兒。


一、原文


我並不是一名眼科專業人士。只是在發現孩子輕度近視後,理工科出身的我,不想只是被動接受,於是通過各方面管道,真正去了解近視以及相應的防控措施。關於近視的防控,一直有不少爭議。本文中支持的個別觀點,一些主流眼科醫師也並不一定認可,甚至會引來不少質疑和嘲諷。但是,我仍然相信自己在深入了解近視原理後、進行理性思考的結果。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在我們這個近視率如今位居世界第一位、學生近視率超過70%的國家,近視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與我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相比,這個世代充斥的近視危險因素要複雜得多:更強調孩子廣泛閱讀的社會環境、更多需要近距離用眼的素質培養、更重的學習負擔和課業壓力、更少的戶外活動時間。。。。。。

記得上小學前帶孩子去醫院驗視力,那時候並沒有近視,但醫生說了一句讓我現在印象深刻的話:現在不近視有什麼用,早晚得近視。我當時不以為然,現在想來對於孩子近視的問題,似乎整個社會都已經麻木和無奈了。但隨著孩子身體的快速發育,學習壓力和負擔的急劇增加,我十分擔心孩子近視度數會快速增長。似乎為人父母的我們,除了給孩子不停地換度數更深的眼鏡外,無能為力。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也是看到很多家長,就像以前的我一樣,對於近視的防控並未真正了解。

有時候真相確實很殘酷,但是我們還是有必要去了解真相背後的原因,看看除了被動地接受,我們還能主動地為孩子做些什麼。

1 關注近視的原因

近視,曾經是離我很遙遠的事情,然而,從今年6月份開始,卻成為我生活中不得不時時面對的一個問題,並且將會伴隨很長很長的時期。在我的孩子9歲以前,我和妻子從未想過他會近視。因為,我們的視力都非常好,甚至,我們雙方家庭追溯到爺爺那一輩,都沒有近視的先例,我們很慶幸沒有遺傳因素。並且,孩子從小就很少看電視、看手機、玩IPad,這些現代電子產品的輻射因素,我們也一直自認為控制得還不錯。然而,他還是近視了。

在那個學期,我和妻子工作都很忙。孩子在家寫作業的時候,我們沒有經常陪伴。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他歪頭寫字很厲害,我的心開始有不詳預感。過了幾天,醫院的散瞳結果給了我們一個晴天霹靂:雙眼近視125度。我開始深深地自責,為我們的過度自信和驕傲而自責,為我們沒有提早發現而自責,更為我們沒有真正去了解近視及其預防而自責


我開始回顧一切可能的因素:或許是孩子很早就喜歡閱讀,5歲多開始彈鋼琴,又或許是寫字姿勢不對,書桌太高,房間光線不夠明亮,檯燈沒有每次放在左手邊。。。。。。

問題發生時,要將原因籠統地歸結為其中某一個因素非常容易,但是要避免所有可能因素綜合產生的不幸結果,卻很難。所有近視的根源,當然都在於近距離用眼過多。只是,生活在以文明和資訊為基礎的現代社會,如何能掌握這個度,似乎找不到答案。最令人擔心的是,孩子的近視可能會隨著身體發育而不斷加深,尤其是未來還要面臨越來越繁重的學習壓力,會加深多少度,會不會長大後變成高度近視,有沒有什麼方法有效預防,這裡面充滿了未知。

對於醫院而言,輕度近視是很常見的問題,因為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配一副近視鏡。度數增加也是很簡單的問題:就是換更深度數的近視鏡。但是對於孩子和家長而言,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近視的發展是未知的,度數會加深多少也是未知的,而最終承擔這個代價的不是醫院,而是我們自己。

因此,成年人如果有一百多度近視,根本就是很小的問題。但是,孩子在尚且9歲的年紀就如此,身為父親的我,覺得除了簡單掏錢配一副近視鏡,我需要做得更多。況且我還不想讓他那麼早地戴上近視眼鏡。於是,我開始深入了解近視的原理,通過各種管道,通過國內外資訊資源,去尋找各種近視預防或控制近視度數加深的可能方法。我依據自己實踐的體會,將這些方法的重要性做了一個總結和排序。

