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企工資改革難:剔除了風險的企業 該給高管多少工資

  國企工資改革難在哪兒

  來源:北京商報 韓哲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打破了工資總額的固有管理模式,賦予了充分競爭行業的國企更加自主的工資分配權。

  一直以來,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往往出現該高的不高,該低的不低,低薪無人才,高薪養閑人。如今《意見》一錘定音: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工資總額可以增長;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工資總額原則上下降;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

  凡是改革,都要解決激勵問題,國企改革更不例外。無論是放權讓利,還是高薪福利,都是致力於把激勵做對了。有沒有激勵是一回事,如何制定出恰當的激勵是另一回事。激勵不夠,就容易掉進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的泥坑裡。

  國企工資如何決定,是個難題。民營企業相對靈活,老闆拍板就行,高薪、員工持股、期權,統統不是問題。但國企就不然,需要在職工、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實現平衡,而這個平衡知易行難。我們常講工資分配,既講效率又講公平,但現實情況往往顧此失彼,效率不夠,公平不足,兩面都沒討好。

  2014年,我們曾對央企主要負責人“限薪”,但效果如何難以界定。因為,國企長官人的薪酬究竟多少合適,沒人說得清楚。定得太低,不可能招到能力出眾的高管,導致管理層素質下降。三流的薪酬招不到一流的人才,這是市場規律;定得太高,老百姓不買账,誰能知道企業的業績,有多少是政策使然,又有多少是個人能力使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那些因燃油套保而虧損百億的國企,最後都因為財政兜底而實現軟著陸。一個剔除了風險的企業,該給高管多少工資呢?另外,更難回答的問題在於,誰來為國企高管的薪酬定價?是政府,還是市場。

  人才最貴。當中國經濟轉向創新和服務,人才就成為最寶貴的財富。國企更需如此,沒有足夠優秀的人才、中層和管理層,別說商業類國企難以為繼,就是公益類國企也不能保持超然。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這個不分所有製,或大或小,一視同仁。那些肩負著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闖關中國製造2025歷史任務的龍頭國企,必須敢於給高新人才以高薪,股票期權亦是選項之一。

  囿於國情和現實,即使《意見》規定了國企工資朝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演變,但國企自主決定工資的權力仍有限,工資總額的管理方式雖然變得富有彈性,但總額控制依然存在,增長也依然受控。這當然不能算錯,但國企確實沒有辦法“揮金如土”式求賢若渴。而有時候,冒險、孤注一擲、押寶,是屬於企業家精神的一部分,甚至是熠熠生輝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