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治股骨頭壞死的方法有哪些

早期的股骨頭壞死病人常無明顯的髖部癥狀,大多數病人隻偶爾感到下腰部、大腿內側或大腿根部周圍及膝關節上方有酸脹不適,長距離行走、長時間負重時癥狀加重,甚至出現跛行,但一般休息後可緩解。

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

正是因為疼痛部位不定、時輕時重、變化多端的特點,造成很多股骨頭壞死病人漏診、誤診,貽誤時機,甚至經常看到初次就診的病人即表現為較嚴重的股骨頭壞死,有的甚至股骨頭塌陷、變形,才知道是股骨頭壞死,錯過治療時間。

股骨頭壞死各期疼痛特點:

一、正常的關節

即便因為勞累、軟骨損傷等原因也會出現疼痛,這個階段多為無痛,即便有疼痛,也是非常輕微,經休息、根據病情治療後會迅速緩解。

二、骨髓水腫,關節積液期

疼痛會迅速加重,關節功能也會明顯受限,一般被診斷為「滑膜炎」,經臥床休息、扶拐、相關治療後會很快緩解疼痛。(保髖期)

三、塌陷前期

若水腫期持續時間超長,則骨小梁因長期水腫壓迫、缺血,發生部分骨小梁斷裂,此時疼痛會逐漸加重,但經有效治療癥狀能夠改善,若病情穩定,骨小梁修復良好,疼痛會逐漸減輕,甚至達到輕微或無痛的狀態;反之,骨小梁難以修復。(保髖期)

四、塌陷期

疼痛繼續加重,骨小梁停止斷裂、塌陷,疼痛逐漸緩解,甚至不痛;骨小梁繼續斷裂、塌陷繼續加重,關節活動度逐漸變差,疼痛進行性加重。

五、股骨頭壞死晚期

一般表現為疼痛嚴重、關節功能如盤腿、下蹲、行走等受限,個別情況下,骨修復與塌陷同步進行,塌陷後骨質壓縮,股骨頭內骨質穩定,反而出現關節功能受限但疼痛減輕的「奇怪」情況。

診斷股骨頭壞死的方法

1、自我檢查:做「4」字實驗。將患肢4字型搭於健側大腿上,膝蓋往下壓,壓時髖關節有疼痛。

2、CT:局限性囊變,星狀征消失,股骨頭變形碎裂,關節間隙狹窄,是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依據之一,也是避免早期股骨頭壞死誤診的方法之一。

3、X線片:骨質疏鬆,骨密度不均勻,有囊性變,新月征關節面塌陷不平,出現台階征,關節間隙狹窄,可伴病理骨折或半脫位。

4、MRI:磁共振影像檢查,它可以獲得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的影像。全面診斷股骨頭壞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