2 近視的原理

在討論各種方法之前,可以先簡單分析一下近視的原理。眼睛的結構很複雜,這裡隻討論常見近視最關鍵的水晶體、睫狀肌以及軸距。眼睛的自動對焦,取決於通過收縮和放鬆睫狀肌,以此改變水晶體厚度來實現。水晶體就像一組凸球鏡片,而睫狀肌則可以改變鏡片的形狀。當眼睛看遠(6m以上)時,睫狀肌放鬆,水晶體最薄,遠處物體聚焦在視網膜;當眼睛看近時,睫狀肌收縮,水晶體變厚,近處物體可聚焦在視網膜。


如果當眼睛睫狀肌處於過度緊張收縮狀態,沒有得到及時放鬆,從而引發痙攣,此時即使看遠也會模糊,因為睫狀肌無法自動放鬆,稱為假性近視(痙攣性近視)。只要通過有效措施使痙攣解除,則視力會恢復正常。當假性近視沒有及時消除,睫狀肌一直處於收縮狀態,則會導致眼軸不斷伸長,從而發展成真性近視(軸位性近視)。真性近視一旦形成,則無法逆轉,最理想的效果也是保證近視度數不增加,或者在極個別情況下,度數可能略有減少。現實中還會經常出現混合性近視,即近視度數中有一部分是真性近視,一部分是假性近視。

關於近視度數的概念,以前沒怎麼注意過,等到真正了解後著實驚出一身冷汗。很多人覺得100度的近視算很淺了,但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近視度數(屈光度,D)的公式:D=1F.其中:F為我們眼睛的遠點距離;D為近視度數或屈光度,1D即100度,2D即200度。正常眼睛能看清楚很遠的距離,因此F很大,D為0。而對於100度(1D)的近視眼,則遠點為100cm,即超過1m就開始模糊;200度(2D)時,則只能看清楚50cm內的東西;500度(5D)時,更只能看到20cm。

此外,上述公式也可以用來計算眼睛看近時,睫狀肌所需用的調節負擔力。例如,沒有近視的人看100cm,需要用到1D的調節力;而看50cm需用2D的調節力;調節力越大,睫狀肌調節負擔也越大,越容易疲勞,也越容易產生近視。

由此可見,近視以後,F的較小改變,就會帶來D的較大增長,這也是為什麼近視度數會很容易快速增長。因此,與近視的對抗,註定是一場艱巨而持久的征戰。

3 近視的防控原則

從上面近視原理的討論,我們可以總結出幾條近視預防或控制近視度數增長的重要原則:

(1) 防止睫狀肌長時間收縮;

(2) 減小睫狀肌的調節負擔;

(3) 及時解除睫狀肌的痙攣;

(4) 強壯睫狀肌抗疲勞能力;

(5) 減少眼部電子產品輻射;

下面出發,從以上原則 出發,結合自身實踐,總結一下近視防控的一些體會,並對各措施重要性進行排序(五星為滿星)。有一點必須要明確:影響近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近視防控的措施也一定是立體的。



4 培養良好用眼習慣—對應原則(1);
重要性:五星


記得以前讀到過一篇文章,一位眼科博士說他的眼睛能夠一直非常好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長期堅持學習40~50分鐘(睫狀肌收縮),就看遠(綠)10分鐘(睫狀肌放鬆)。毫無疑問,培養孩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近視防控的最重要原則。隻不過,很多家長並不怎麼在意,甚至,即使孩子已經近視戴上近視眼鏡後。有很多次,在課外的興趣班上,課間休息時,我會拉著我的孩子走到窗邊眺遠放鬆。此時,很多家長卻選擇繼續讓他們的孩子玩手機、玩IPAD或者看書,而此時他們的孩子其實已經戴上了近視鏡。

我的孩子一直很喜歡閱讀,這其實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事。但是,我現在後悔的是,雖然我們培養了他熱愛閱讀的習慣,但卻沒有同時培養他良好的用眼習慣。所以當孩子近視後,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在學習娛樂的同時,要懂得如何愛護他的眼睛,畢竟眼睛是要用一輩子的。下面歸納了幾點個人認為很重要的習慣:

