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楓橋夜泊到濤聲依舊,寒山寺的鍾聲蕩漾千古!

公元753年,唐朝一位學子考取了進士,他的名字叫做張繼。兩年之後,也就是公元755年(即天寶十四年)的一月爆發了震動天下的安史之亂。到了六月,唐玄宗倉皇奔逃蜀中,而其余不少文人也紛紛前往局勢相對穩定的江南,到如今的江浙一帶前去避禍,這其中就包括了張繼。

安史之亂的爆發,對曾經處於鼎盛時期的唐朝人來說,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衝擊。漂泊在外的年輕文人張繼,在途徑寒山寺時,於長夜漫漫之中無心睡眠,卻在夜深人靜之時感受到了江南深秋的一番夜景。江南水鄉的幽美夜景,霎時將這位心懷鄉愁的異鄉客居的遊子深深的吸引住了。在領略了一番情味雋永的意境之後,張繼寫下了一首吟唱千古且意境清遠的七言絕句,名曰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張繼以月落烏啼、寒夜霜天、江楓漁火等密集的意象渲染,營造出一種意韻濃鬱的情境,產生了一種空靈曠遠般的意境。

國破流離之下,一位羈旅客子獨在異鄉,卻愁緒重重。安史之亂的家國愁緒,前路漆黑一片,在張繼的眼中猶如這深秋的江南夜色,可那郊外的寒山寺卻能傳來一陣悠長的古韻鍾聲,指引著江面上的客船前行著,誰才是指引著張繼前行的寒山寺呢。

寒山寺在楓橋以西,最初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梁,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普普通通的一座寺廟。然而到了唐初,著名詩僧寒山曾在此住宿,寒山寺之名由此而來。五四運動之後的倡導白話文風潮時,胡適就曾將寒山、王梵志、王績三人並列為唐代的三位白話大詩人。作為同樣酷愛白話文詩詞的日本人,亦將寒山、白居易等人封為詩聖。愛屋及烏之下,描寫寒山寺的《楓橋夜泊》亦在日本廣為流傳,並被小學教材所收錄。

日本等周邊國家對楓橋夜泊的傳唱,足見此詩所表達的意境之深遠、辭藻之平易,是中華詩歌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同樣的,張繼的這首詩至今亦影響著中國當代文化。

在1993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正當紅的歌手毛寧演唱了一首特別的歌曲,開創了20世紀90年代廣東流行音樂發展的高峰,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濤聲依舊》。這首歌的寫作靈感正是源於唐詩《楓橋夜泊》。作詞人陳小奇在一次細細品讀之中,對“楓橋”、“烏啼”、“鍾聲”等意象產生了無盡的遐想,終於誕生了徘徊在傳統古體詩詞文學和現代朦朧詩歌文學之間的那種狀態,寫出了映射出兩個時代的語句。由此可以間的,這首詩的魅力,歷經千年卻依舊不曾衰竭。

當自己高中進士之後卻遭遇前途未卜、舉業未遂的道阻且長,當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發生驟變、引發中原板蕩的未有浩劫,個人與家國的變幻莫測交織在了一起,共同構築了張繼心中彷徨忐忑的微妙心情。《楓橋夜泊》中的愁苦情懷,以諸多意境訴說著寂寞無助的思緒,千百年來在陣陣古寺的鍾聲裡喚起了人們的共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