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便宜且不限購的區域,真的是投資窪地嗎?

永遠有80%的人會買錯,或買的盤收益跑輸大盤。二八原則,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永遠成立,房產投資更是如此。

昨天,跟老媽打電話,她和我念叨了一件事。

一個遠房親戚,91年的。碩士畢業兩年了,在北京工作。

家裡條件很一般,不過父母希望孩子能回去老家工作,父母拿出多年積蓄再加上借了些錢,早兩年在三線城市貸款買了房。

孩子不想回去,畢竟在北京工作工資拿到一萬多,而老家的同齡人月薪還不足五千。

一萬多的工資,其實扣扣社保,扣扣個稅,每月還要還五千多房貸,付三千的房租,加上雜七雜八各種開支,工資所剩無幾。

再加上還得時不時給女朋友發個紅包買點禮物買件衣服,外出吃飯看電影就更不用說了,一出門幾百塊輕輕鬆松出去,他從來捨不得叫外賣,有時不做飯就吃泡麵速凍水餃盡量把成本控制在十塊錢以內。

自從買房後他整天眉頭緊鎖,雖然說也算是有房一族,但談的女朋友和他一樣絲毫沒有想過回三四線城市。

婚房又成了下一個難關。

女朋友家又步步緊逼,讓他不得不把買房提上議程,在京沒有資格,只好轉投燕郊。可以說時運不濟,也可以說時運太濟。

老家的房子漲了不少,賣掉後勉勉強強能頂上燕郊的首付。但遺憾的是,此時的燕郊,已經漲過了3W/平。

之所以說時運不濟,自然是因為人人皆知的原因,燕郊降了,降到離譜。

父母的養老錢,加上自己的積蓄,加上上一套房子的受益,統統化為泡影,換來的只有住不方便住,租又租不上價,價值跌了三分之一的廊坊房子。

父母得知之後,愁了大半個月。他總感覺愧對父母,拿父母的養老錢貸款買房,自己每月還貸9000,完全沒有任何積蓄,父母生病都沒錢去醫院,結婚的彩禮,婚紗照度蜜月的錢,更是沒有著落。

二十多歲,頭髮已經白了很多,眼角也長了皺紋,整個人看著很沒精神。他後悔買這套房,買了房不僅沒有任何生活品質可言了,欠銀行的貸款快趕上了房子此時的售價。

整日惶惶不可終。

而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同情憐憫加感歎,而是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當初他不這樣選擇,結果會有多大的不同。

不限制你買的,才是最“貴”的

很多讀者留言問到一個問題,問某某城市可以不可以買,某城市的房子某某價格可以不可以入手。

在全國大範圍限購時代,不少人在限購區沒有名額,又或限購區(市區)價格高壓力大,轉向新區開發區之類的不限購區域買房。

文首的燕郊,在當時,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

這類的人群,這類的問題越來越多,這類的區域也越來越多。

我想說,其實在中國,不讓你買的可能才是最“貴”的。不讓買的,反而不見得最“貴”。

這個不讓你買,自然是指的限購。

我們先來想一個問題,為什麽會限購?

限購的邏輯非常好理解:

土地資源稀缺,主城區限購區沒有足夠大量的土地可供應。

防止炒房,特別是異地資金流轉炒房。

各種公共資源配套有限,比如公交地鐵,又無法使其自然的流向所有區域均衡發展。

......

等等,我想大部分人都可以講出限購的某個邏輯原因。

但最終端的原因仍然是供需。

無論是土地稀缺,還是房源稀缺,還是公共配套等等,都逃不過供需,即便是所謂限制炒房限制異地資金炒房等等,歸根結底還是供需問題。

一個區域,有購買需求的人大於市場所能提供的房源,供不應求是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抑製房價過快上漲這件事上,無法短時間內提高供應,只能通過限制購買來降低需求的數量。

如果從經濟學最基本的供求關係談起。

我們知道,產品的價格以及需求是由供求雙方共同決定的,價格是市場決定的。

理論上來說,產品購買人越多,數量不足,價格自然會水漲船高。反之,購買人少,數量充足,價格則難以上漲,甚至低價傾銷。

現行的限購邏輯,就是最基本的供應相對購買人的減少。想控制價格,只要能控制供應相對需求的比例就行。

但,限購雖然確實阻止了一部分想買房的需求,不論是自住或是投資都可以稱之為需求,但同時激活了更多原本不想買房人的需求,整個社會的心理預期變化,讓限購區乃至全國房價上漲變成了買房的誘因,硬生生的生出了大量的需求。