(1) 近距離用眼40~50分鐘,看遠(綠)10分鐘。我叮囑孩子,在學校兩堂課的課間,一定要走出教室看遠(綠)或者活動;如果不能出教室,可以做眼保健操或閉目休息,但一定不要看書或寫作業。在家裡學習或看書時,有一個鬧鐘陪伴,45分鐘提醒,或者看遠,或者熱毛巾敷眼,讓眼睛充分放鬆。

(2) 學習時坐姿正確,不趴桌,不歪頭,一拳、一尺和一寸。進入小學,開始要大量寫字。寫字其實非常費眼,尤其剛開始練習時,一筆一劃非常慢,眼睛需要目不轉睛,很容易疲勞。此時,如果坐姿不正確,趴桌或者歪頭,很容易導致近視甚至斜視。一方面要不斷耐心叮囑和提醒孩子坐姿;另一方面,在家裡,可以使用坐姿矯正器幫助孩子養成習慣。


(3) 移動、開車時勿近距離用眼(看書、IPAD和手機等)。這一點,我們在孩子近視前沒有特別在意。有時候開車長途旅行,孩子堅持要在車上看會書,我們雖然知道這樣不是很好,但最終還是同意了。但其實,移動或開車的時候近距離用眼,是非常傷眼睛和造成近視的。有時候在街上,會看到一些家長騎著電動車,孩子戴著眼鏡坐在後面,卻仍然拿著一本書在看,我心裏面會有些難過。閱讀習慣的確很重要,但合理的用眼習慣更重要。

(4) 孩子早期儘可能少接觸電子產品。這點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決心。在這個資訊化的社會,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控制。從輻射角度來講,手機>IPAD>電腦>電視。所以,我的原則是:手機堅決不讓孩子碰。IPAD和電腦可偶爾用於簡單學習或娛樂,每次不超過20分鐘;電視可通過筆電相連,放一些英文卡通片或紀錄片,連續觀看時間不超過40分鐘。

(5) 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這點理論上都懂,但大城市中,隨著孩子年級升高,孩子學習負擔越來越重,實際操作時都會遇到困難。你只要每天放學後去各個操場看一下,除了訓練的足球隊,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孩子非常非常少,這確實是我們教育的悲哀。所以,我現在每天放學後,都會儘可能帶孩子去學校操場跑步、快走1小時,一方面放鬆眼睛,另一方面也鍛煉耐力。周末也盡量保證至少要有兩個半天打籃球、爬山等戶外活動時間。另外,每周1次乒乓球和羽毛球,雖然是室內運動,但需要快速轉動眼睛,因此對近視防控也很有幫助。在這個競爭慘烈的教育環境,健康的心靈、強健的身體和耐力其實更為重要。


(6) 叮囑孩子不眯眼、斜眼。眯眼是依據小孔成像原理,讓遠處物體變得更清楚,但同時會加重睫狀肌收縮,因此經常眯眼會導致近視度數快速增加;斜眼則容易加大兩隻眼睛的視力差異,甚至會發展為斜視。由於我的孩子近視度數不高,同時在學校座位也靠前,基本能看清楚黑板,加上孩子近視後自己也很重視,自我管理能力也比較強,所以我暫時沒有給他配近視鏡,但叮囑他對於遠處個別看不清的字,不要眯眼和斜眼,可以問旁邊同學。但如果視力下降影響了課堂學習,或者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則最好在看遠時佩戴近視鏡,防止孩子養成眯眼和斜眼的習慣。

5 看近時佩戴凸透鏡—對應原則(2);
重要性:四星

這個方法是頗具爭議性的,但卻是我認為除了用眼習慣外,對於孩子預防近視、治療假性近視、控制甚至恢復輕度近視,成本最小但卻最有效的方法。

從光學上來說,近視鏡是凹透鏡,而凸透鏡則是俗稱的「老花鏡」。凹透鏡看遠清晰,但東西會變小;而凸透鏡看遠模糊,但看近清晰,東西會變大。近視鏡(凹透鏡)用來看遠,遠視鏡(凸透鏡)用來看近,其實是光學上非常簡單的道理。如佩戴近視鏡看近時,雖然也看得清,但字體變小了,其實眼睛更容易累;而佩戴凸透鏡看遠時,則眼前會一片模糊,但其實眼睛是放鬆的。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凸透鏡不是指那種隨便購買的三四十元一副的老花鏡,那種老花鏡透光率低,度數不準,對眼睛反而有傷害。其實,眼鏡店售賣的正規廠家生產的凸透鏡,一般也就150元~300元左右,透光率高,度數準,品質可靠。


