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不知名的詩人,寫了一首詩,被選入日本課本,婦孺皆知

古典文學與詩詞

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

|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大家好,今天是農歷新年的第七天,隱娘祝大家新年快樂,今天要講的一首詩,是由一位不太知名的唐代詩人所寫,可這首詩,卻傳到日本,幾近婦孺皆知,可見其影響力。

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唐才子傳》記載,天寶十二年,即公元753年,張繼考取了進士。此時的張繼,心情應該和及第的孟郊差不多,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面對著強盛的大唐王朝,張繼的心裡肯定是一腔抱負和才情準備施展,此時,他躊躇滿志,一切都是有希望的。

可好日子沒持續多久,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了,大唐王朝岌岌可危,唐玄宗帶著重臣逃往蜀地。

連皇帝都無法保全,更何況像張繼這樣的文士呢?這個時候,江南政局比較穩定,許多文士選擇逃到江南一帶,其中包括張繼。

張繼可能是坐著船行的,這是個秋天,張繼的船停在蘇州的楓橋下面,在船上。秋天的江南,夜色如水,遠處還傳來寒山寺的鍾聲,這景色確是不錯的,江南名不虛傳。

可詩人還是憂傷,這裡再美,終究不是家,終究沒有親人,他想家,想親人,可遠隔千里萬裡, 又能怎麽樣呢?

此時,他心裡百感交集,心中的情感化作一首詩,呼之欲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這首詩如熱淚一般,貫注了張繼全身。

自《楓橋夜泊》出世,遊子們的思鄉和愁緒,似乎都找到了出口,在無數的唐詩選本中,這首詩總能入選,備受後世的推崇。

關於《楓橋夜泊》的書畫層出不窮,而寒山寺也因此詩而名揚天下。

2005年6月,台灣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夫人連方瑀特地造訪寒山寺,她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那是我小時候就會背的唐詩。第一次來蘇州我一定要先來寒山寺。

《楓橋夜泊》創造的奇跡不止於此,日本人也喜歡這首詩。

近代詩論家俞陛雲先生曾說,唐代七絕佳作如雲,可只有這首詩傳到日本,婦孺皆知,傳誦不已。

《楓橋夜泊》在日本家喻戶曉,還被選入日本課本,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籌建了一座寺廟,亦名寒山寺,寺廟仿照蘇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寫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建有“夜半鍾聲”鍾樓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還架起了“楓橋”。

這是一首創造奇跡的詩,這首詩叫《楓橋夜泊》,這個詩人叫張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