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腦血管病進入高發季 專家支招對抗「魔鬼季節」

進入寒冷的冬季,人的血管似乎也變「脆」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老年病科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李興升告訴記者,每年這個時候,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科室都排在第一位,包括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腦梗塞等。這也是老人冬季死亡增多的主要原因。

寒冷冬季 心腦血管更易受傷

為什麼在寒冷的冬季,心腦血管最容易受傷呢?李興升教授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1.氣溫下降、交感興奮性增加

寒冷刺激下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縮、痙攣,容易出現心率失常、心絞痛,並最終導致心肌梗塞等嚴重後果;同時,血管收縮導致血流速度減慢,易形成血栓,加上不少老年人多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因此易誘發心腦血管等急性事件的發生;另外,室內外氣溫變化大,血管的劇烈收縮易使得血管壁上附著的斑塊脫落,斑塊隨血液流到狹窄的地方就容易形成栓塞。

2.飲食結構的改變

冬季氣象寒冷,往往容易攝入更多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加上戶外活動減少,引起體重,血壓和膽固醇水準明顯升高,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速了血管中過氧化物的形成,很容易使血管脂質斑塊的形成,容易發生血管發生堵塞。

3.呼吸道疾病增加

冬季容易發生呼吸系統的感染,從而導致肺功能下降,加重心臟負荷,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4.活動減少

氣象寒冷,出門時間也隨之減少。活動量減少,導致血管舒張功能下降,減少心、腦血管的供血,這些都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5.血液生化的改變

冬季血液纖維蛋白原和凝血因子VII等促血栓物質活性增強,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小板活化,從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更容易有血栓形成,引起心腦血管意外。

老年人、心腦血管基礎病患者 應多關注身體變化

心腦血管病在冬季頻頻高發。李興升教授強調,老年人特別是本身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應多關注身體變化,一旦有以下信號,應警惕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出現險情:

(1)對於心臟病來講,應警惕心慌、心悸、胸悶、窒息感,胸痛,或者出現胸骨後、左肩部、下頜、腹部的疼痛,還應警惕氣短、呼吸困難,夜間不能平臥或憋醒,全身乏力、出虛汗、黑蒙、短暫的意識喪失等癥狀。

(2)對於腦血管病來講,應警惕嗜睡、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耳鳴、煩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眼睛一過性黑蒙,一側肢體麻木、活動障礙;精神萎靡不振、嗜睡、行動遲緩、言語錯亂甚至意識喪失等。

李興升教授強調,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老年朋友,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應急藥品,若發現有胸悶、胸痛等癥狀,應該立即舌下含服以上藥物,同時在第一時間呼叫120,不可有僥倖心理在家中觀察,以免延誤病情;如果發生腦血管意外,不能自行隨意服藥,應第一時間就醫,明確是腦出血還是腦梗塞,因為兩者用藥是不同的,只有做 CT 後才能確定;如果發現心臟驟停、頸動脈摸不到博動,周圍的人應該立即給患者行心肺復甦,同時撥打120。

生活細節入手 防微杜漸

李興升教授提到,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重點是,從生活細節入手,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方面做起,他列出7點方法:

1.防寒保暖:保暖有助於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有頸動脈斑塊、狹窄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頸部保暖,最好穿高領衣服、戴圍巾。

2.合理膳食:冬季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避開高脂肪的食材;盡量多選擇低脂高蛋白的食材,如魚肉、低脂牛奶;建議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吃新鮮的綠葉蔬菜、應季水果、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材;一般來說保護心腦血管的食物有:薏米、海帶、芹菜、木耳、燕麥、豆類、菠菜、核桃、杏仁等,另外一日三餐應規律飲食,不應暴飲暴食,避免吸煙、飲酒。

3.適量運動:不建議在冬季清晨進行運動,最好選擇氣溫回升或下午進行鍛煉,可以選擇散步、快走、慢跑、太極等緩和的有氧運動項目,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自身能耐受為宜。運動過程中要避免跌倒、受傷。

4.睡前適量飲水:睡覺前適當飲水,宜半杯為宜,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血栓的形成,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不建議大量飲水,因易導致頻繁起夜,影響睡眠品質。

5.保證足夠的休息,保持心情放鬆: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每天按時早睡。情緒激動會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因此應放鬆心情、平穩情緒。

6.重視高血壓等原發病的治療:冬季血壓往往較難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監測控制好血壓,在醫生指導下堅持規範用藥,按時到醫院體檢複查,及時對早期癥狀進行乾預,一旦出現明顯異常癥狀及時就醫。

7.定期體檢:了解心血管情況,如:血常規、血糖、血脂、肝功、腎功、血壓、心電圖、心臟超聲等。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