因為凸透鏡俗稱老花鏡,所以你如果和很多人說,近距離學習時讓孩子戴老花鏡防控近視,他們會很不理解:老花鏡不是老人戴的嗎,怎麼能讓小孩子戴?但其實從光學上來說,老花鏡就是凸透鏡而已,根本不是專門給老人戴的。記得網上有報導,說前幾年廣州有一所學校,試著讓學生戴凸透鏡閱讀寫字,結果過了幾個月,家長有意見說怎麼讓孩子戴老花鏡,後來就此作罷。

其實佩戴凸透鏡就是眼科醫學上俗稱的霧視法,用來治療假性近視或者驗光之前用來緩解眼部肌肉痙攣,所以毫無疑問,佩戴凸透鏡時可以讓我們的眼睛處於更放鬆的狀態。霧視法在100多年前就由德國眼科專家發明和使用。我國80年代的一些老眼科醫生對這種方法也非常熟悉,著名的老一輩眼科專家劉東光、鍾潤先等,在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著作中都提出可以應用霧視法預防和控制近視,即在長時間看近時佩戴凸透鏡,是一種有益無害的近視防控手段,在80年代我們國家的教育部也曾大力研究並推廣。香港有一位視光師梁彥康寫了一本書《你戴錯眼鏡啦》,其中對於霧視法的原理以及他應用霧視法的案例有詳細描述,正是因為這本書,讓我真正了解近視和霧視法的原理。

下面,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佩戴凸透鏡看近的原理。前面提到,用來計算近視屈光度數的公式,也可以用來計算眼睛看近時的睫狀肌調節力(用D表示)。調節力越大,表示睫狀肌越緊張,近視度數越容易加深。


例如,正常視力的人注視33cm處約需300度(3D)調節力;200度近視的人由於遠點變近,不佩戴眼鏡時,則只需100度(1D)調節力。所以近視的人裸眼看近,比不近視的人更輕鬆一些,但看近輕鬆,看遠則不清楚。

如果200度近視的人佩戴200度近視鏡後,可以將眼睛的遠點矯正到正常水準,但用來看近時,眼睛調節力又由1D增加至約3D,眼睛調節負擔加重。

但如果看近時選擇佩戴200度凸透鏡,相當於在原來近視度數基礎上,人為再增加了200度近視,雖然看遠模糊,但看近更為輕鬆,此時注視33cm的調節力比裸眼時再減小2D,從而為-1D,比戴近視鏡看近時的調節力(3D)小了4D,可見調節負擔大大減小。

但為什麼近年來,霧視法用來防控近視沒有被大面積推廣呢?原因可能有二:

(1) 無利可圖。200元左右的凸透鏡,看近時堅持佩戴可以防控近視,沒有什麼商家有動力推廣。雖然也有基於霧視法開發的一些非常昂貴的各種眼睛治療儀,但其實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凸透鏡,所以如果懂了霧視法原理就心知肚明。

(2) 效果依佩戴時間和個人具體情況而定。戴近視鏡矯正視力立竿見影,馬上能看遠;而戴凸透鏡則需要長期堅持看近時佩戴,且具體效果每個人可能都不太一樣,很少有人有耐心和毅力堅持,這也是霧視療法難以獲得大規模臨床實證的原因。

但實際上,對於近視的防控,目前沒有任何一項措施經過大規模臨床實證。近視鏡只是讓你能夠看遠看得清而已,但還是有那麼多人越戴度數越深,最後成為了高度近視,我們是不是可以以此來否定近視鏡?中醫不也是因為沒有大規模臨床實證而總是被人否定嗎?其實,在網上搜一下,國內外有不少證實霧視法有效的個人案例。