這類需求又影響到了實際的供需比,反而推動著房價的進一步上漲,這才是房價越限購漲得越離譜的真正原因。

越是想控制需求,越是控制不住需求,需求被人為疏導,發生外溢。

但不要忘記了,限購後,只是需求被抑製、被乾預,而非需求真的轉移到限購區以外。

就像一個方形城市,假設他的南北跨度都是10km,面積就是100平方公里,而如果他的向東南西北各擴10km,加起來的總面積就成了900平方公里,相當於有8個和他相同的鄰居圍繞在周邊。這樣的體量,用以疏導限購區的需求旺盛。

很顯然,供需層面,立刻反轉。

當供需完全不緊張或者偽需求遠大於真需求的情形下,滯漲甚至是回調是必然發生的事。

我舉幾個“栗子”:

當初的燕郊、北三縣,在北京持續限購下,被熱炒到遠高於其正常的價值,市場遇冷供應量大,且難租售,導致價格大幅度回調。

比如廣州增城,從化。

縣級房價也對應著縣級配套,不少定向給市區限購客戶開發的建案前後都是農民房。

周圍號稱的完善醫療配套不過是鄉衛生院,教育配套就是村辦小學。超遠的距離,在沒有北上深同樣輻射力的廣州,結果很顯然,漲幅遠低於市區。

比如鄭州北鄰的平原新區。

看似價格窪地,但跨黃河天塹,十幾二十公里的真空帶永遠無法通過建設來進行彌補,公共交通幾乎沒有。除自駕外通勤難,且片區天量供應,導致發展幾年,入住業主寥寥無幾,最初一批業主,房價上漲收益率遠低於省會市區。

還有很多例子,成都青白江、杭州臨安、西安高陵等等等等。

這些區域的房子,你買來難住難租難售。

別人漲價,他陰跌,看似漲了不少二手房卻不得不大幅降價出手,甚至部分區域更是直接像燕郊一一明面上大幅回調。

不少人又轉回來問,可是我買不起限購區啊?

對於真實的投資來說,收益才是關鍵,糾結於戶型和面積有多大意義?

在非限購區買三房的資金,完全可以在限購區買一房甚至兩房。

當初同樣的資金成本,幾年後差價超過50%,這才是最可怕的,你花了同樣的價格,買到了價值更低的東西。

所以我說,不限制你買的,可能才是最貴的。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致追漲三四線房產的韭菜——再不收手晚了》,文中也有舉例三四線地級市漲幅跑不贏大城市。同樣,不限購區亦是如此。

結語

關於這個非限購區的問題,這裡,還有幾點要說:

1.同樣的資金成本,不要看面積,投資要看回報。限購區的35平一房,60平兩房,也要遠比絕大多數同市非限購的100+三房四房更有價值。

2.被限購除了個別一線城市,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手段來達到購買條件,換句話說,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實在創造不了條件,甚至不買都不失為好的選擇。

3.風險大的非限購區主要集中在環二線城市,和個別環一線城市,這樣的區域少碰,特別是不少城市近幾年縣改區的地方,往往空有名頭,數年都無法融入市區,比如高淳溧水之於南京,章丘之於濟南,即墨之於青島等,這些片區就算限購也是不碰為好。

4.理性看待環一線泡沫,環一線雖然部分區域泡沫嚴重,但也並非一文不值,有明顯回調後的或從始至終被限價所控制的環一線,還是非常有購買價值。

5.房子也是商品,買房和買許許多多的東西一樣,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理論依然適用。

6.不要在你買的遠郊、非限購區房子漲了之後,跑過來說我打臉了,預測的錯。

二八原則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永遠成立,房產投資更是如此,永遠有80%的人會買錯或買的盤收益跑輸大盤,不碰才是最好最安全的做法。

那些各種“精準”的預測,教唆你去賭一賭,去博20%的概率的人,他們多半是利益驅使,而一旦買錯就後悔好幾年,那些教你去買不限購區的家夥卻永遠不會補償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