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血管疾病高舉人類死因首位,醫師提醒注意油類物質攝入

國人做菜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熬油,熬出的雞油、魚油、豆油、以及豬油,炒個小菜放點豬油,那滋味,或者來份豬油拌粉,豬油拌面……但是醫師還是要提醒一下,過多攝入油類,小心影響心腦血管健康。

油類是如何對心腦血管產生影響的?

當油類進入人體口腔,先會被唾液中的脂肪酶水解少量脂肪等物質,然後流入胃、十二指腸被膽汁乳化,再被脂肪酶將甘油三酯水解,變成遊離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脂肪水解後的甘油、短鏈和中鏈脂肪酸,會被直接吸收。再進入細胞中合成營養物質經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

而肝臟則會將脂肪和蛋白質合成脂蛋白,隨血流供應其他組織,但膽固醇的攝入過多會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膽固醇存在於各類動物性食品中,隨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升高,自然「三高」、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接踵而來。

所有的油都會有影響嗎?

像豬油,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而黃油、奶油、椰子油、可可油、棕櫚油中也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與不飽和或多不飽和脂肪酸相比,飽和脂肪酸就是增加代謝異常疾病的主要風險源,進而增加腦血管疾病風險。

但在2017年4月發表的《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有一文章表示,飽和脂肪攝入與心臟病風險升高無關,低飽和脂肪酸飲食的心臟保護作用也許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有效。

但無論如何,目前的醫師指導,大多建議以低脂飲食為最佳方案,同時,反式脂肪也不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攝入太多是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市場上最多的植物油、天然和人造奶油、黃油則是最多的反式脂肪酸的油。因此,避免攝入過多反式脂肪,首先要注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日植物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克~30克。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如何注意呢?

由於膽固醇攝入過多,產生的脂蛋白膽固醇顆粒會沉積於動脈壁形成脂質斑塊,即是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當硬化斑塊增大、血管就會狹窄,進而就會出現心絞痛或腦缺血;斑塊破裂、脫落,就會形成血栓,也會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腦梗死。

而有數據研究顯示,冠心病的死亡病因中,膽固醇的問題佔比70%以上。膽固醇每降低1mmol/L,冠心病死亡風險降低19%,總死亡風險降低12%。

心腦血管疾病還有其他風險嗎?

據目前全球數據統計,2015年,全世界約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總數的31%。心血管疾病高居人類死因首位。目前我國預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億,且患病率還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因素十分複雜,如年齡、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肥胖、代謝綜合征等都可引起發病。

醫師提醒

為了您的身體健康,豬油拌粉,巧克力蛋糕、奶油冰淇淋……這些東西盡量少吃點吧,飲食過於油膩、偏鹹,缺乏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攝入,平時運動量少,肥胖,吸煙等都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