我自己體驗了下看近時戴凸透鏡的感受。有段時間由於看電腦和手機過多,眼睛特別疲勞,平時總感覺眼前很模糊,一度懷疑自己視力下降很多。後來我看電腦、手機和閱讀時,堅持戴100度的凸透鏡,感覺眼睛輕鬆了很多,一周多就消除了我之前的疲勞感。目前,我讓孩子在寫作業、閱讀、彈鋼琴、玩樂高等近距離長時間用眼時,戴上150度凸透鏡。在家裡時,由於房子很小,所以基本上都戴著。在學校則叮囑他在自修課需要長時間寫字時佩戴,在戶外或者需要看遠看清楚時則不戴。

這裡我總結幾個佩戴凸透鏡的要點:(1) 凸透鏡度數開始佩戴時以100~200度為佳,雖然度數越高,看近時眼睛放鬆效果越好,但更容易頭暈;(2) 剛開始戴凸透鏡時會頭暈,但絕大部分人20分鐘後就適應了,我的孩子就第一次有一點頭暈,後來就沒有了;(3) 戴凸透鏡看書時,在保證能看清楚的情況下,將書放得盡量遠一些的位置;(4) 佩戴凸透鏡,需要堅持並形成習慣,需要長時間堅持才會看有預防和控制效果。(5) 即使戴凸透鏡,也切記要在近距離用眼一段時間後看遠放鬆,良好的用眼習慣是最重要的基礎,不管戴不戴凸透鏡。(6) 預防甚於治療。其實,在孩子還沒有近視的時候,長時間看近就佩戴凸透鏡,對於緩解眼睛肌肉緊縮,預防近視十分有益。

6 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對應原則(1)(2);
重要性:四星

我們對於學習環境的重要性,以前並沒有特別重視。但孩子近視後,我們對學習環境進行了一些改造,主要包括:

(1) 書桌靠窗。之前孩子的書桌對著牆,這對眼睛其實很不利。一方面沒有自然光,另一方面當孩子寫作業累了抬頭時,無法看到外面遠處讓眼睛放鬆。所以,後來我們將書桌挪到了窗邊,自然光更加充足,孩子有時思考問題會看著窗外,也就相當於望遠放鬆。


(2) 選擇可調高度的學習桌椅和坐姿矯正器。之前孩子的桌椅都是用的大人的,其實高度各方面不是很合適,但我們沒有太在意,回想起來,這可能也是他不良寫字姿勢的原因之一。後來,我們就重新買了可調高度的學習桌椅,隨著孩子身高增長而調節,再輔以坐姿矯正器,孩子的坐姿得到了很大改善。

(3) 選擇無頻閃、色溫4000k左右的檯燈。檯燈的選擇也是我們以前忽略的,只是隨便買個所謂的護眼燈,並沒有去深入了解對於眼睛保護最重要的參數。後來查了資料,首先是要無頻閃,其次是大量研究已經證明,色溫在4000k左右的光線最適合長時間閱讀。無頻閃很多檯燈都會標出,但色溫這個指標卻不一定。色溫越高,光線越白亮刺眼,越低則越發黃柔和。4000k的色溫就是略帶一些黃色的。鹵素燈(鎢絲燈)光譜最全,色溫較低,所以很多人會說更利於保護眼睛。但大部分鹵素燈泡的色溫在2800k左右,我個人覺得色溫有些偏低。所以我最終還是選擇一款大品牌的無頻閃、色溫4000k的LED學習檯燈,價格也就300~400元。


(4) 放大鋼琴譜和儘可能選擇較大字體書籍。不少人說練鋼琴和近視有必然聯繫,我個人並不同意這種說法。任何近距離用眼,都是導致近視的因素,包括:閱讀、練琴、練字、畫畫,甚至玩積木等。我自己小時候也練過幾年腳風琴,但也沒有近視。關鍵還是在於應對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措施是放大鋼琴譜,再加上佩戴凸透鏡,以及適合的檯燈,有助於減少眼睛疲勞。同時控制練琴40~50分鐘後,立刻看遠10分鐘或者毛巾熱敷放鬆眼睛。此外,在給孩子選擇課外書籍時,盡量選擇字體較大的書,這樣孩子看書時眼睛更不容易疲勞。

7 每天進行轉眼訓練—對應原則(4);
重要性:四星

轉眼訓練是鍛煉眼部睫狀肌、提高眼部肌肉抗疲勞能力的最佳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提升睫狀肌的彈性,不易產生痙攣導致視力下降。轉眼訓練的一個最大優點是隨時隨地可進行,但有一個原則,應盡量在眼部充分放鬆後鍛煉,而不要在剛剛長時間看近後馬上進行大量練習。因為,眼睛長時間看近時,此時睫狀肌已經處於收縮狀態,如再立刻進行大量轉眼訓練,容易導致眼部肌肉進一步疲勞損傷。就像鍛煉身體,剛剛跑完10圈,身體還很累沒有緩過勁,又要去跑10圈,身體肌肉可能會產生抽筋、勞累過度等問題。所以:目前我正常讓孩子每天轉眼訓練三次的時間段:(1) 早上剛起床,吃早飯前;(2) 中午在學校吃完午飯後;(3) 晚上洗完澡後。


對於轉眼訓練的方式有很多種,我選擇了其中的三種,組成為一套:(1) 眼球順時針轉10圈,然後再逆時針轉10圈,這樣交替總共轉100圈,轉動時盡量將眼球拉到視野的邊界,中間如果覺得累了就閉眼休息10秒鐘;(2) 眼球左右快速橫向拉動100個來回,同樣盡量拉到視野的邊界,累了就閉眼休息10秒鐘;(3) 水準伸直手臂,眼睛快速交替看手臂前端、後端100個來回。這樣一套坐下來,快一點大概在10分鐘左右。

8 經常眼部穴位按摩——對應原則(3);
重要性:三星

眼部穴位按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儘快解除眼部睫狀肌肉的緊張狀態。尤其當睫狀肌已經產生早期痙攣時,眼部穴位按摩能夠及時予以解除,但前提是要在身體放鬆的狀態下,要有一點力道(不是觸摸),要有一定的時間。其實,眼保健操就是一種最簡單的眼部穴位按摩方法。但問題是,很少有小孩子會很認真投入地做足夠的時間。因此更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平躺下來,全身心放鬆狀態下,由大人來實施。如果家長太忙沒有時間,可以隔三差五送到一些專門的眼睛按摩保健機構去,他們有豐富的眼部穴位按摩經驗。如果家長自己有時間和耐心,也可以自己在家裡經常實施,並且為了提高效果,可以購買中藥製成的眼部按摩膏,網上也有很多眼部按摩流程的介紹。


按摩時基本步驟為:(1) 讓孩子平躺,全身放鬆;(2) 毛巾熱敷,讓孩子眼睛放鬆;(3) 在眼部周圍穴位擦少量按摩膏;(4) 按照眼保健操的穴位走一遍,節奏緩慢,力道適中,全程按完應在20分鐘左右。如果一周能保障3~4次20分鐘左右的按摩,對於預防睫狀肌痙攣是十分有幫助的。

9 使用防藍光螢幕和眼鏡—對應原則(5);
重要性:三星


隨著孩子長大,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會越來越頻繁地接觸電腦等電子產品。比如:學英語,孩子喜歡看英文卡通片和電影;課外知識,孩子喜歡看一些動物、地球或科學紀錄片;電腦資訊知識,孩子越來越喜歡scratch等一些趣味編程軟體。因此,我們能做的,除了控制使用時間,還有如何減少電子產品對孩子眼睛的輻射,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 減少電子設備藍光輻射。藍光是電子產品輻射中對眼睛傷害最大的。雖然關於藍光的直接傷害到底有多大在科學上存在較大爭議,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長時間的藍光輻射,更容易造成眼睛疲勞,睫狀肌痙攣,並可能影響眼睛生理髮育,誘發眼部病變,從而引起近視快速發展。目前一些大品牌電視、顯示器都已經有相應的防藍光(過濾藍光)產品。因為孩子有時喜歡在筆電電腦上學軟體或看電影和紀錄片,所以我就買了一個25寸大的過濾藍光顯示器,然後與筆電相連,這樣孩子離得又可以比較遠地操作和觀看顯示器。我自己親身體驗了防藍光顯示器,色溫上確實比普通顯示器更柔和,眼睛不容易疲勞,孩子的反映也如此。

(2) 佩戴品質可靠的防輻射眼鏡。有些場合,比如學校的資訊課沒有使用防藍光顯示器;或者使用防藍光顯示器後覺得還不夠放心,就可以再使用防藍光輻射眼鏡,進一步防止藍光進入到孩子的眼睛。國內也有一些眼鏡廠家生產這類眼鏡,不過出於品質安全可靠的考慮,最終多方比較,還是選擇了日本最大的眼鏡品牌,通過日本的朋友幫忙,代購回來一款專門針對孩子的電腦防輻射鏡。這款眼鏡的鏡片有兩種類型,一種純透明的,一種是略帶茶色的。前者藍光過濾率低一些,後者則高一些,但都符合歐盟標準。從介紹上看,茶色那款更適合夜間關燈後使用電腦時使用,但價格貴一些。不過出於藍光過濾率的考慮,我最終還是選擇了茶色那款。我自己試戴了一段時間看電腦和手機,感覺確實沒那麼累,孩子也反映看電腦時輕鬆多了。


與佩戴凸透鏡一樣,佩戴防輻射眼鏡也要建立在良好的用眼習慣上,因為它們都只是降低了同等看近時間下的眼睛疲勞,進而減小視力下降風險。所以,一定要嚴格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然後立刻看遠放鬆,不管戴不戴防輻射鏡。

10 飲食保健提升眼部營養——對應原則(5);
重要性:兩星

孩子近視後,查了很多資料,對眼部視網膜很重要的營養物質包括:葉黃素、玉米黃質、花青素、胡蘿蔔素、DHA、維生素等,可以提高眼部防輻射能力、抗老化能力、抗疲勞能力等等,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補充:


(1) 飲食方面。奇異果(富含葉黃素)、玉米(富含葉黃素)、蛋黃(富含葉黃素)、藍莓(富含花青素)、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等)。目前,盡量讓孩子早上吃一個奇異果和一個雞蛋。炒菜經常吃胡蘿蔔,有條件時啃啃黃玉米。從飲食方面多攝入營養物質是最安全的。

(2) 兒童葉黃素片和魚油。選擇這兩款保健品的原因,是因為國外朋友的介紹。經過篩選,分別從新加坡和美國選擇了兩種。新加坡也是世界近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他們本土藥店有一種專門針對孩子的純植物提取葉黃素玉米黃質複合片,所以托朋友從新加坡買了郵寄回來,給孩子補充眼部營養。另外一種保健品,是一款美國的純天然兒童魚油(富含DHA、EPA、維生素等)。魚油有很多種,但絕大多數都有膠囊,而膠囊含有重金屬風險,個人覺得不適於兒童服用。而這款美國兒童魚油最大的特點有兩個:袋裝擠壓,沒有膠囊的重金屬風險;水果口味,孩子比較喜歡。並且,這兩款保健品價格在國外都是很常規的價格,不像國內一些利用概念炒作起來的產品,不僅價格奇高,而且誇大效果。

結 語

上面提到的那些措施,我深深地體會到堅持不易,考驗的就是耐心、細心和毅力。與近視的對抗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真正結束的那天,只有等到孩子高中畢業時,身體發育完全、視力發展穩定。

孩子近視的發展,充滿了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而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已知,然後與孩子一起微笑著面對未來的結果。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我經常會幻想一下,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讓我在若乾年前看到這篇文章,或許。。。。。



二、總結

目前社會的情況是這樣的,孩子只要近視就會被宣判眼睛的死刑並告知一生與眼鏡相伴。眼鏡清晰的解決了孩子看清世界的問題,但是沒有徹底的解決近視的本質(肌肉痙攣的問題)最後的結果是導致視力隨著身體的發育進一步的惡化。其實,眼睛和身體一樣,也是需要鍛煉的,合理的使用眼鏡和鍛煉可以解決眼部肌肉痙攣的問題,最終讓孩子徹底的擺脫眼鏡。今天我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案例寫在這裡。希望原文中筆者心酸的歷程可以給更多遇到相同情況的一些家長啟發。靜下心來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手忙腳亂或者是選擇放棄。那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近視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個普遍的問題。提高認知,改變習慣,強健體魄,堅持訓練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不解決以上的問題,依靠任何產品只是徒勞。希望更多的家長可以重視到這些問題吧!



原創不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關注微信公眾號:glassesNO,獲取更多的內容。如果我的經驗對你眼部健康有啟發或幫助,請轉發至您的朋友圈,讓更多的人開始注重眼部健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